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記憶(3 / 3)

功能模塊說:不同的記憶類型分別對應於大腦的不同部位,這些部位由於不同的組合而產生不同的記憶功能。

對上述各種假說都不應簡單否定和肯定,而應既從中樞神經係統的整體功能,又從各個部位所起的不同作用進行綜合研究;並且不僅做宏觀研究,同時進行分子水平的微觀研究,才能最終揭開記憶的生理奧秘。

4.神經元內核糖核酸與記憶

是在細胞分子水平研究記憶生理機製的一種假說。

各種細胞都含有兩種重要物質――去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生物的遺傳物質――基因,主要由DNA構成,DNA帶有構成生物體每一種細胞的蛋白質的信息密碼。但DNA本身並不製造蛋白質,而隻是複製本身和製造RNA,這樣就把信息密碼傳給了RNA。RNA的功用是合成蛋白質,RNA的結構如果發生了變化,製造出的蛋白質就會發生變化,細胞的結構和機能也會發生變化。神經細胞亦不例外。據此有人認為,如同RNA經DNA傳遞能夠攜帶遺傳信息一樣,它也能攜帶由學習得到的記憶信息。學習可以改變RNA的細微結構,並由此可能通過―千萬億種有特色的形式影響蛋白質的合成,進而影響神經係統的結構和機能。因此該假說認為,RNA是記憶的存貯單元,長時記憶是以蛋白質合成的方式存貯信息的。已經有一些驗證性的實驗報告稱,把促進RNA產生的化學遞質注入到動物腦內,提高了動物的學習記憶能力。

5.記憶測量的方法和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

記憶力測量主要有再認法、回憶法、節省法和重建法。各種方法對記憶保持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回憶法:保持量=[正確回憶的項目量/原來學習的項目量]×100%

再認法:保持量=[(認對項目量-認錯項目量)/呈現材料的總項目量]×100%

節省法:保持量=[(初學時間或次數-再學時間或次數)/初學時間或次數]×100%

重建法:保持量=重建的次序同原來材料排序之間的符合程度

其中,節省法(重學法)由艾賓浩斯首創,是曆史上第一次用心理實驗研究人的記憶規律的方法,也是幾種方法中對人的記憶保持量進行最大限度“挖掘”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先確定學習者學習一個陌生的材料達到剛剛能夠成誦所需的時間(或次數),然後間隔一定時間讓學習者重學這個材料,將先後兩次學習所用時間(或次數)相比較,重學節省的時間(或次數)便是記憶的保持量。這項記憶實驗的做法是提前備好等質等量的多個學習材料,對每個材料進行初次學習後,間隔不同的時間進行重學,記錄每個材料重學節省的時間或次數,描出相應的曲線,就是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所揭示的遺忘規律是:識記之後如若不複習,就會發生遺忘,遺忘的進程是先快後慢。

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是以無意義音節作為學習材料而得出的,後人又用多種性質的學習材料做了大量研究,基本證實了艾賓浩斯所發明的遺忘規律。但也發現,在有意義材料的學習中,由於可以與學習者原有經驗發生意義同化,所獲得的遺忘曲線與艾賓浩斯的經典曲線有較大不同。

6.前攝抑製與後攝抑製

前攝抑製指先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後學習材料的幹擾作用。

後攝抑製指後學習的材料對保持和回憶先學習材料的幹擾作用。

在無意義材料的識記中,前攝抑製是造成大量遺忘的重要原因。

在先後學習的材料相似性大時,後攝抑製較明顯;如先學習材料的熟練程度遠遠超過後學習的材料時,後攝抑製的作用會減少。

在一個較長材料的學習中,位於中間位置的材料難於記憶,主要是由於學習中間位置材料時,受前攝抑製與後攝抑製雙重幹擾所致。

7.過度學習

指在學習達到剛好成誦之後的附加學習。如讀一首短詩,某人用10分鍾學習到剛能背誦為低度學習,在此基礎上再學幾分鍾便是過度學習。

研究表明,想要長時間地保持記憶材料,適當的過度學習是必要的,過度學習量以比剛能達到成誦的學習量增加50%為宜。如上例,學習10分鍾達到剛能背誦一首短詩,再多學5分鍾就是適當的過度學習,過少不足以阻止遺忘,過多則不經濟,也易引起厭煩情緒。

8.雙重編碼與雙重提取

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必須對學習材料進行編碼,才能有效地保持和提取。而編碼主要有對刺激的物理特性的形象編碼(圖像、聲像)和對刺激意義的語義編碼兩種形式。如果對一個材料不僅有形象編碼而且有語義編碼,被稱作雙重編碼,雙重編碼的材料更能持久保持,而且在回憶時,借助於表象和詞語的雙重線索,也利於信息的提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