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王明從天而降(1 / 2)

在戰勝了張國燾之後,毛澤東又麵臨著一次嚴重的挑戰。

1937年11月29日,延安機場戒備森嚴,人們不時仰視著黃土地之上的那頂藍天。希冀找到飛機的影子。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朱德、博古、張國燾等延安黨政軍要人,都在機場上佇立靜候。

不言而喻,將有大人物自天而降。

終於,一個黑點在天際出現,隆隆機聲響起來了。哦,一架蘇製軍用運輸機由遠而近,降落在機場上,引起了一片歡呼。

飛機來自莫斯科。隻是由於續航力有限,不得不中途在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甘肅蘭州降落、加油。根據蘇聯政府和國民黨蔣介石政府簽訂的協定,開辟西北航線,從蘇聯運輸軍用物資,幫助中國抗日。這架軍用運輸機是秘密地由蘭州飛來延安的。

從機艙裏走出一位個子矮小的人物,那雙高統、發亮的黑皮靴顯得格外醒目。他擺著一副領袖的架勢,在機艙門口站了片刻,頻頻向歡迎的人們招手,留下充分的時間給攝影記者拍照。

此人便是王明(陳紹禹)。自從1931年10月18日和妻子孟慶樹在上海登上赴蘇海輪起,已匆匆六個春秋。離去時,上海一片白色恐怖;眼下,陝北不僅擁有南北長九百裏、東西寬八百裏的紅色區域,有十幾萬人的紅軍,而且紅都延安居然有飛機場,雖說這機場那般簡陋,不過是一片山間平地罷了。

和王明同機歸來的,還有陳雲和康生。

當時在場的張國燾,用“握手擁抱,一堂歡敘”形容王明和毛澤東見麵時的情景。

在機場上,舉行了熱烈的歡迎儀式。毛澤東以《飲水思源》為題,發表熱情洋溢的歡迎詞:

歡迎從昆侖山下來的“神仙”,歡迎我們敬愛的國際朋友(指蘇聯機組人員——引者注),歡迎從蘇聯回來的同誌們。你們回到延安來是一件大喜事,這就叫“喜從天降”。

王明呢?當然也欣喜萬分。這位“從昆侖山下來的‘神仙’”,是來摘“桃子”的。在蘇聯的六年,使他躲掉了上海中統特務的盯梢,使他躲掉了蔣介石“圍剿”的炮火,使他躲掉了二萬五千裏長征的千難萬險,眼下正是回來坐“帥椅”的時候。

雖說毛澤東已經是中共的領袖,然而,王明卻是共產國際的執行委員會委員、主席團委員、政治書記處書記,明擺著是毛澤東的上級。

初來乍到,王明儼然欽差大臣,在延安作長篇報告,毛澤東等“洗耳恭聽”。就連張國燾,也有點看不下去。他在《我的回憶》中寫道;

王明當時儼然是捧著上(尚)方寶劍的莫斯科的“天使”,說話的態度,仿佛是傳達“聖旨”似的,可是他仍是一個無經驗的小夥子,顯得誌大才疏,愛放言高論,不考察實際情況,也缺乏貫徹其主張的能力與方法。他最初幾天的表演就造成了首腦們一些不安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