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似乎明白了,“也就是說,假如江南大學的一本今年準備錄取一百名學生,提檔的話就要提一百二十份。這裏麵好像就有個問題了,因為隻有一百個計劃,那麼就必須有二十人會落榜。是這樣的吧?”

他點頭道:“是這樣的。這也是為了達到擇優錄取的目的。”

我覺得好像有些不大對勁,“那麼,這掉榜的二十個人怎麼確定呢?”

他回答道:“這裏麵還有一個原則,隻要是高出某個學校錄取分數二十分以上的考生,如果要退檔的話就必須由學校方麵向我們說明原因。這也是為了保障高分數的學生不至於被隨意退檔。”

我看著他,“那麼你告訴我,在一般情況下,報考某個學校的考生中低於這二十分的占多大的比例呢?”

他怔了一下,隨後才回答我道:“這不好說,不過大概占百分之四十左右吧。”

我更加明白了,“也就是說,假如一個學校一本的招生指標是一百人的話,大概就有四十個考生不屬於需要向我們說明退檔理由的了。是這樣吧?也就是說,高校就可以隨意決定那二十個退檔的考生是誰,是這樣吧?”

他回答說:“是這樣。”

我頓時就覺得這裏麵的問題太大了,“梁處長,這個規定是國家出台的嗎?”

他說:“我國家教委規定的。我前麵講過了,目的是為了保證高校的擇優錄取權。”

我不禁苦笑,“上麵是政策是好的,隻不過各個高校都會嚴格去執行它,說不定這樣的政策還成了以權謀私的漏洞。”

他苦笑道:“這是沒辦法的事情,我們國家本來就是一個人情社會。其它行業也是這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嘛。何況這樣的事情並不違反相關規定。”

我歎息道:“我由此可以肯定地說,那些被退檔的考生一定是沒有任何關係的那部分。是這樣的吧?”

他笑了笑不說話。

我唯有歎息:這還真的是沒辦法的事情,至少高校那樣做並沒有違反規定。中國人其實是太聰明了,再好的規章製度都能夠被我們找出漏洞來,而且這樣的漏洞還真的不好去補上。比如這件事情吧,國家教委不可能為了堵住這樣的漏洞就去改變那樣的規定,因為那樣一來的話高校的擇優錄取就實現不了,高校方麵就又有話說了。

“那麼梁主任,在錄取工作中還有什麼規定嗎?”想了想後我又問道。

他搖頭道:“大概就是這些了。”

我點頭道:“也就是說,國家製定的招生政策總體上還是比較公正、公平的。是吧?”

他笑著說道:“可以這樣說吧。不過……不過現在一部分高校開始在搞計劃外招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點招。這就不大公平了。”

我看著他,“哦?點招?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

他回答道:“是這樣的,一些高校在一個階段的錄取完成後發現,我們給他們的招生指標還不足以滿足他們當年某些專業的需求,於是就給我們打報告要求增加一部分名額。”

我聽得莫名其妙,“這是什麼意思?”

他放低了聲音,“馮主任,這其實是各個高校搞的一塊自留地。一個點招學生高校要收五萬塊錢呢。”

我頓時駭然,“五萬?那一個高校一年有多少個這樣的計劃外招生名額呢?這樣的計劃招收的標準又是什麼呢?”

他回答道:“一所高校每年大約有幾十個這樣的名額吧。這樣的計劃外招生的標準很簡單,隻要達到了我們省某個層次的分數線就可以了。比如江南大學,去年我們江南省一本的分數線是五百一十一分,而江南大學的分數線是五百三十五分,那麼對於這部分的計劃來講,隻要考生的分數達到五百一十一分以上就可以了。”

我完全明白了,心裏很震驚,“這,這完全就是靠關係嘛。誰有關係誰就可以低於某個高校幾十分被錄取。而且,每個高校也就幾十個名額,對高校來講固然可以增加幾百萬的收入,但是能夠拿出這樣名額來的人肯定也會發財的,是吧?”

他笑道:“那就不知道了。不過高校是賺不了那麼多錢的。”

我再次愕然地看著他,不過一瞬間之後我頓時就明白了——這也是一條利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