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窮人,是否就一定把物質需要列為最重要的價值呢?官話認為物質最重要,官話在傳播的同時,也把這種物質主義觀點傳播給了很多國人,塑造了不少國人的觀念和思維。那讓我們那讓我們翻開語文課本,看看我們的傳統觀念是怎樣的吧:齊大饑。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而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這是《禮記.檀弓》的一篇,翻譯成白話文是這樣的:齊國出現了嚴重的饑荒。黔敖在路邊準備好飯食,以供路過饑餓的人來吃。有個饑餓的人用衣袖蒙著臉,腳步拖拉,兩眼昏昏無神地走來。黔敖左手端著食物,右手端著湯,說道:“喂!來吃吧!”那個饑民揚眉抬眼看著他,說:“我正因為不吃被輕蔑所給予得來的食物,才落得這個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終餓死了。曾子聽到這件事後說:“恐怕不用這樣吧!黔敖無禮呼喚時,當然可以拒絕,但他道歉之後,仍然可以去吃。”

這就是“不食嗟來之食”的典故。

這篇文章體現的價值觀和當前的官方觀念迥然不同,我認為這篇古文充滿意義,那就是窮人也有尊嚴、窮人也應該講尊嚴。

可惜在官方語言裏,人的地位太渺小。人本是充滿靈性、思想、想象力的物種,絕不僅僅是消費的動物。

所以,我們教育設置的是人性的牢籠,是一種自我矮化,這不但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不幸,更是整個國家的不幸。

而可悲的是,這樣的教育卻偏偏是體製,或者是製度的必然結果。

這說到底就是洗腦。

如今的朝鮮,或者是幾十年前的我們國家,國民都是在這樣的教育體製下被洗腦。雖然如今改革開放已經多年,但是以洗腦為主的教育模式卻依然存在。

如果再反過去分析康德茂的遭遇的話,我就不難發現其中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洗腦教育是為了更便於統治,而這樣的教育模式必然存在與有著特權階層的國家裏麵,采用哪種統治模式的體製維護的就是一樣東西,那就是特權。

是的,是特權。特權這東西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再是僅僅屬於某些高層人士特有的權力了,它已經成為了一種觀念深深地植入到了國人的靈魂之中。所以就造成了這樣的一種現象——隻要是手上稍微有點權力的人,他們都會把自己手上的那點權力用夠。

康德茂從小到大的遭遇不就是這樣的嗎?因為他的家庭貧困,所以老師就用自己手上的那點小小的權力去鄙視他,他們根本不會去想那樣做會對一個孩子的未來造成多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