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但我們想過沒有,為什麼領導生氣了,後果就嚴重了?為什麼非領導生氣了,後果就不嚴重?其實,很多時候,領導生氣了沒那麼大“迫害力”,真正形成後果的,是對領導思維搞過度闡釋的底下人,把領導總是想得太複雜,也算是官場一大陋習。

這樣的複雜,遇到虛偽的領導就會很受用地“聽之任之”;遇到坦誠的領導就會徒增笑談。記得有個笑話,說一位領導愛好畫畫,某地要搞畫展,主動請領導作畫參展。畫拿來了,沒有署名,大家認為這是領導的謙虛,不願意別人“因人重畫”;再看內容,誰也看不懂,有人說,是個老虎圖,有人說,是太虛幻境,有人說,是個茶杯,等等。闡釋不同,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即大家對此畫的創意讚不絕口,認為真正表達了藝術虛幻的魅力。此畫在展覽廳中心掛出來,領導來了,不解地問:誰把我調色的畫布拿來展出呀?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多年來,中國人形成了一種習慣,就是揣摩領導意圖。其實領導有時候說話壓根就沒什麼話外音,可偏偏就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有一大批人總喜歡做過度解釋。領導喜歡的事,下麵必然趨之若鶩。毫無疑問,“揣摩學”是封建專製體製的產物。在過去“伴君如伴虎”的時代,作為臣子,倘若不善於揣摩皇上的心思,日子肯定過得惶惶不安,說不定哪句話、哪件事觸怒了龍顏,摘掉烏紗帽挨板子還是輕的,弄不好項上人頭也得搬家,甚至還有可能誅連九族。揣摩好領導的心思,並不是要你不努力工作。一個下級必須具備善於預料和揣摩上級心理意圖和意願的能力,更確切地說是一種心理分析的能力。既能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建功立業,同時又能揣摩好領導的心思,那麼,自己的職場生涯不是會更加燦爛輝煌嗎?

當然,這樣的東西我是不會對他講的,畢竟他還不屬於自己能夠完全信得過的人。

官場上的人切忌隨便對別人說知心話,這也是官場上的規則之一。有時候本想是為了幫助他人,但是有些話被傳出去後卻常常會引起別人的誤解。

真心話、大實話本來就是和官場上的套話、大話脫節的。

他即刻就道:“馮市長,您說得對。領導就是不一樣啊,考慮問題比我們全麵多了。”

我“嗬嗬”地笑,“去吧,去把這幾件事情趕快聯係、接洽一下。如果需要我出麵的,你隨時通知我就是。”

他連聲答應著去了。

我在房間裏麵休息。昨天夜裏,我和莊晴兩個人都是精疲力竭,我們做了好幾次,她的瘋狂讓我到後來實在感到吃不消了。

再好玩的事情也經不住那樣折騰的。所以,今天一大早我就離開了她的住處,不過我找了一個很充分的理由,“今天我有很多事情要去辦。”

她笑著對我說:“馮笑,我知道是昨天晚上我太瘋了。不過你好不容易到北京來一次,我肯定要把你榨幹才覺得過癮。誰知道我們下次又會是在什麼時候呢?”

我去到她的耳畔低聲對她說道:“白天我去辦事,抽空好好休息一下,晚上我再來狠狠幹你。”

她大笑,“好啊。我等著你。”

我和她早已經過了矜持的狀態,所以我們說起話來想要有多隨便都可以。其實那樣的事情也就那麼回事,但是兩個人之間的感覺很重要,語言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