光武帝不待嚴光詢問,又說道:“朕的第二大遺憾就是已到花甲之年仍然沒有資格上泰山封禪。”
嚴光明白了劉秀的心思,劉秀自認為功德可以和秦皇漢武媲美,這兩人均到泰山封禪,告祭天地,表功彰德,顯然,劉秀也想效法古人讓自己的業績傳播遠揚,給曆史留下一塊豐碑。
可是,封禪泰山不是哪一個皇帝隨便想去就去的,必須拈量自己的功德是否夠格,否則必然貽笑大方。當然,更重要的是天下必須出現祥瑞征兆,表示皇帝的功德驚動了天地神靈,從而顯示出各種祥瑞征兆,隻有各地祥瑞征兆連續出現時才可以上泰山封禪。
嚴光略一遲疑,附在光武帝耳邊囑咐幾聲,光武帝大喜,握住嚴光的手說:“子陵真不愧為天下奇才啊!”
嚴光不待光武帝說下去,急忙登車而去。
光武帝望著消失在煙塵中的馬車回味著嚴光剛才的話,心中有了主意。
光武帝為了實現泰山封禪的夙願,他暗中調集幾位親信之人入宮親授密計。
數月後,幾位出京辦事的親信一一歸來,光武帝估計時機成熟,便在一次朝會上向群臣宣布,這些日子時常做夢,不知是吉是凶,群臣詢問他都做些什麼夢,光武帝說:“經常夢見自己和眾大臣一起來到一座無比高大的山上,隻見山上雲霧繚繞,怪石林立,又見龍吟虎嘯,仙人繽紛,不知不覺中來到一高大無比的大殿,裏麵供奉著玉帝、王母、太白金星、女媧娘娘等天神聖像。許多大臣勸朕上前拜謝,誰知剛剛跪下就醒了。”
光武帝說到這裏掃視了一下左右大臣:“這類似的夢接連出現多次,朕惴惴不安,不知哪位大臣懂得周公解夢,給朕一解吉凶?”
光武帝話音剛落,光祿勳梁鬆就出班高聲奏道:“恭喜皇上,祝福陛下,萬歲,可喜可賀呀!”
光武帝莫名其妙的樣子問:“梁愛卿,莫非你懂得解夢不成?”
梁鬆急忙答道:“臣潛心研究周公解夢多年,無論什麼夢一聽便知吉凶,皇上這夢可是大吉大利之夢,千載難尋呀!”
光武帝搖搖頭,頗帶不悅地說:“朕向來反對臣子故意掩蓋真相取悅寡人,朕雖不懂解夢之理,但這眾多大臣中也一定另有人深諳此道吧?”
光武帝看著其他大臣。
尚書令丁邯上前奏道:“對於解夢臣也略知一二,梁大人說得一點不錯,皇上這夢確實是上上佳夢。”
光武帝將信將疑的樣子問:“既然二位愛卿都說朕的夢是上好之夢,但不知好在哪裏,朕怎麼一點也沒有感覺到呢?”
丁邯說道:“皇上所做的這種夢倘若落在一般百姓或者朝廷大臣們身上也算不得上好之夢,不過預示著升遷或發財,但對於皇上,就不同了。臣可以用性命作保,作為皇帝能做這樣的夢千古稀少,因為陛下這夢預示著要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這難道不是可喜可賀的特大喜事麼?”
其餘的大臣一聽丁邯這麼說,都是一愣,立即交頭結耳議論起來,忽然,司空馮魴、司徒馮勤、太尉趙熹三人同時走上前,異口同聲說道:“上蒼昭佑陛下封禪泰山,臣等恭請吾皇早日舉行封禪大典!”
文武大臣一看這三人率先奏請皇上到泰山封禪,誰還敢怠慢,都紛紛下跪山呼萬歲,懇請光武帝早日封禪。
光武帝內心喜不自勝,表麵上仍謙和地說道:“這數百年來,除了秦皇漢武之外,沒有第三人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朕自思也隻是一個平庸的帝王,哪有資格上泰山現醜呢?傳之後世,豈不令大方之家貽笑寡人不自量力?秦皇奮六世餘烈發憤圖強,囊括四海,並吞八荒,一舉掃滅六國而統一天下,後來又南定吳越北討匈奴,築長城作為北國邊防屏障,此外還統一了文字和度量衡,其功績勝過三皇五帝,因此自擬尊號為始皇帝。再說我大漢孝武皇帝,雖然不是開國之君,但上承高祖、文景之治,十六歲登基為帝,任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派張騫、衛青出使西域,開通通往西域的絲綢商路,又派衛青、李廣、霍去病北討匈奴,擴大了疆域,鞏固了邊防,使漢室空前強盛,外敵來附,國泰民安。”
光武帝說到這裏,稍稍停頓了一下,略帶感慨地說:“朕與孝武帝相比,實在感到慚愧,慚愧。”
丁邯不急不慢地起身奏道:“皇上自謙了,以臣私下愚見,皇上功德不僅可以同秦皇漢武媲美,而且有過之無不及。”
光武帝不待丁邯說下去,猛地一拍禦案斥道:“大膽的丁邯,你,你敢詆毀孝武皇帝,奉承寡人!”
“皇上息怒!”丁邯深深一揖,“請皇上聽臣把話說完,如果臣真的打半句誑語來奉承皇上,再請皇上治臣的罪也不晚。”
光武帝餘怒未消:“朕先饒過你,你快把話說完,若有誑語決不饒恕!”
