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是一張紙那麼簡單(1 / 2)

和“逼婚”比起來,搶春節回家的火車票算什麼?根本不用掛在心上。我朋友老趙發明的打油詩在這兒又派上用場了:“人到過年兩不堪,生不如意死不甘。”

對,說的就是你們,那些一把年紀還不結婚的人。

這個事情很搞笑,父母永遠覺得——你就是發黴的白菜,今年不嫁明年絕對隻能給人當後媽。而你被他們一激,氣得一蹦三尺高。年年如此,歲歲雷同。好容易回家過個年,過得烏煙瘴氣,連老天都不知道這事怎麼會這麼詭異。

每年回家那幾天,每一秒鍾,我都覺得我可以跟大街上任何一個男人結婚,隻為求耳根清淨。但是,等我回到了廣州,我的理智又回來了,又開始反複地列數據深層次分析問題了。

很多結婚了的人,不知道什麼叫“婚姻”,正如很多人生了幾個孩子也不知道怎麼做好父母,這是很悲戚的。根據多年縱橫江湖的體驗,我總結出一個真理:“三點穩住一個平麵”這個幾何論題,也適合用於婚姻。

哪三點呢?容何日君緩緩道來。

要點一:價值觀的大致統一。

價值觀是個什麼東西?很難準確形容,但是有如下特征:

a):在不危害社會的前提下,不分貴賤。打麻將跟練書法沒本質區別,都不過是愛好,聊以打發時間;花6000塊買大牌包和去旅遊,沒有誰比較有檔次。

b):一旦樹立,很難更改。尤其是到了適婚年齡,性格和世界觀已經成型,除非遭遇了滅頂之災,否則,改變的機會極小極小。

c):不分對錯,卻講究是否合理、合適。

AB兩夫妻磨合婚姻30年,如今都50多歲了,還天天鬧,天天互相崩潰。其實,他倆是徹徹底底的自由戀愛,而且當年是尋死覓活要在一起的,說他們沒有感情基礎,是完全說不過去的。但是,他們是兩個價值觀完全迥異的人。

A個性強,不甘人後,節約,吃苦耐勞,鄰居家買了漂亮的物件、衣服,她總是想著也要買一套;鄰居嫁女兒,給了多少錢,她發誓也要給自己孩子這麼多。A對財富物質有很多的向往,錯了嗎?絕對沒有,這甚至是很多普通的婚內女人的縮影。而B天天掛在嘴邊的就是:“人生就幾十年,我就不跟人家比,有飯吃有衣穿就夠了。孩子是下一代的事,他們自己掙錢自己用,我管不著。”

其實,從人生意義來看,他說的都是實在話——人生苦短,為什麼要為了一點虛榮心把自己搞得狼狽不堪?

於是,他倆的相處模式大家想必都猜到了:一個罵一個“沒出息”,一個罵一個“瞎虛榮”,越罵越憤恨,都覺得自己倒了大黴才跟這人攪一塊兒,這人臭不要臉拖了自己的後腿——要不是有了孩子,他們八百年前就鬧掰了!

價值觀不同導致的最嚴重的後果是,大家無法理解對方的行為,帶有很強的攻擊性。這點屢試不爽,看看網絡上“黃臉婆”跟“老剩女”的對罵就知道了。

幾乎可以設立個這樣的等式:

多掙錢:攀比虛榮(B)=積極上進(A)

不跟人家比:心態好(B)=沒出息,沒本事(A)

孩子買房自己掏錢:獨立自主,各管各(B)=沒有責任心,不疼孩子(A)

一模一樣的事情,因為價值觀的不同,解讀就完全不一樣了。

A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你沒有我,早當乞丐了。”語氣相當不屑。

B常常說:“你要不是找了我,早被人甩了,誰能忍受你?”事實上,如果A跟一個奮發向上、對“錢”有相當渴望的男人在一起,也許她早就過上了她想過的生活。而B,若是找了安於現狀的普通婦人,沒準也比現在開心得多。

若是把婚姻比作一艘大船,在驚濤駭浪的海上,想要穩妥前進的基本要素就是,船開往哪個方向。夫妻的認知是一致的,而這個基本方向就來自價值觀的統一,若是方向都談不攏,其餘的連談都不用談了。

所以,我常常勸我一些朋友,如果你不是一個能接受恬淡生活的女人,那你不要選擇一個懶散悠閑的男人。

要點二:一定的感情基礎。

魯迅說過一句話,“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在保障生活的基礎上才有“愛”,非常正確。其實,“愛”在生活中有兩個作用:第一,使人擁有一定的忍受能力;第二,使人具備一定的溝通能力。

生活是無奈的,而婚姻是更無奈的。人的本性是可惡的,是擅長推脫的,是寬於律己、嚴苛於人的。一個人生活,一來瑣事少,二來做錯了什麼,隻能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