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鎬每天都得從那兒挖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化石來。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牙齒,它們外表粗糙,裏麵光滑,簡直棒極了,琺琅質像新牙時一樣地光亮。此外,也可能見得到一些很不錯的化石,呈三角形,邊緣為軋齒狀花邊,幾乎與手掌般大小。
瞧這張牙像耙子似的嘴,而且牙齒排成數列,一層一層的,直達喉嚨,好大的一張嘴呀!這嘴裏被利齒咬住,撕碎的是什麼東西呀!你隻要在腦子裏複製一下這台可怕的殺人機器,就會渾身發顫的。這個全副武裝的凶神惡煞屬於角鯊族。古生物學稱之為巨噬人鯊。看看今天那稱之為海中霸王的鯊魚,你就會有一個類似的概念了,正如看見侏儒你就知道巨人似的。
在這同一塊石頭中,還有不少其他的角鯊化石,全都是滿嘴利齒。你可以看到利齒如尖刀的尖額鯊,下顎長著彎曲帶齒的爪哇頂重器的半鋸鰩,嘴裏滿是彎曲銳利、一麵凸一麵凹的尖刀的鼠鯊,扁平牙齒上有發光鋸齒的鰓鯊。
這座利齒武庫是古代殺戮的有力證明,猶如尼姆的鱷魚、馬賽的黛安娜、維鬆的奔馬一樣的有價值。這座武庫以其屠殺武器向我講述著這種屠殺是如何在各個時代消滅泛濫成災的生命的。它還告訴我說:“就在你對著一片石塊思索的那個地方,從前曾是一灣海水,水中住滿了凶狠的嗜血者和溫馴平和的被吞食者。一個長長的海灣曾經一直占據著後來成為羅訥河穀的那個地方。就在離你家不遠的地方,曾經是一番波濤洶湧的景象。”
這兒海岸的懸崖峭壁確實保存完好,以至我在沉思默想時,會以為聽見了隆隆的濤聲。海膽、石蟶、海筍、住石蛤都在那兒的岩石上麵留下了自己的印跡。這是一些半圓形的凹窩,可以放進一隻拳頭。這是一些洞口狹窄的圓形巢室,隱居者在其中接受不斷更新且滿載著食物的水流。有時候,有古代居民住在其中,已經礦化,直至其條痕和小鱗片這樣的脆弱的飾物都完整地保存著。而更經常的則是,其中的古代居民溶解了,不見了蹤影,屋子裏為已變硬了的細海泥鈣核所填滿。
在這個寧靜的小海灣裏,旋渦把形狀各異、大小不等的貝殼衝積在一起,並將它們淹沒在日後變成泥灰岩的淤泥中。這是以一些小丘作為墳塚的軟體動物的墳場。我曾挖到過一些長約半米,重達兩三公斤的牡蠣。用鐵鍬在這墳堆裏翻動,就會見到扇貝、芋螺、骨螺、錐螺、筆螺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看到這麼一個偏僻角落,竟然藏有從前的激情充斥的生命所能提供的這麼一大堆的聖物,真讓人驚歎愕然。
長有貝殼的埋葬蟲還向我們證實,時間這個事物秩序的有耐心的革新者,不僅毀滅了早生早滅的單個生物,而且還毀滅了整個的物種。今天,毗鄰的大海——地中海幾乎已不再有任何與消失的海灣中的居民相同的東西了。要想找到現在與往昔之間的一些相類似的容貌,可能得到那些熱帶海洋去尋找了。
現在氣候已經變冷了,太陽在慢慢地熄滅,物種在滅絕。我家窗戶邊緣的石頭古幣學就是這麼告訴我的。
我們不要離開我那極不起眼、極其狹小但卻極為豐富的觀察場所,繼續向石頭討教,但這一次是要討教有關昆蟲的問題。
在昂帕坦周圍,一種奇特的岩石遍地皆是,它已風化得像書頁了,類似於淺白色的硬紙板片。這種岩石用火點燃會冒出黑煙,有一股瀝青味兒,它沉積在鱷魚和巨龜經常出沒的一些大湖的湖底。這些大湖人類從未親眼見過,湖盆被山脊所替代。湖泥平靜地沉積成一層層的薄地層,變成了又大又硬的礁石。
我們從這礁石上分離出一塊石板來,然後再用刀尖把這塊石板分成一些薄片,這工作十分容易,就像把重疊在一起的硬紙板一層層地剝開似的。我們這樣做就像是在查閱從大山圖書館取出的一部書。我們在瀏覽一本配有精美插圖的書。
這是一部大自然的手稿,比埃及那紙莎草紙手稿更加有趣得多。它幾乎每一頁都有一些插圖,而且更妙的是,那是一些變成圖像的現實。
在這一頁上,展現的是隨意聚集在一起的魚類。你會以為那是用石油煎炸過的魚。魚刺、魚鰭、脊椎架、魚頭小骨、已變成黑色小球的晶狀眼球等全都印在上麵,與生前的自然形態一模一樣。惟一缺少的是:魚肉。
這無傷大雅。絢魚這道菜讓人大飽眼福,使人禁不住想要用指尖去刮擦刮擦,再嚐上一口這種保存了數千年的魚肉罐頭。我們來發揮一下奇思異想:讓我們放一點這種石油煎炸的礦物魚在牙齒下麵。
插圖四周沒有一點文字說明,思考代替了文字說明。思考在對我們說:“這些魚成群結隊地在那兒的平靜的水裏大量地生活過。湖水突然猛漲,夾帶著厚厚的淤泥的浪濤把它們窒息而死。它們很快就被淤泥掩埋起來,因而逃過了暴風雨的毀滅性打擊,從而穿越了時空,並將在裹屍布的庇護下永遠地繼續穿越這時空隧道。”
這突然暴漲的湖水還夾帶來附近被雨水衝刷的泥土以及一大堆一大堆的植物或動物的殘肢碎屑,因此這湖泊的沉積物也告訴了我們那些陸地生物的情況。這是當時的生命的總彙。
我們再翻過我們的石板或者說我們的畫冊的一頁。裏麵有長著翅膀的種子、有著褐色印跡的葉子。石頭植物集與專業植物集在比試著植物的清晰度。
我手上這本石頭植物集在向我們重達貝殼已經告訴過我們的情況:世界在變化著,太陽的烈炎在減弱。現在的普羅沃斯的植物並非從前的那些植物。現在的普羅沃斯的植物中不再有棕櫚樹、散發出樟腦味的月桂樹、帶羽毛飾的南洋杉以及其他的許許多多現已屬於熱帶植物的樹木和灌木。
我們繼續往下翻閱。現在看到的是昆蟲。最常見的是雙翅目昆蟲,個頭兒很小,常常是一些不起眼的小飛蟲。大角鯊的牙齒的粗糙石灰質外表的中間卻十分地細滑,讓我們看了非常驚訝。對這些嵌於泥灰岩聖骨箱中而完好無損的嬌小飛蟲又該說些什麼呢?我們用手去抓必定會使之粉身碎骨的這種嬌小生命竟然在群山峻嶺的重壓之下躺在裏麵沒有變形!
那六隻細爪張開在石頭上,形狀、姿態完全處於休息之中,稍稍一碰,爪子肯定會斷。爪子很完整,包括指頭上的雙爪也都在。兩個翅膀是展開來的,用放大鏡對雙翅的纖細脈網進行研究,同用大頭針把這隻昆蟲固定住加以研究是異曲同工的。觸角的羽毛飾絲毫未失其纖巧美麗。腹部的體節可以數清,有一排微粒圍著,這些微粒也就是它的纖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