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色人物”從上海湧向武漢(2 / 2)

1025年3月12日上午9點半,孫中山因肝癌不治,長逝於北京。隨後國民黨內兩雄並立:汪精衛成為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擔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最初,蔣介石沿著孫中山“三大政策”的軌道運行。1925年9月,當蔣介石作為東征軍總指揮率領兵馬從廣州出發,征討軍閥陳炯明時,他的東征軍的總政治部主任便是共產黨人周恩來。蘇聯顧問幫助他製訂了周密的東征作戰計劃……

國共兩黨又攜手北伐。自從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從廣州出師北伐,一路勢如破竹。才三個月功夫,便拿下武漢。

武漢,辛亥革命的第一槍就在這裏打響。自從國民革命軍占領武漢後,這裏便成了中國革命的中心。隨即,國民政府遷都武漢。

蔣介石卻把他的總司令部遷往南昌,他想要國民政府遷往南昌的提議遭到拒絕。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在武漢聯合起來,跟在南昌的蔣介石相對抗。

在上海,共產黨有著頗好的基礎。在陳獨秀、周恩來、羅亦農、趙世炎領導下,上海工人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在1927年3月21日經過三十個小時的激戰後,全殲北洋軍閥部隊三千人和警察兩千人,占領了上海。共產黨由此聲威大震。

蔣介石聞訊急急進軍上海,又迅即占領南京。

蔣介石把共產黨領導下的工人糾察隊視為眼中釘。

4月12日淩晨1時,上海在沉睡。一隊隊全副武裝、臂纏“工”字符號的人馬,看上去像工人糾察隊,卻突然襲擊了上海閘北、南市、滬西、吳淞、虹口等區的工人糾察隊隊部,拉開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序幕。

世上最危險的事,不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卻是原本的朋友突然翻臉,掉轉了槍口對著你。從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這天開始,在共產黨人猝不及防的情況下,蔣介石血洗了工人糾察隊,血洗了中國共產黨。

於是,大批中國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人士,湧向碼頭,湧向長江輪船……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的第六天,蔣介石在南京也建立了一個國民政府,跟武漢的國民政府唱起了對台戲。

於是,國民黨一分為二:國民黨右派集結在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麾下,擁護南京國民政府;國民黨左派集結在國民黨中央主席汪精衛的大旗下,擁戴武漢國民政府。

寧漢分庭抗禮。蔣介石和汪精衛各霸一方,加上北京的張作霖北洋軍閥政府,中國一時間有著三個政府,唱起20世紀20年代的“三國誌”。

麵對著這三足鼎立的錯綜複雜的政治局麵,共產黨人思忖著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