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崽賣爺田心不痛!”(2 / 3)

兩個日耳曼人賽克特和李德,以中國的江西省為“棋盤”,對弈起來。

賽克特,熟悉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第一帝國、十九世紀俾斯麥的德意誌帝國——第二帝國,並效命於希特勒的納粹德國一一第三帝國。

李德,熟悉馬克思的第一國際、恩格斯的第二國際,並投身於列寧、斯大林的共產國際——第三國際。

一方“棋手”來自第三帝國,一方“棋手”來自第三國際。

雙方交戰,爭奪的焦點是廣昌。

廣昌在黎川之南,寧都之北,縣城坐落在群山之中、盱江左岸。廣昌是中央蘇區北部的大門。照毛澤東的以往的打法,那會放棄廣昌,甚至會放棄瑞金,誘敵深入而殲之。如今,軍權握在李德手裏,李德打的是陣地戰,在廣昌嚴陣以待,死守廣昌。一個非奪廣昌不可,一個非守廣昌不可,於是一場空前酷烈的戰爭不可避免地在廣昌爆發。

1934年4月21日,《中央、軍委、總政保衛廣昌之政治命令》下達了。

命令指出:“敵人已盡力采用一切方法企圖占領蘇維埃的廣昌。”

命令指出:我們的戰鬥的任務,是在以全力保衛廣昌。

命令高呼:“高舉光榮的紅旗向著偉大的勝利前進。勝利萬歲!”

文末的聯合署名是: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博古

軍委主席 朱德

代總政治部主任 顧作霖

廣昌城裏,刷著這樣的大字標語:“為著保衛赤色廣昌而戰,就是為著保衛中國革命而戰!”“要麼勝利,要麼死亡!”“拒敵於國門之外!”“決不放棄蘇區寸土!”

蔣介石和北路軍總指揮陳誠調集了十一個師,沿著盱江,一邊建碉堡,一邊緩緩向廣昌推進,實行“進得一步,即守一步”,“穩穩推進,步步為營”。

紅軍呢?方麵軍前方司令部撤回瑞金,另組臨時司令部。博古為政委,實際上李德為總司令,親上前線,指揮堅守廣昌。“博古和李德調集了紅一、三、九軍團的九個師,死守廣昌。李德提出”以堡壘對堡壘,紅軍在廣昌也建造堡壘,隻是沒有水泥鋼筋,用的是木頭架子,壘上泥土,如此而已。

蔣介石任命陳誠為前敵總指揮,羅卓英為副總指揮,在廣昌前線設立司令部。德國顧問賽克特也不顧高齡,親臨前線司令部,坐鎮指揮。

賽克特,用的是德國軍隊的戰鬥條令;李德,用的是蘇聯紅軍的戰鬥條令。一場正規化的大戰,一觸即發。

毛澤東被遠遠甩在後方,無權過問軍事。彭德懷看這勢頭不對,“再三說廣昌是不能固守的,必須估計敵軍技術裝備”。“在自己沒有飛機大炮轟擊的情況下,就算是比較堅固的野戰工事,在今天敵軍的裝備下,是不起作用的。如果固守廣昌,少則兩天,多則三天,三軍團一萬二千人將全部毀滅,廣昌也就失守了。”然而,彭德懷的話,博古和李德根本聽不進去。

蔣介石的部隊,采用的全然是新的戰術。三四十架飛機先輪番轟炸,再用德國進口的普伏式山炮、野炮和一〇二口徑的重迫擊炮轟擊,然後步兵徐徐推進,每天隻進一兩公裏,馬上開始構築工事。站穩腳跟之後,第二天重複著昨日的“操作程序”。

決戰從4月10日開始,清早,國民黨軍隊的炸彈、炮彈雨點般朝廣昌北大門甘竹傾瀉,一下子就炸死、炸傷幾百名紅軍。因為紅軍的“土堡壘”不經炸,所以死傷慘重。一位戰士發牢騷道:“不知搗啥鬼嗬!我們一夜不睡覺做了一個堡壘,人家一炮就打翻了;人家的堡壘,我們隻有用牙齒去咬!我們沒有重武器,天天同人家比堡壘,搞什麼鬼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