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紅四軍內出現反對中共領導軍隊的傾向,反對前委集中領導軍隊的傾向。6月8日在閩西長汀白沙召開的前委擴大會議上,決定取消臨時軍委。這樣,反對毛澤東的呼聲越發高漲。
於是,在紅四軍內部,對於紅軍的領導方法和建軍原則,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就連朱德和毛澤東,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也並不一致。
爭論的焦點是究竟在紅軍中實行“由上而下的家長製”還是。由下而上的民主製“毛澤東的領導,被認為是”家長製。
激烈的爭論導致了匆忙召開中共紅四軍“七大”。由於朱德是爭論的一方,會議由非前委委員、紅四軍政治部主任陳毅主持。
匆忙的會議導致了草率的結果:在重新選舉前敵委員會書記時,毛澤東落選了!
誰被選為前敵委員會的新書記呢?陳毅!
於是,毛澤東被調離部隊,帶領譚震林、蔡協民、江華、曾誌等到中共閩西特委指導地方工作,住在上杭縣蛟洋。
對於毛澤東來說,他被迫離開由他一手創建的紅四軍,比上一回被“開除黨籍”更為嚴峻——因為他被“開除黨籍”之後,畢竟還擔任師長。
禍不單行。福建山區的瘧蚊,也猛烈地攻擊了毛澤東,使他患惡性瘧疾。在缺醫少藥的那個年月,毛澤東一病數月,甚至一度病危,徘徊在死亡線上!他一會兒如同步行在酷熱的撒哈拉沙漠,一會兒又如同跌進北極的冰天雪地。
他急需治療瘧疾的特效藥奎寧。在閩西山區,弄不到這種藥,於是派了兩個地下交通員到上海為毛澤東買藥。在歸途中,其中一個地下交通員被捕,掉了腦袋。另一個地下交通員經曆千辛萬苦,總算把白色的奎寧丸送到毛澤東手中——這時,毛澤東已被瘧疾折騰得死去活來!
落選和患病,這雙重打擊,把毛澤東推向政治生涯的低穀。這消息輾轉傳到莫斯科,居然誤傳為毛澤東病死!1930年3月20日共產國際公報《國際新聞通訊》(英文版),誤登訃告,說毛澤東在福建死於肺病,指出:“毛澤東同誌是被稱之為朱毛紅軍的政治領袖。”“中國的工農群眾將永遠銘記他的業績,並將完成他未竟的事業。”
好在他是一個豁達的人,能夠承受這雙重的壓力。後來,在中共“八大”預備會議第二次會議上,他這麼談及:
我想同誌們中間可能也有多多少少受過冤枉受過委屈的。對於那些冤枉和委屈,對於那些不適當的處罰和錯誤的處置(如把自己打成什麼“機會主義”,撤錆自己的職務,調離自己的職務等等),可以有兩種態度。一種態度是從此消板,很氣憤,不滿意;另一種態度是把它看作一種有益的教育,當作一種鍛煉。你曉得,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個世界,要那麼完全公道是不可能的,現在不可能,永遠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