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意見,歸納起來共三條:
一、放棄北進與賀龍、蕭克部隊會合及在湘西建立根據地的原計劃。
二、西進貴州,攻取貴州第二大城遵義,以遵義為中心建立新的根據地。
三、在適當的時候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全麵總結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教訓(即他一開始就提出來的“要討論失敗的原因”)。
這時的毛澤東,在政治局中已舉足輕重。他的意見,當即得到政治局多數的支持,唯有博古表示反對。博古仍堅持他和李德擬定的原計劃。
在會上,毛澤東取得一個很大的勝利,那就是在周恩來的支持下,政治局同意通過一項書麵的決議,表達中共中央戰略意圖的重大改變。這樣,毛澤東的意見,得到政治局的正式認可,這便是《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在川黔邊建立新根據地的決議》,又稱《黎平會議決議》。這項決議當時以電文發出,電文原始的標題是《戰略方針決定經你們傳達至師及梯隊首長為止》。
決議的部分原文如下:各軍團及軍委縱隊首長:
茲將電告中央政治局本月18日關於戰略方針之決定。此決定經你們傳達至師及梯隊首長為止,在部署中關於本決定之解釋,總政治部另有訓令。中央書記處中央政治局決定:
一、鑒於目前所形成的情況,政治局認為:過去在湘西創立新的蘇維埃根據地的決定,在目前已經是不可能並且是不適宜的。
二、根據於:甲,使我野戰軍於今後能取得與四方麵軍及二、六軍團之密切的協同動作。乙,在政治的經濟的及居民群眾的各種條件上求得有利於徹底的粉碎第五次“圍剿”及今後蘇維埃運動及紅軍的發展,政治局認為新的根據地區應該是川黔邊區地區,在最初應以遵義為中心之地區……
決議通過後,出於對李德的尊重,周恩來在當天夜裏拿給李德過目。不料,李德看了譯文後,大為不悅,跟周恩來吵了起來。向來溫文爾雅的周恩來,也忍無可忍,頂撞了這位“顧問”。當時在場的周恩來的警衛員範金標,在1978年9月25日作了回憶談話,隻是他已習慣地稱周恩來為“總理”了:
吵得很厲害,總理批評了李德。總理把桌子一拍,擱在桌子上的馬燈都跳起來,燈都熄了,我們又馬上把燈點上。
連周恩來都跟李德拍桌子,向來做岸固執、目空一切的李德也不得不歎道:“兵敗言微!”
“無可奈何花落去。”李德已經無法再主宰紅軍。盡管他吵、他鬧,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決議照樣以電報發往各軍團及軍委縱隊首長們手中。翌日,12月19日下午6時,中革軍委發出關於貫徹黎平政治局會議決議的決議。同日,總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簽署了總政治部關於執行決議的訓令。
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決議、中革軍委的決議和總政治部訓令這三個文件的發布、下達,表明毛澤東得到了黨和紅軍的支持,完全占了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