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蔣介石請學生看電影(2 / 3)

命令中的王杜集團,就是由中野六縱司令員王近山和政委杜義德統一指揮的南集團,包括中野六縱、成鈞的華野七縱、陝南十二旅,他們的攻擊方向是包圍圈的南部。12月13日,孫繼先的華野三縱也奉命趕到,加入了東南一線的攻擊。

就這樣,我中野、華野兩大野戰軍的九個主力縱隊向黃維兵團的三個軍發動了全麵攻擊。黃維兵團本來是四個軍,第八十五軍由於廖運周師起義、黃子華師投誠,已經隻剩下一個無兵的空殼司令部,不起任何作用了。

雖然我軍向敵人發起了全麵進攻,但根據戰場上具體情況,我軍並未采取猛打猛衝的戰術,為了盡可能地避開敵人的強大火力,減少犧牲,仍然是在原來戰壕作業的基礎上實行逼近猛打,一塊一塊地消滅敵人。我軍的指戰員把這種戰術叫做“剝皮戰”,就是一層一層地把敵人的皮剝掉,最後來割心挖肺。為了能最有效地“剝皮”,廣大指戰員還創造了不少新方法,例如“飛雷”就是其中的一例。

對於我中原野戰軍來說,最缺是重武器,這就顯得對付黃維兵團這樣的密集型兵力防守陣地缺乏殺傷力。在戰鬥實踐中,中野四縱十一旅工兵連的副排長高文魁試探著搞出一種炸藥發射筒,就是在汽油桶外邊箍上幾道鋼圈,裏邊裝上炸藥包發射出去,一次可以發射好幾十公斤,雖然距離不可能遠,但對於戰時的對敵距離已經完全夠用。幾十公斤炸藥飛到哪裏,哪裏就會發生強烈爆炸,連地麵上都會炸出寸把寬的口子。當時敵人修築的所有工事、地堡都是土木結構而不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所以隻要這種炸藥包飛過去一炸,立即開花,幾十米以內的敵人也都會全部殺死,很難有一個幸免的。在攻打張圍子的時候,高文魁和他的戰友們曾經製造了這種炸藥發射筒80多個,一共發射了1700多公斤炸藥,把敵十四軍都炸懵了,以為是解放軍從蘇聯得到了什麼先進的新式武器,連胡璉到前線陣地上視察時,聽到一聲聲巨響,也以為是天上在打雷。這種自製武器很快就受到了大家的喜愛,各部隊紛紛仿製,並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飛雷。當時我們後方製造炸藥的能力很強,幾年來攻城破堡都是以炸藥包為主要手段,而汽油桶在當時的戰場上敵人又大量遺棄。這樣,飛雷這玩意兒很快就在戰場上普遍使用了起來。

就這樣,我軍戰士們喊著“打下黃維,直搗南京,解放全中國”的口號,利用不斷向前延伸的戰壕,解決了敵人盤踞的一個一個村莊:李圍子、李土樓、小李莊、小周莊、宋莊、東馬圍子、西馬圍子……敵人所盤踞的地盤一天天縮小。當地的老百姓有一個形象的比喻:黃維剛來時所占有的地盤,相當於雙堆集的區長,不久就變成了鄉長,再後來則成了村長。

當然,敵人困獸猶鬥,戰鬥仍然打得很艱苦,每一次戰鬥,我軍都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為了攻占小李莊,我陝南十二旅和敵人第十軍反複爭奪了十多次,消滅了敵人1000多人,但是陝南十二旅三十五團一營的200多名官兵最後僅剩下了40多人。

在一個名叫張圍子的小村莊,中野九縱在秦基偉的指揮下和敵人的王牌十八軍更是打了一場罕見的惡仗。

守衛張圍子的是十八軍一一八師的三五三團,這是一個號稱“青年團”的國民黨軍王牌軍中的王牌團,無論是裝備還是戰鬥力,在國民黨軍隊中都算是一流的。九縱連續攻了三次都未能得手,胡璉聽到消息之後十分得意,誇獎三五三團“不愧為我十八軍的英雄好漢,不愧你們‘青年團’的光榮稱號”。於是,三五三團的團長陸秀山更為得意了。但是,他不知道,這時秦基偉已經親自來到了前沿陣地,而且秦基偉在前沿陣地上接到了鄧小平的電話:“無論如何要把張圍子打下來,有什麼困難可以跟陳賡提出來,千萬別窩在心裏。”

秦基偉仔細觀察了陣地上的情況之後,重新調整了兵力:他調上來七十六和七十八兩個團,親自指揮部隊從兩個方向同時進攻,在敵人顧此失彼之際,命令部隊打近戰,逼攏敵人拚刺刀,讓敵人的火力優勢發揮不出來。這一招果然見效,陸秀山抵不住了,隻好向胡璉叫苦求援。胡璉在電話中得知他的王牌團隊實在無法招架,即將被全部消滅之時,竟然喪心病狂地下令炮兵集中火力向張圍子猛轟,將他的三五三團和我九縱攻進去的部隊全部淹沒在了一片火海之中,雙方部隊在張圍子沒有一個活著出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