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首詩最早發表在《詩刊》1957年1月號。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毛澤東詩詞全編鑒賞》,第178頁。)
得到毛澤東題贈的《沁園春雪》後,柳亞子將它稱為“千古絕唱”,謂“雖東坡、幼安,猶瞠乎其後,更無論南唐小令、南宋慢詞矣”。柳亞子擊節歎賞之餘,精心構思,“次韻和毛主席吟雪之作”:廿載重逢,一闋新詞,意共雲飄。歎青梅酒滯,餘懷惘惘;黃河流濁,舉世滔滔。鄰笛山陽,伯仁由我,拔劍難平塊壘高。傷心甚:哭無雙國士,絕代妖嬈。
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算黃州太守,猶輸氣概;稼軒居士,隻解牢騷。更笑胡兒,納蘭容若,豔想濃情著意雕。君與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在當時國民黨統治區,不要說毛澤東的詩詞,平時就是毛澤東的名字,都是見不到的。毛澤東的這首詞在重慶《新民報》副刊《西方夜譚》公開發表時,當時的編輯吳祖光先生特意寫了編者按:“毛潤之氏能詩詞,似鮮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園春雪》一詞者,風調獨絕,文情並茂,而氣魄之大,乃不可及。”
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在《新民報》發表後,頓時在重慶引起了巨大的轟動。一時間,人們爭相傳誦,好評如潮。它充分展示了毛澤東博大的胸襟和蓋世的才華,進一步征服了人心,使人們從毛澤東及其領導的共產黨身上,更多地看到了中國的光明和希望。
1949年2月底,柳亞子興致勃勃應毛澤東電邀由香江北上,3月18日到達北平“共商建國大計”。幾天後,柳亞子、沈鈞儒、陳叔通等都到機場迎接毛澤東,握手甚歡。隨後,又陪同毛澤東一起檢閱了軍隊。
當天晚上,毛澤東邀請柳亞子等到頤和園益壽堂赴宴。宴席僅兩桌,民主黨派和文化界人士有柳亞子、陳叔通、郭沫若、沈鈞儒、黃炎培、許德珩等人。
回家以後,柳亞子因與毛澤東再次重逢,感慨良多,當夜就寫了三首七律,其中有一首雲:
二十三年三握手,陵夷穀換到今茲。
珠江粵海驚初見,巴縣渝州別一時。
延水鏖兵吾有淚,燕都定鼎汝休辭。
推翻曆史三千載,自鑄雄奇瑰麗詞。
這次和毛澤東重聚,柳亞子十分高興。可是柳亞子對自己期許太高,又有舊式文人的士大夫情懷,以為毛澤東會讓他在治理天下中大顯身手,曾寫有“平生管樂襟期在,倘遇桓昭試一匡”的詩句。結果呢,新的政權將使人民當家做主,人民天下人民治,柳亞子看出自己隻能參政議政,不免心灰意冷。
3月28日,柳亞子寫了一首《感事呈毛主席》的詩,向毛澤東發牢騷,說是要回家隱居。詩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