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實踐,不僅取得了全國範圍的徹底勝利,而且為自己培養了卓越的領袖,曆史選擇了毛澤東。從現存的文字記載來看,最早預見毛澤東成為中國領袖的人是柳亞子。
柳亞子和毛澤東相識於1926年5月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當時毛澤東以共產黨員的身份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柳亞子則是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堅定的原則立場受到與會的何香凝、柳亞子等的支持。從那時候起,柳亞子和毛澤東就相互認定為是誌同道合的革命戰友了。
1929年,柳亞子先生在上海作《存歿口號》一詩。詩中寫道:
神烈峰頭墓草青,湘南赤幟正縱橫。
人間毀譽原休問,並世支那兩列寧。
(《柳亞子詩詞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兩列寧”一語,詩人在詩末自注:“孫中山、毛潤之”。“神烈峰頭墓草青”,即指南京紫金山中山陵所在地,而“湘南赤幟正縱橫”,則表達了柳亞子對毛澤東領導的工農武裝鬥爭的熱情讚揚。
在詩中,柳亞子將毛澤東和孫中山並列,把他倆都比喻成中國的列寧。1929年,在毛澤東同誌尚未成為我黨領袖之時,柳亞子先生竟能給予他如此之高的評價和讚揚,需要何等的慧眼與膽識啊,實屬難能可貴。從現存的史料看來,這是最早謳歌毛澤東的詩。
列寧是蘇聯之締造者與偉大領袖。“兩列寧”之喻,意即隻有這兩人才能擔當起統領中國走向新生的神聖曆史使命。其時,孫中山已去世。“兩列寧”隻剩其一,可見柳亞子對毛澤東的評價之高。他無疑已看出毛澤東領袖群倫的政治前途,柳亞子先生也因之成為預見毛澤東將成為中國領袖的第一人。
三年後,柳亞子以淩雲筆意又寫了一首歌頌毛澤東的詩。
1932年,蔣介石親自指揮30萬重兵,向毛澤東領導的紅色根據地發起大規模“圍剿”,不但沒有消滅紅軍,反而遭到慘敗。在得到紅軍革命力量不斷發展,根據地不斷擴大的消息後,柳亞子備受鼓舞,歡喜若狂,欣然命筆,寫下了《懷人四截》。其中第一首寫道:
平原門下亦尋常,脫穎如何竟處囊。
十萬大軍憑掌握,登壇旗鼓看毛郎。
詩中“毛郎”,詩人自注“毛潤芝”。柳亞子運用平原君和毛遂的典故,謳歌根據地反圍剿的勝利,表達自己對毛澤東的敬仰之情。
抗戰勝利之後,為了爭取國內和平,毛澤東於1945年8月28日從延安飛抵重慶,與蔣介石進行談判。在重慶的43天中,毛澤東除主持談判外,還同社會各界朋友進行了廣泛接觸。8月30日,剛到重慶不久,毛澤東就在重慶桂園寓所,宴請柳亞子、沈鈞儒等人。
席間,柳亞子贈毛澤東七律一首:
闊別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戰尚休。
霖雨蒼生新建國,雲雷青史舊同舟。
中山卡爾雙源合,一笑昆侖頂上頭。
在這首七律中,柳亞子將毛澤東讚為孫中山與馬克思之“雙源合”,認為國之前途係於其一身。9月2日,《新華日報》以《贈毛潤之老友》為題,發表了這首詩。
9月6日,毛澤東在周恩來、王若飛的陪同下,又到重慶沙坪壩南開學校津南村看望柳亞子。在柳的寓所,柳亞子請毛澤東校正他準備收入《民國詩選》的毛澤東《七律長征》一詩,並向毛澤東索詩。10月7日,毛澤東將《沁園春雪》題贈柳亞子,並附信說:“初到陝北看見大雪時,填過一首詞,似與先生詩格略近,錄呈審正。”詞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