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餘生,本名吳鍾綺,海南人,生於1921年,卒於1985年,台灣武俠小說家。他創作了幾十部武俠小說,其中《瓊海騰蛟》、《海天情侶》、《明駝千裏》三部曲最為有名,在大陸也曾一版再版。墨餘生的作品蘊藉深沉,情節奇幻,場麵極有氣勢,而文筆又頗有古風,人物刻劃也有一定功力。古龍作品《劍氣書香》、《劍氣嚴霜》由他續寫完成。
丁情,本名蔣慶隆,曾在台灣電影界工作,後投入武俠小說創作,被視為古龍最得意的弟子,《那一劍的風情》、《怒劍狂花》、《邊城刀聲》等作品均由他創作完成的。從現有資料來看,丁情身世孤苦飄零,性格孤獨複雜,又愛惹事生非,人生之途坎坷。古龍卻十分喜歡他,並以自己的智慧和天才去影響他,鼓勵他放手創作。丁情沒有辜負古龍的厚望,於是武俠小說家的行列中,又多了一位新秀。丁情的創作深得古龍的精髓,從語言到情節到人物,幾乎是原汁原味,令讀者真假難辨。但這種刻意模仿卻不符合文學創作的真諦,寫出的作品雖然很有古龍小說的神韻,卻失去了自己的創作風格。
此外,司馬紫煙、喬奇、申碎梅等武俠小說作家也曾續補過古龍小說《圓月彎刀》、《名劍風流》、《白玉雕龍》、《菊花的刺》等,文筆均不乏可觀之處,不失為精品。
在今天,古龍是擁有讀者數量最多的小說家之一,然而,古龍也是極有爭議的小說家。
古龍創作小說的原則是:求新求變,打破常規。對武俠小說的文體、情節、語言甚至意境,古龍都作了大膽而可貴的嚐試,力圖突破已有的小說格局,創造出新的天地。
古龍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寫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武俠小說,形成了“古大俠”特有的風格,為武俠小說的創作開辟了嶄新的空間。
對古龍的創作實踐,人們的評價有褒有貶。褒之者認為,古龍小說創造了一個文化奇跡,古龍在武俠文化史上是一個開創時代的作家。貶之者則認為,古龍小說行文隨意,文風輕佻,缺少文化,破壞了漢語言規則,是一種創作上的“走火入魔”。不管是褒還是貶,有一點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古龍創作的武俠小說不同於前人之作,為後人提供了新的東西。能為一種曆史悠久、大眾化、通俗化的文體提供新的範本,注入新的活力,而且贏得眾多讀者的喜愛,這無異於創造了一個神話!
台灣著名評論家胡正群先生這樣評價古龍武俠小說創作的業績:“古龍之前無新派。”關於武俠小說的新、舊之分以及新派武俠小說的誕生、發展、分期等問題,本人在專著《中國武俠小說史》《中國俠文化》以及其他文章中均有論述。筆者認為,金庸、梁羽生創作的武俠小說與舊派武俠小說不可同日而語,應為地道的新派武俠小說。尤其是金庸小說的博大精深,西學中用,已創立一種新派武俠小說的模式,形成了新派武俠小說的高峰。但是,古龍之“新”畢竟不同於金,梁之“新”,他另辟蹊徑,自出機抒,創造了另一種新派武俠小說的模式,樹立了新派武俠小說的另一座高峰。可以這樣說;金、梁的“新”是對舊派武俠小說的巨大改良,是在繼承中力求創新,有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之妙;而古龍之“新”則是對舊派武俠小說的徹底變革,是另起爐灶,重造“江湖”,具有脫胎換骨之功。
§§第一部 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