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回答我道:“是啊。哪個女人看得到自己那地方?除非是練過柔功。”

說實話,她的這個回答真的是完全顛覆了我一直來的概念。雖然我當過那麼些年的婦產科醫生,心裏理所當然地認為女性應該和男性一樣會對自己的那個部位好奇,經常去清洗的時候順便看看應該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可是此刻她這樣的回答才讓我忽然發現自己以前那個固有的觀念好像是錯誤的。

不過我還是覺得很詫異,“在正常的情況下看不到,你們可以用鏡子啊?難道你們對自己的那裏長什麼樣就沒有好奇感?”

她頓時就笑,“有什麼好奇的?洗澡的時候自己摸一下,大概知道那裏什麼樣子不就得了?拿鏡子?虧你想得出來!有幾個女人會那樣去做?那才無聊呢。”

我心裏暗自驚訝:原來是這樣。看來我以前還真的不知道會是這樣的情況。

後來,我們相擁而眠。第二天一大早就醒來了,頓感精神百倍,或許是因為頭天夜裏我們休息得很好,也可能是我們昨夜都達到了歡愉的極致。

其實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看開了,放下了,心情也就變得愉快了。

這天,我和鍾逢在這個小鎮痛痛快快地遊玩了一整天。

遊玩是需要心情的,有了好心情,眼裏的風景也就完全不一樣了。現在我才真切地發現,哈爾施塔特這個小鎮竟然有著如此山重水複、如詩如畫的景致。

在這大山深處,還有著天女散花般錯落著七十多個大大小小的湖泊,宛若明鏡,靜臥山野。

世代居住在這哈爾施塔特小鎮的人們養成了唯美習慣與情懷。山水樹木全是原生態的,並且又是被世代精心嗬護著。綿延起伏的山巒上鋪滿綠茵,淙淙溪流清澈見底,看得見水草遊魚;圍繞湖區建設的天然自淨係統,使湖水可以直接飲用。他們的房舍、院落、陽台、窗欞和門洞上,被主人用自己喜愛的鮮花和裝飾布置起來,玲瓏極致,就像是精心打扮的女人。她們會嫌哪個樓角缺了什麼,有點寂寞,便隨手擺上一盆垂著紫色的小花,讓綠藤柔情脈脈綻放;她們可能感到小徑上的落花太美,不忍掃去,便讓一把竹帚閑倚牆邊,任由滿地落紅一片。這種精心與隨意,使人看不出半點荒蕪意象與人工痕跡。

這個鎮其實很小,由於地少人多,房屋依山而築,其色彩、造型、材質與線條,全憑主人的性情與愛好,一屋一式,絕無雷同。有些房子,簡單得幾乎沒有裝飾性的細節,然而又極其耐看。正是這些沒有細節的裝飾,透出主人對生活追求的那份純樸與簡單。追求簡單,需要相應的實力、自信的底氣、犧牲的勇氣。看似簡單,實質不簡單,它是一種高明的真正的簡單。因為各個屋子的風格迥異,更顯豐盈,於是讓小鎮生出特有的生活韻味和習俗。

當地習俗中,最值得玩味的是對死者的態度。鎮上小教堂的一個石室裏,安放著逝世十年以上的故人。成排成排的架子上,放著無以數計的頭蓋骨,上麵雕刻著美麗的花朵和死者的姓名、去世的年代。這種做法,緣於節省有限的土地資源,無論是誰,埋葬十年後就將屍骨挖出來,取頭蓋骨放進石室,曆經幾百年的積澱,形成一道驚世駭俗的奇觀。

這個小鎮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的凱爾特人時期。作為早期的歐洲人類,這裏儲藏豐富的山鹽吸引了他們在此定居生活,進而發現了鐵礦。因而,歐洲的第一個鐵器時代就以“哈爾施塔特”命名,使這裏成為歐洲文明進步劃時代的標誌。或許,也是它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深層次原因之一。

千百年來,鹽和鐵是小鎮居民的手工藝品資源。藝人用鐵材料製作出藝術性極強的生活用品和裝飾擺件,把一個個小店裝點得琳琅滿目,質樸而有趣味。為了展示當地精製細鹽的雪白與潔淨,人們把它裝進用土法精致燒製的彩色玻璃瓶裏,成為最具地方特色的旅遊紀念品,讓它帶著鄉土的味道走向世界各地。

小鎮的邊上有一個湖,湖水清澈見底,波瀾不驚,山的倒影融於其中,讓湖水有著翡翠般的色彩。湖水裏麵有天鵝在舒緩地遊動,同時優雅地舒張著它們美麗的頸脖。它們成雙成對,潔白無瑕,時而還會交頸並發出高亢的歡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