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四軍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上上下下也都充滿了信心。此時,紅四軍早晚點名,官長喊一聲“進攻敵人”,士兵便答一句口號:
進攻敵人——消滅軍閥混戰!
進攻敵人——武裝擁護蘇聯!
進攻敵人——建立贛西南蘇維埃政府!
進攻敵人——徹底分配土地!
進攻敵人——擴大工農武裝!
進攻敵人——奪取江西全省政權!
1930年2月,毛澤東率部從廣昌進逼江西中部重鎮吉安。心境愉悅的他,在行軍途中哼成《減字花木蘭·廣昌路上》一首:
漫天皆白,
雪裏行軍無翠柏。
頭上高山,
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
贛江風雷迷漫處。
命令昨頒,
十萬工農下吉安。
內中“雪裏行軍無翠柏”一句,在1963年公開發表時,改為“雪裏行軍情更迫”。
毛澤東率紅四軍在江西中部、南部馳騁。到了1930年3月,贛南一帶除了贛州、吉安等幾座孤城之外,三十多個縣都變成紅色,形成了贛南根據地。
贛南根據地跟閩西根據地連成一片,紅色區域日漸擴大。這一大片紅區,史稱“中央革命根據地”。這樣,毛澤東在丟失了井岡山根據地之後,又創立了新的、更大的根據地。
根據地擴大了,紅軍也擴大了。1930年6月,以紅四軍為基礎,和紅三軍、紅十二軍合編,組成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毛澤東任政治委員,朱德為總指揮。這“政治委員”一詞,是周恩來沿用蘇聯紅軍建製,改掉了中國紅軍中原設的“黨代表”。由周恩來起草的中央“九月來信”中說:“黨代表名稱應立即廢除,改為政治委員,其職務為監督軍隊行政事務,鞏固軍隊政治領導,副署命令等。”自從毛澤東出任紅軍第一軍團政治委員後,人們也就稱他為“毛委員”;在此之前,人們對他的習慣稱呼為“毛黨代表”,不久,紅五軍、紅八軍、紅二十六軍合編,組成紅軍第三軍團,由彭德懷任總指揮,滕代遠任政治委員。
1930年8月,紅一軍團又與紅三軍團合編,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麵軍”,毛澤東為總政治委員,朱德為總司令。朱德的“總司令”之稱,便始於此時。後來,他成為“紅軍總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這個“總”字,最初起源於紅一方麵軍總司令這一職務。
紅軍第一方麵軍擁有三萬兵馬,比毛澤東初上井岡山時那七百多人,聲勢要大得多了。春風得意的“毛委員”已在江西樹起一麵紅色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