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布衣宰相(修)(1 / 3)

本來想分兩章發得,想想還是合一起發算了,這樣大家看起來方便些,今天感冒了狀態不好,就發這麼一章了~4400字,各位大大請繼續支持小弟,收藏推薦是最好的感冒藥了!明天早上再趕一章發上來吧~

--------------------------------------------------------------

“持正兄,咱們說了這半天話,範大人來此是為了…..?”趙子凡道。

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謝罪的蔡確從地上跳了起來,彷佛一根卯足了勁的彈簧一般,他這才歉意的抽了自己已嘴巴子道:“方才隻顧著和行之兄敘舊了,倒是忘記了今日來此的正事了!範大人不僅是潤州知事,更是權掌兩浙路轉運使,今日是特意來拜訪了元大師的!”蔡確反應倒也快,方才那番爭辯竟然被他輕描淡寫成了朋友敘舊。

話說到這裏蔡確便停了下來,因為他知道剩下的就不是自己該說的了,說多了就是搶上司的風頭了。

了元不驚不詫的雙手合十,行了個禮,他並不認得這位範大人。潤州府知事那相當三品的地方官,但是這兩浙路轉運使就了不得了,那可是主政兩浙一帶,軍政一把抓的封疆大吏,下轄平江、潤州、常州、杭、越、湖、溫、台、處、嚴、秀、明等地。了元見過的大人物多了去了,自然波瀾不驚。

這位範大人生的威武,又身居高位,但在他身上卻絲毫沒有任何的官威存在。

“了元大師,在下乃範純仁,今日來金山寺,卻是來為大師送一個好消息的,過半月官家會下旨為金山寺佛像重塑金身,又恰逢京口縣辦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其實我也是對子瞻兄口中的大師十分好奇,想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物,便不請自來了!”

“阿彌陀佛,現在大人該知道貧僧生的兩眼一鼻,兩手兩腳,與旁人並無什麼不同了,哈哈!”

二人再次相視一笑,了元又道:“大人原來是範文正公之子,貧僧倒是失禮了!金山寺蒙官家恩寵,乃是京口之福、潤州之福、天下百姓之福,等這水陸法事結束之後,貧僧定當親自主持僧會,為聖上吟誦佛法七七四十九天,以祈祥和天下!”

範純仁?範仲淹的次子!傳說中的布衣宰相!自從進士及第以後,出仕知襄州縣,累官侍禦史、同知諫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轉運使,元佑元年同知樞密院事,後拜相,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哲宗即位後,以上疏論呂大防不當竄嶺南,落職,知隨州,貶武安軍節度副使,永州安置,在永州三年,殫精竭慮,終至雙目失明,但他仍恬然處之,以一個瞎子之身報效朝廷,宋徽宗即位,複觀文殿大學士。

範純仁官做的比他老爹範仲淹還大,名氣卻遠遠不及他老爹那麼大,他為人質樸務實,是個知行合一的實幹型官員,卻沒有他老爹的那麼非凡的文采,這也可能是他不如範仲淹名氣來的大的原因吧。

麵對著這樣的一位布衣宰相,趙子凡不由肅然起敬,這其中更多的可能是因為他的老頭子範仲淹的緣故,他不由自主恭恭敬敬的對著範純仁鞠了一躬。

範純仁不由被他的動作弄的一愣,這個少年敢拿著當今天子做幌子,扯著虎皮當大旗,說他膽大包天也不為過,可是他卻對自己如此恭敬,這讓他有些匪夷所思。

“公子不用對我行此大禮,我今日乃是以子瞻的朋友身份上山來的,可不是以官府的身份而來!”範純仁心道,難道你這小子說的慷慨激昂,臨了皇帝沒見著,見了我這轉運使便開始卑躬屈膝了麼?

“範文正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殫精極慮,死而後已,令人心生敬佩!”趙子凡不是什麼先賢大聖之流的人物,但是對於範仲淹他是由衷敬佩的,母親謝氏在丈夫去世後貧困無依,抱著兩歲的範仲淹改嫁山東淄州長山縣河南村富戶朱家,出身貧困的他在長大以後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望亭範家之子,遂恢複舊姓自樹門戶,待將來卓然立業,再接目歸養,憑借自己的努力,出仕當官後,以一介書生在五十二歲時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使,此時西夏屢犯延州邊境,範仲淹獨自率軍深入西夏軍放重地之外,就地動工築城,隻用了十天,便建起一座新城,這便是鍥入宋夏夾界間的那座著名的孤城------大順城。而大順城也成了宋軍抵禦西夏鐵騎的橋頭堡,在他的帶領下,西北軍中湧現出許多像狄青、種世衡那樣有勇有謀的將領,又訓練出一支強悍敢戰的士兵,邊境局勢大為改觀。直到北宋末年,這隻軍隊仍是宋朝一支勁旅。事實上範仲淹不僅是個改革家思想家文學家,他也是個能征善戰的軍事專家,隻是他的書生身份和超一流的文采遮蓋了他在這方麵的影響,人們關注的也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