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紅四軍前委向中央報告(1930年1月6日)時,這麼談及失敗的原因:“四軍八、九、十縱隊,三個月中,前委機關不健全,毛同誌去地方養病,陳毅同誌去中央,前委隻餘朱德同誌一人,因此應付不開,政策上發現許多錯誤,黨及紅軍組織皆鬆懈。”
這一次大敗仗,使紅四軍的士氣頓時大為低落,向廣東進軍的計劃也就告吹——這表明毛澤東當時反對進軍廣東的意見是完全正確的。
誠如中共福建省委的《紅四軍部隊情況報告》所言:“東江的失敗,大家都疲倦了,紅軍也削弱了!”
失去毛澤東的紅四軍,處於危機之中!
紅四軍在10月31日吃了敗仗,不得不於11月2日從廣東北部的石上和矮嶂子之間向西北方向退去,縮入江西尋烏縣境內。
朱德和陳毅商議,決定班師。11月13日,紅四軍退入閩西,進入武平縣。
11月18日,朱德和陳毅在兜了一個圈子之後,率紅四軍回到原地——閩西上杭縣官莊。
直到這時,紅四軍才算喘了口氣,陳毅有機會召集前敵委員會會議,傳達中共中央“九月來信”。
“九月來信”是一封頗為重要的指示信。此信支持了毛澤東。信中指出:
集權製問題,黨的一切權力集中於前委指導機關,這是正確的,絕不能動搖,不能機械地引用“家長製”這個名詞來削弱指導機關的權力,來作極端民主化的掩護。
顯而易見,周恩來以中共中央的名義,明確地表示了對毛澤東投讚成票。因為毛澤東向來主張,軍隊必須置於黨的絕對領導之下,亦即“黨指揮槍”。
信中還指出:
糾正一切不正確的傾向。紅軍中右傾思想如取消觀念、分家觀念、離隊觀念與小團體傾向,極端民主化,紅軍脫離生產即不能存在等觀念,都非常錯誤,皆源於同誌理論水平低,黨的教育缺乏。這些觀念不肅清,於紅軍前逢有極太危險,前委應堅決以鬥爭的態度采肅清之。
信末提及:
詳細解釋及具體辦法已向陳轂同誌麵談,當由其口迭前委及全軍同誌。
這表明,中共中央授權,陳毅是中央指示的最權威的傳達者和解釋者。
陳毅傳達了周恩來的重要囑咐:
要請毛澤東複職,仍任前委書記,並召開一次黨的會議,統一思想,分清是非,作出決議。
周恩來的強有力的支持,使毛澤東擺脫了危機。
朱德當即表示,堅決執行中共中央的指示,他很爽快地對陳毅說:“過去的那些我收回,我們請他回來!”
在前敵委員會結束之後,朱德和陳毅當即修書一封致毛澤東,轉達中共中央關於他複職的指示,並派出一支部隊前往上杭縣蛟洋,迎接毛澤東回紅四軍。
毛澤東終於回來了!11月26日,毛澤東抵達長汀縣,在那裏與朱德、陳毅會合,重新出任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書記,重新成為紅四軍的最高首長——從他6月中旬失去這一職務,到此時複職,曆時將近半年!
毛澤東結束了危機,紅四軍也結束了危機。朱毛緊密合作,紅四軍又成了“朱毛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