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意誌(1 / 3)

一、本章學習目的

1.明確意誌的概念及其作用;

2.通過意誌行動分析了解意誌過程;

3.掌握意誌品質;

4.把握知、情、意三者之間的關係。

二、本章基本結構

三、本章學習要點

1.人的心理活動在反映客觀事物和反映主客體需求關係的基礎上,經常會產生滿足人需要的行動欲望。人們根據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需要,確定行動的目的,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就是意誌。

2.意誌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現象,它主要表現為對行為的調節,這種調節包括發動和製止兩個方麵。發動指推動人們從事達到目的的行動,製止指抑製那些與目的不相符合的願望和行動。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所以發動和製止在意誌行動中是相互聯係、不可或缺的。

3.意誌是意識能動性的集中體現,它使人的行為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有很大程度上的自主隨意性,並賦予行為戰勝內外困難、達到目標的力量,因而是人們改造主客觀世界不可缺少的心理能量。但意誌並不是絕對自由、無所不能的。意誌中所有自由的選擇、自由的決定都有客觀的原因、客觀的根據,意誌活動的效能取決於人對客觀規律認識、運用的程度。所以意誌所表現的仍然是客觀決定性前提下的主觀能動性。

4.人的意誌行動是由一係列隨意運動實現的。所謂隨意運動就是人可以根據活動的目的、環境的變化任意調節自己的行動。了解隨意運動的生理機製,有助於了解意誌行動的生理機製也即意誌的生理機製。

5.意誌是支配意誌行動的心理過程,意誌行動包括準備和執行兩個階段。準備階段的任務主要是在思想上權衡行動動機,確立行動目的,選擇行動方法,做出行動方案。執行階段的任務主要是將行動方案付諸實施。兩個階段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內心衝突和內外困難,需要靠意誌的力量去克服,因此,意誌努力貫穿意誌行動始終。

6.人們在意誌行動的準備階段,是要在思想上解決“做什麼”、“怎樣做”等一係列決策問題,遇到的主要是內心困難。

首要的問題是明確“做什麼”,可能會難下決心。因為當人遇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目的而又不可能同時實現時,在頭腦中會產生內心衝突或動機鬥爭。動機鬥爭的形式主要有接近――接近型(雙趨)衝突,回避――回避型(雙避)衝突,接近――回避型(趨避)衝突,多重接近――回避型(多重趨避)衝突。任何一種衝突的結構都包括四個重要成分:效價、向量、運動、生活空間或場。

7.人們在意誌活動中的內心衝突遲早要引向決策,即下決心做出選擇。

在雙趨衝突和雙避衝突中,人們隻需在具有相同效價(正或負)的目標或客體間進行抉擇,相對比較容易,決策的原則是兩利之間取其重,兩害之間取其輕。

在趨避衝突中,由於同一目標或客體兼有性質相反的效價(正負並存),在趨向具有吸引力的目標時,同時也就產生了應該回避的結果;在遠離有排斥力的目標時,同時也就犧牲了目標帶來的好處,因而衝突更加深刻,決策較難。在多重趨避衝突中,情況更為複雜,決策更難。在趨避衝突和多重趨避衝突中,人們通常采用正負效價不斷權衡的方式進行決策。

在實際生活中,由於涉及的因素更多,決策可能更為複雜。

8.美國心理學家賈力士和曼因認為,在任何一個重要決策中,引起衝突的因素或人們重點考慮的因素有四種:功利主義的個人得失,對自己有重要意義的別人的功利主義得失,自我讚同或不讚同,社會讚同或不讚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