丁邯說道:“皇上雖是漢室之胄,實為布衣起家,受天命於漢室垂危之際,舍家起兵征討莽賊,救王室於危難之中,使漢室帝祚斷而又續,於國於民有社稷再造之功,類同於秦室高祖。吾皇白手起家後,棘陽一戰,至親死難數十人,昆陽鏖戰,多虧陛下指揮有方才以少勝多,取得大捷,但胞兄死難。更始在位,皇上有功而不得重用,委自枉屈,忍辱負重,隻身數百人持節河北,此時更顯示出皇上的雄才大略與過人之處,聯姻和劉揚,借兵滅王郎,獨樹一幟奠定帝業。慧眼獨具,力排眾議,建都洛陽,然後奪關中平河漢,降赤眉,踏平中原,征劉永,震懾江南。後來又逼降了張步,鎮壓彭寵,鞏固中原。接下來禦駕親征隗囂,擊殺西蜀公孫述,使竇融、盧芳歸順,從而天下一統,在這統一大業的每次大的征戰中,哪一次沒有皇上您的身影?”
丁邯說到這裏早已二目含淚,他隻得舉袖輕拭一下淚水,又動情地說道:“常言道: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皇上時常用這句話告誡群臣更提醒自己,為了發揚光大漢室,皇上效法文景皇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先後多次頒詔天下減免徭役賦稅。興修水利,整治黃水。開荒墾田,修邊安民,撫恤貧困,救濟災民。為了節省節開支減輕百姓負擔,皇上還下令將士守邊屯田,裁並郡國,省減吏員。皇上輕刑省罰,下令核查土地、釋放奴婢更是獲得天下蒼生稱頌。若論及皇上的美德,更是千古獨一無二。有人說自古君王隻可同苦而不可同甘,皇上卻是既能同苦又能同甘。全國統一後,許多大臣坐臥不安,擔心皇上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可是皇上卻對有功之臣封侯拜相蔭及子孫。皇上重孝尊道,表彰節義,顯拔幽隱,對同黨關懷備至,對嚴光更是厚愛有加,他一個布衣之身,皇上卻不認為卑賤與他同飲同睡。皇上雖貴為天子,卻勤儉節約,事必躬行。皇上為人謙和,寬厚愛人的美德更是天下人人皆知——”
丁邯號啕大哭,一字一句地說:“皇——上——臣——臣句句是實,請——皇——上——聖裁!”
馮魴、馮勤、趙熹三人再次奏道:“皇上,丁大人句句是實呀,請皇上早日作出封禪的決定吧。”
其他王公大臣也再次跪奏:“皇上英明,理應泰山封禪,否則,不足以昭示皇上之功勳。”
光武帝還在猶豫。
這時,丁邯以頭擊地,露出斑斑血跡,泣聲說道:“皇上謙恭仁愛之心百世無有,但皇上之功可與天地同壽與日月齊輝,如今又有神祗降臨陛下,昭示皇上封禪泰山。倘若皇上不應天昭,隻怕於國於民非禍而害,望皇上為天下蒼生著想也應當封禪呐——”
光武帝大為感動,從禦座上緩緩站起,賜眾大臣平身,然後心情沉鬱,麵色凝重地說:“朕聽了丁愛卿一席話,又見這麼多大臣再三跪請,朕內心感觸頗深,知道眾卿對朕的一片赤誠之心,朕之所以能有天下正是因為朕有這麼多赤膽忠心的大臣啊!丁卿列舉了朕的這麼多功勞,但朕都認為這些功績都是眾朝臣的,至少是你們及那些死難的將士們與朕一起取得的。祭遵、來歙、岑彭,還有胞兄、大嫂、二姐等都在征討中死難,許多將帥曆經百戰有幸存活,但也是傷痕累累疲憊不堪,沒有隨朕過上幾天安閑的日子都一一舍朕而去,朕感到內疚啊!”
光武帝稍停片刻,也淚流滿麵地說:“如果讓朕封禪泰山,朕隻是向上天奏報這些隨朕東征西討有功大臣的功勳,還有你們這些王公大臣,才是大漢朝的頂梁柱!”
光武帝話音剛落,就有快馬送來的奏表說南陽郡白水鄉前天突然風雨大作,天降五色奇石,上麵刻有圖讖。
光武帝命人打開送來的五色奇石,上麵果然刻著一行字:河洛出,會昌符。
眾人不理解五色奇石上的讖語是什麼意思,梁鬆提醒說:“河洛也許是上古留下的《河圖》與《洛書》,隻要找到這兩書看一看可能會明白讖語上的暗示。”
梁鬆這一提示,眾人都認為有道理,光武帝便命人取來《河圖》、《洛書》。梁鬆先看看河圖,見河圖上的圖案與五色奇石上的彩繪類似,再一看《洛書》上麵果然有《會昌符》,隻見上麵寫著:赤劉之九,令命岱宗。
不克慎重,何益於承。
誠善用之,奸偽不萌。
梁鬆立即向光武帝叩首說:“皇上,數百年前就命定皇上要封禪泰山,近年來風調雨順,國富民強,中興之勢觸動了天地,再次降征兆於陛下,暗示皇上盡快封禪。”
光武帝慎重地點點頭:“既然上天這樣指示,朕作為天之子,代天管理民事,隻好聽從上天的安排去泰山封禪,為百姓祈禱福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