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杜聿明重回徐州(1 / 3)

徐州地區的大戰一觸即發,蔣介石並沒有睡覺。

當濟南戰役結束之後,對於我華東野戰軍下一步的動向,國民黨軍隊內部當然是極為注意的,也曾進行過認真討論。討論中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華東野戰軍會北上華北,會同我華北野戰軍攻打平津,解決華北的傅作義集團;一種意見認為華東野戰軍會南下徐州,解決徐州的劉峙集團。蔣介石這時還有點清醒,他在認真分析權衡之後,不僅同意了後一種意見,還看到了我中原野戰軍有揮師東向參加徐州會戰的可能性。1948年9月25日,他在南京專門召開會議,研究徐州的防守方案,而且是以我兩大野戰軍有可能在徐州地區聯合作戰為前提。所以,研究的結果是要盡可能地進行攻擊性防禦,要盡可能地防止我兩大野戰軍會合。蔣介石決定由杜聿明在徐州方麵向魯西南和蘇北進行有限製目標的攻擊,確保對平漢、隴海、津浦三大鐵路線的控製;由白崇禧在豫西攻擊,將劉伯承牽製在豫西地區。可是,杜聿明雖然製訂了進攻魯西南的計劃,卻因為要去東北戰場“救火”,計劃遂胎死腹中。杜聿明一走,劉峙雖然急得六神無主,也不敢展開攻擊行動,他對向他請示行動計劃的副參謀長文強說:“光亭(按:杜聿明字光亭)走了,誰能指揮得了前線的部隊。我已經讓前線的部隊停止待命,原計劃暫緩執行。”這一時期蔣介石也把注意力放到更為危險的東北去了,無暇顧及徐州,所以徐州地區的國民黨軍隊竟然有整整21天無所作為,基本上沒有任何行動。一直到10月24日,蔣介石才在何應欽等人的催促下,在北平下達了要劉峙對我華東野戰軍“取攻勢防禦,逐次消耗共軍並鞏固徐州附近地區而確保之”命令。同時,為了應付當時的緊急局麵,蔣介石還有意讓白崇禧出來對整個中原戰場進行統一指揮。

由於這時蔣介石的精力全被東北局勢所困擾,眼見中原戰場戰局日益嚴重,鄭州、開封都已丟失,所以何應欽和顧祝同於10月28和29日在南京連續召開專門會議,研究徐州問題。由於何應欽一直高唱“守江必守淮”,所以與會者就出現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應當貫徹蔣介石的決策,堅守徐州。守徐州的方式是隻以一兩個軍留在徐州守城,徐州之外的所有城市完全放棄,將徐州“剿總”所屬的大量部隊都集中在津浦路兩側做攻勢防禦,無論華東野戰軍從哪個方向南下,都尋找其主力與之決戰。為了配合徐州方麵的決戰,華中“剿總”讓黃維兵團向周家口進攻,牽製我中原野戰軍。另一種意見不同,認為徐州地處平原,易攻難守,當時四麵八方都是共軍,對外隻剩下通向南京的津浦路這一條補給線,補充給養很困難(據徐州的第一補給區司令劉永昆說,城中糧食儲備隻夠全城人吃21天),所以主張放棄徐州,退守淮河南岸,以淮河的自然屏障來與華東野戰軍對抗。參加會議者多數人同意前一種方案,其主要原因是考慮到退守淮河之後就不便於向平漢路和蘇北方麵機動。何應欽和顧祝同遂按會議上的第一種意見電告劉峙,讓其堅守徐州。為了集中兵力,還說在必要時可以讓已從菏澤、開封撤退到商丘的第四綏靖區的劉汝明放棄商丘。

就在南京方麵好不容易統一了意見之後,國民黨內部在徐州戰事上又出現了新的變化:原來已經同意統一指揮中原戰事的白崇禧突然變卦。

此時的蔣介石已經看到了我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有聯合作戰的可能,他就得準備將徐州“剿總”和華中“剿總”合並,方能統一指揮整個中原的國民黨軍隊,對付我方的兩個野戰軍。這樣,他就隻能讓白崇禧來指揮。一來是因為隻有白崇禧才能真正調得動桂係的軍隊,二來是白崇禧不久前才從國防部長的職位上下來,絕不可能屈居劉峙之下。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決定將兩個“剿總”合並,取一個新名字叫國防部指揮所,既不設在徐州,也不設在武漢,而是設在蚌埠。10月27日,白崇禧表示同意,而且還在10月30日到南京出席了國防部的有關會議。在會上,他已經開始對戰局進行部署,還宣布要讓屬於桂係的第三兵團和黃維的第十二兵團一道向東開進,牽製劉伯承。可是第二天就變了卦,堅決不肯出任國防部指揮所主任,不肯統一指揮徐州和武漢兩個“剿總”的軍隊,第三兵團也不能出動。他在給蔣介石的電報中說:“陳、劉兩軍(按:這是指陳毅和劉伯承指揮的我華野與中野兩支大軍)未會合,華東由經扶(按:劉峙字經扶)對付有餘,無統籌兼顧必要。屆時按情況兵力調動,均以大局為主,請釋念。”按一般人看來,白崇禧主動放棄對4個兵團和3個綏靖區共達六七十萬人的指揮權,在國民黨軍隊中爭奪兵權習以為常的情況下是很難理解的。可事後才知道,白崇禧事先表示同意,突然又臨時變卦,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是與其他桂係頭目研究過的,是國民黨內部派係鬥爭的一種更高級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