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知覺(3 / 3)

4.知覺的基本特性

(1)知覺的整體性。

知覺的整體性指在知覺過程中人總是把具有各種屬性和部分的對象知覺為整體,並從整體出發去知覺它的部分。知覺的整體性使人傾向於將刺激不完備的對象知覺為比較簡單、穩定、正規化的整體,使人能迅速知覺事物,也使人容易忽略部分或細節。

知覺中,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知覺的整合作用離不開組成整體的各個部分的特點,對個別部分的知覺又依賴於事物的整體特性。

(2)知覺的選擇性。

知覺的選擇性指人在知覺時,刺激並沒有輕重緩急之分,但人總是傾向於優先知覺某些事物,而把其他事物作為知覺的背景。知覺的選擇性使人把知覺指向對自己有意義、感興趣的事物。

(3)知覺的理解性。

知覺的理解性指人在知覺過程中,總是根據知識經驗去解釋知覺對象,並冠以名稱。理解性幫助人從背景中區分出對象,並使知覺更清晰、準確、迅速。

(4)知覺的恒常性。

知覺的恒常性指當知覺的客觀條件在一定範圍內發生變化時,人們對某一事物的知覺映像在相當程度上保持著穩定性和不變性。知覺恒常性具有重要的適應意義。

心理學家Brunswik提出了一個公式來計算知覺恒常性。

很多實驗都證明,人們的知覺恒常性是一種相對常性,即KB值在0-1之間,也就是說,當知覺條件在一定範圍內變化了的情況下,人們對也發生了某種變化的物體的知覺介於實物大小(或形狀、明度、顏色及其他)和視像大小之間,但接近於原物體。

5.雙眼視差

雙眼視差指雙眼觀察同一物體時所形成的兩個視像的差別。雙眼視差在深度和距離知覺中作用很大。

當物體在視野單像區內時,視像落在兩眼視網膜上完全對應的部位,人們看到單一的物體;當物體不在視野單像區內,它的視像將落在兩眼視網膜的非對應點上,形成雙眼視差。物體距離人遠近不同,形成的視差程度不同,由此給人們提供了關於物體遠近距離的信息。立體物體的前後各點也因落在人視網膜上的視像略有差別而形成立體知覺。當一物體在兩眼成像的網膜部位相差太大時,人們看到的將是雙像。當距離超過1300米時,雙眼視軸平行,雙眼視差為零,對判斷距離就不起作用了。

6.錯覺理論

目前解釋錯覺的理論主要有下列三種。

眼動理論把錯覺歸結為刺激信息取樣的誤差。如知覺幾何圖形時,當人們掃視圖形的某些特定部位時會由於周圍輪廓的影響,改變了眼動的方向和距離,造成刺激取樣的誤差,因而產生各種知覺錯誤。這種理論還沒有得到充分的事實證明。

神經抑製理論把錯覺歸結為知覺係統神經生理學的原因,認為視網膜內感光神經元之間的側抑製過程會改變由輪廓刺激所引起的神經元的活動,使神經興奮分布的中心發生變化,結果人們看到的輪廓發生了相對位移,引起幾何形狀和方向的各種錯覺。這種理論隻是在視網膜和傳導過程水平上解釋了錯覺產生的機製。

深度加工和常性誤用理論認為錯覺有認知方麵的根源。人們在知覺時總是會利用過去的經驗,當這種經驗被不適宜的運用時,便出現錯覺。如把知覺三維物體的經驗應用於知覺平麵物體時就會產生錯覺。由於這種理論認為人們知覺物體時總是傾向於用習慣性的經驗、物體常態的經驗去解釋,有時反而由此造成偏差,所以稱作深度加工或常性誤用理論。這種理論在更高水平上解釋了錯覺產生的心理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