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情竇初開 為同治選後(2 / 2)

想到這些,西太後便覺得心悸。況且阿魯特氏出身名門,自幼聰慧、博學,西太後早有風聞,萬一她坐上了皇後的寶座,還有她葉赫那拉氏發號施令的地方嗎?若立富察氏為皇後,這位剛滿十四歲的小姑娘就容易對付了。富察氏嬌小玲瓏,除了會撒嬌,其他的恐怕什麼也不懂。一旦她當了皇後,一定會把同治皇帝的魂勾去,小小夫妻躺在合歡帳裏度春宵,他便會淡忘朝政的。這樣一來,她西太後依然可以掌握朝政大權。兩宮太後各人有各人的打算,選後一事勢必出現爭執。本來,這些年來,在處理朝政及後宮事務上,兩宮太後就有許多分歧,尤其突出的幾件事一直讓西太後耿耿於懷。幾個月前的誅小安子一事很讓西太後震驚,可是,她有氣說不出口。今日為兒子選皇後,兩宮太後又存在著不同意見,西太後已打定主意:寸步不讓!

當東太後提出欲立阿魯特氏為皇後時,西太後直言反駁。她瞪了一眼東太後,聲音有些陰沉;“姐姐,雖說崇綺的女兒端莊謹默,動必以禮,但她顯得太死板。再者,今年她都十九歲了,比皇上大兩歲多,她人長得也不顯年少,與皇上站在一起,哪兒有夫妻相?”

西太後的話不留商議的餘地,讓東太後聽了很難接受。以前,在許多事情上,東太後都忍讓著西太後,自從誅小安子一事發生後,東太後似乎認識到:隻要她鈕祜祿氏強硬起來,葉赫那拉氏也奈何不了她。所以,今日選後一事,鈕祜祿氏也暗自下定了決心要堅持不退讓!

東太後一聽西太後的話很強硬,她也強硬了起來,直言道:“的確崇綺的女兒大一些,但阿魯特氏出身名門,她從小深受其父的影響,不僅淑靜端慧,而且容德俱佳,如果她立為皇後,全朝文武官員無不折服。聽說風秀的女兒富察氏雖然天性敏慧,容貌婉麗,但有些輕佻,我認為她不宜當皇後。”

東太後一個“出身名門”深深地刺痛了西太後,這不是明裏說出身寒門的西太後不如出身名門的東太後嗎?十幾年來,葉赫那拉氏最怕別人提及什麼“出身”,今日東太後說者無心,而西太後聽者有意。

此時,西太後的臉色十分難看,她搶白了一句:“出身名門的人就一定知書達理嗎?那位阿魯特氏又沒和我們相處過,誰敢說她不是一個‘繡花枕頭’?富察氏年少單純,進官以後多教導她,相信她會母儀天下的。”

東太後覺得西太後的話中帶刺,她有些生氣,也衝了一句:“富察氏才十四歲,還是個孩子,立她為後,十分不妥。”

一時間,兩宮太後誰也不願意讓步,但皇後總要立,怎麼辦?最後,還是恭親王奕出麵調解,從心底講,他傾向東太後,但表麵上,他又不敢得罪西太後。於是,他沉思了一下,說:“兩宮太後的意見都有些道理,臣以為既然是為皇上選皇後,還是征求一下皇上的意見為好。”

西太後白了一眼恭親王,從鼻子裏哼出了一句:“皇上懂得什麼!他隻是個大孩子,貪玩至極,無心讀書,沒那個必要吧!”

恭親王一聽這話,連忙應聲:“也是,民間兒子娶媳婦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兩宮太後做主,皇上一定會滿意的。”

東太後生怕西太後強硬起來,非立鳳秀之女為後不可,連聲說:“宮中不比民間,皇上是一國之君,選後一事當然應該征求他的意見。既然我們各持已見,不如讓皇上自己定奪吧!”

東太後之語在情在理,說得西太後不好反駁什麼。西太後明白東太後在這件事情上不準備退步,於是,就暫且作了讓步,和顏悅色地說:“既然姐姐堅持讓皇上親自挑選,那明日請皇上過來吧,他自己選定的皇後一定可心。”

西太後此時有十之八九的把握,她相信兒子與她的意見會一致,倒不是因為兒子乖巧、聽話,而是因為兒子是男人,她深信天下的男人愛嬌小。

同治十一年二月三日,紫禁城鍾粹宮裏一片凝重。西太後滿臉怒氣,她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自己的親生兒子事事與自己作對,就連選皇後,載淳也與鈕枯祿氏不謀而合,他竟一口咬定非立崇綺之女阿魯特氏為皇後不可。

同治皇帝金口玉言,既然他選定了阿魯特氏,西太後隻好認了。就這樣,當日以兩宮太後的名義向全國發布懿旨,選翰林院侍講崇綺之女阿魯特氏為皇後,員外郎鳳秀之女富察氏為慧妃,知府崇齡之女赫舍裏氏為瑜嬪,賽尚阿之女阿魯特氏為珣嬪。

十二天後,即二月十五日,兩宮太後又發懿旨,大婚典禮定於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