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來的轟炸很殘酷。他們不僅炸軍事目標,而且還炸民用設施。”一談到北約對南聯盟的狂轟濫炸,利利奇顯得非常激動。他說,北約的轟炸給南聯盟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物質損失。到目前為止,南聯盟至少有11名軍人犧牲,60餘人受傷。更可悲的是,一個安置波黑難民的軍營也未能幸免,裏麵的婦女和兒童被炸傷。
“這是北約製造的又一個悲劇。”利利奇語音有些哽咽。他同時強調,“在力量對比極其懸殊的情況下,我們仍然進行了堅決的抵抗,擊落和擊傷了九架北約入侵飛機。”
利利奇說,南聯盟是聯合國和歐安組織等國際組織的創始國之一,對南聯盟采取侵略行動是毫無道理的。這不僅僅是針對塞爾維亞民族的,也是針對其他所有民族的。他堅定地說:“我們要維護我們必須維護的東西,而且是不惜一切代價,這就是主權和領土完整。”
利利奇重申,南聯盟的一貫立場是,不僅給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而且也給科索沃的其他所有民族更大的自治權。“科索沃問題是我們同阿族人之間的事,而不是美國人同阿族之間的事。北約對南聯盟進行空襲的實質是,美國想在巴爾幹地區建立霸權。”
他指出,實際上,北約的轟炸與科索沃問題毫不相關,同阿族人要求獨立的目標也沒有任何關係。惟一有關係的就是美國總統克林頓所說的要維護美國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利益。北約尋機製造混亂,實際上是在給自己尋找繼續存在的理由。他指出,一些大國口口聲聲講人道和民主,但它們自己卻在做著最無人道和最不民主的事情。
在遠處傳來的飛機的轟鳴聲中,利利奇對記者說:“北約對我們的空襲,同當年希特勒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這嚇不倒我們,我們決心堅持下去。我們願意和平,願意政治解決問題,但我們決不會將主權拱手相送。北約犯了一個大錯誤,以為靠武力就可以解決問題,他們要為此而付出代價。”
通訊:“對不起,不知道你是隱形的!”
新華社貝爾格萊德3月30日電(記者邵雲環)“對不起,不知道你是隱形的!”這是美國F-117隱形戰鬥轟炸機被擊落後,目前在南斯拉夫人中流傳最廣的一句幽默。
南斯拉夫空軍和防空軍司令斯米利亞尼奇29日公布了自北約對南實施空中打擊以來該部隊取得的戰果:截至28日晨,北約共動用了430架飛機,出動1300架次,發射巡航導彈400多枚;但是,無論從戰略上還是戰術上北約都未能徹底摧毀南軍防空係統,目前所有南防空和通訊係統都運轉正常。在前5天的戰鬥中,南共擊落包括F-117隱形飛機在內的北約戰鬥轟炸機7架,直升機3架,無人駕駛飛機3架,以及30多枚巡航導彈。
據南媒體報道,那架被視為美國驕傲的F-117隱形飛機,是被兩枚1973年生產的、經過改良的俄製KUB-M中程導彈擊中的。美國人早在17年前就宣布這種導彈已“無可挽回地落後”了。
看來,小小的南斯拉夫之所以敢於同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機器相對抗,其中有兩個重要的因素,一是南全國軍民同仇敵愾、共同禦敵的堅定信念;二是南軍隊指戰員良好的軍事素質和戰鬥素養。
南軍的戰果大大鼓舞了南人民反抗侵略的鬥誌,更多的人要求參戰保家衛國,甚至一些領導人也報名成為誌願者,隨時準備應征入伍。有些地區還出現了報名者“爆滿”和“過剩”的現象。
決心以“人體盾牌”保衛自己工廠的“旗幟”汽車製造廠工人,從29日的6000人增加到30日的2萬多人。他們在集會上建議,將研製新型F-117GTI轎車。
在經過了第一次心理“休克”後,貝爾格萊德的人們已經克服了恐懼感。現在空襲警報發出後,越來越多的人不是躲進地下防空洞,而是勇敢地到大街上散步。記者有一次在外采訪時突遇警報響起,淒厲的警報聲聽起來比在室內更加震耳欲聾,令人恐懼,但環顧四周,除一個年輕人下意識地跑了幾步就不好意思地停住以外,其他人都神情自若:剛剛下班的人照常進出商店選購食品;坐在路邊長椅上的老人們繼續安詳地下棋;一位年輕的媽媽微笑著蹲在兒童手推車旁邊,悄聲細語地安慰著受驚的孩子。
貝爾格萊德市中心共和國廣場的音樂會繼續舉行,這裏仍然是歌聲不斷,人潮澎湃。自當地時間30日晨6時空襲警報解除,到下午4時還沒有聽到警報聲再次響起。這是自北約轟炸南聯盟以來貝爾格萊德最安靜的一個白天。
據剛剛傳來的消息:南防空部隊又擊落4架北約飛機,目擊者說,北約的飛機“像熟透的梨子一樣往下掉”。
通訊:團結一心同仇敵愾
新華社貝爾格萊德3月29日電(記者邵雲環)南斯拉夫民族是一個熱愛生活的民族,南斯拉夫人從不會掩飾自己的感情。
雖然北約轟炸進入第6天,但南斯拉夫人仍然保持著他們高昂的鬥誌和詼諧幽默的性格。
27日晚,一架美國現役最先進的F-117隱形戰鬥機被南人民軍擊落。南電視台第二天一早就播放了飛機殘骸正在燃燒的圖像。緊接著就有外國媒體報道說“南斯拉夫是掌握美國最先進飛機技術資料的第一個國家”。令人振奮的消息立即傳遍了貝爾格萊德的大街小巷。
當晚,在一直實行燈火管製的貝爾格萊德,路燈亮起來了。
歌聲、音樂也在貝爾格萊德響起來了。從28日起,貝爾格萊德市中心的共和國廣場連續舉行了兩場音樂會。數萬名參加者對剛剛響過的空襲警報聽而不聞,他們把紙做的白色槍靶戴在頭上,貼在前胸或後背,以示對北約轟炸的蔑視。不論是傳統的愛國歌曲,還是現代的流行歌曲,台上演員情緒激昂,台下群眾和聲雄壯。音樂會的主持人說,人們願用歌聲來表達心中的憤怒,我們要把音樂會辦下去,直到北約停止轟炸。
在一場室內音樂會上,一位著名指揮家用深沉的聲音宣布:“這不是一次普通的音樂會,因為它是在貝爾格萊德舉行的,貝爾格萊德正在遭受著北約的野蠻轟炸!”
與此同時,在市中心的另一條大街上,幾十名年輕人用雙手將一幅畫有巨大槍靶的白布衝天高高托起。上麵分別用英語和塞語寫著:“貝爾格萊德在這裏!”
在克拉古耶瓦茨的“旗幟”汽車製造廠,工人們手持蠟燭,已連續兩天兩夜未離開車間。他們決心用“人體盾牌”保衛自己的工廠。克拉古耶瓦茨是一座英雄城,二戰期間因遊擊隊抗擊納粹德國入侵,曾有6000多男女老幼被惱羞成怒的法西斯屠殺。
連日來,貝爾格萊德電視台每天都播放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南人民英勇抵禦外來侵略的愛國電影,同時還開設了“世界與南斯拉夫”專欄,向群眾介紹世界各國,特別是參與空襲的一些國家的人民自發舉行抗議集會,反對北約空襲南聯盟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