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英魂已逝南聯盟!中華奮威不可侮(11)(3 / 3)

上午10時,我們又趕赴現場。大火已使塞內務部大樓完全倒塌,廢墟上還冒著濃濃黑煙,對麵的聯盟內務部還能勉強看出原來的樣子。距此不足200米的地方是美國、德國、加拿大、克羅地亞使館。

貝爾格萊德城越來越危急了,轟炸距我們也越來越近。我們擔心,不知什麼時候會停水停電。

4月4日星期日晴

今天是天主教的複活節,南聯盟單方麵在科索沃停火。但北約的導彈依然早早就投向貝爾格萊德。

淩晨4時左右,距記者站一公裏的警官學院遭到轟炸,半個小時後,給貝市50萬人供暖的熱力廠、潘切沃煉油廠熱力車間均被炸彈擊中。一時間貝爾格萊德的東、南、西三個方向同時燃起熊熊大火。

由於南新聞部門通知太倉促,上午錯過了集體采訪熱力廠的機會,下午自己跑一趟。附近的空氣裏還彌漫著濃濃的油煙味。廠方經理告訴我,一名53歲的老工人在當晚值班時被炸死了,大火燃燒了三個多小時,有七人受傷,但他們沒有生命危險。後來我繞到院牆的另一側,走到毗廠而住的幾戶茨岡人家打聽情況。這時幾個正在玩耍的小男孩過來,主動讓我看他們撿到的炸彈碎片,一塊是黑色的,中指那麼大小,其比重像鉛似的,另一塊很小,是銀色的。我要求留作紀念,他們痛快地答應了,說是家中還有大塊的。這使我想起至今還後悔的一件事,3月28日,南軍方組織記者去參觀擊落的F-117A隱形戰機,我沒有得到通知,也就沒能去現場,那天去的記者全都得到了一小塊機身的碎殼,那是能防雷達的。

4月5日星期一晴

幾乎同昨天一樣,爆炸聲依舊不斷傳來。第一次是在淩晨2點左右,當時我們還沒休息,迅速來到使館院子裏,周圍一片寂靜,不像有什麼事發生;打開電視時,播音員正在警告市民要躲在防空洞裏,後來得知,15公裏以外的貝爾格萊德機場又一次遭到轟炸。

根據昨天白天十分安靜的情況,我們分析市中心可能還會被炸。十多天的經曆,已使初涉戰爭的我們有了一定的經驗,好像多少能夠嗅出危險的氣息。果然在清晨4點30分,好不容易才進入夢鄉的我們,被四聲更加劇烈的爆炸驚醒,整個使館的大樓都隨之震動起來,窗戶發出一陣陣的轟鳴。這次導彈落得更近了,目標是距使館不足兩公裏的南防空部隊司令部。轟炸離我們越來越近,而我們的承受能力也越來越強,心態比較平靜。20分鍾後我們匆匆趕到現場,火已經被撲滅,司令部臨街的樓倒塌了,周圍的建築物除了玻璃碎了沒有其他損壞。

北約的轟炸之所以能夠相當準確地擊中目標,與分散在南境內的一些“南奸”分子分不開,據說這些人收集由北約無人駕駛飛機投下的“電子盒”,安放在目標附近,為導彈導航。這是多麼卑鄙而可恥的行為!

4月6日星期二晴

58年前的今天,1941年4月6日,德國納粹發動對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的空襲。三萬餘市民今天走上街頭,反對北約在58年後的野蠻行為。今天,北約有所收斂,沒有轟炸貝爾格萊德,但在科索沃等南部地區的轟炸並沒有停止。又是陽光明媚的一天,難得有空,我們回記者站看了看,已有點陌生感了。院子裏10天前還沒有長苞蕾的鬱金香已經盛開,玫瑰花也長出了新芽。

大街上又恢複了往日的繁忙,由於政府已決定每月每輛車有30公升的汽油供應,行駛的車子也漸漸多了。所有問到的人都說“不怕轟炸”,“該幹什麼就幹什麼,沒有顧慮”。公園裏、咖啡館裏傳出的歡笑多了。多瑙河邊有不少人在悠閑地釣魚,風景宜人的堤岸上,騎著自行車鍛煉的人川流不息,滑旱冰的小孩你追我趕,草地裏還有人在曬陽光浴!我們有一瞬間的恍惚,真有些懷疑戰爭是否已經過去了,但這就是貝爾格萊德人在戰爭下的生活。

4月7日星期三晴

中午將近12點,正在外麵采訪時,軍方新聞中心通知,正組織部分記者到科索沃首府普裏什蒂納采訪,20分鍾後出發。機會難得,我毫不猶豫地趕了過去。由於隻有一輛車,不少人沒能如願前去。坐上車,我意識到這是一次風險極大的采訪活動,但心中仍有抑製不住的興奮,因為戰火給科索沃披上了神秘的外衣,而我們就要親眼看到了。

進入科索沃境後,一輛等候的軍車前來為我們護駕,走在前麵,車上五名全副武裝的軍人手持衝鋒槍,衝著前、左、右三個方向,毫不懈怠。這時,路上除了偶爾見到的幾輛裝甲車外,沒有其他車輛和行人,路邊的房屋有的被燒毀。

北約兩周的轟炸已使普裏什蒂納變得滿目瘡痍,就在十幾小時前,市中心又遭到了北約的猛烈轟炸,自治省辦公樓、人民銀行、郵電通信中心、圖書館等主要建築被炸被燒,走在還在冒煙的廢墟邊,我似乎聽到整個科索沃在呻吟。工廠炸沒了,水管炸飛了,電線炸斷了,商店關門了,市民隻好逃難去了,城市裏幾乎沒有任何聲音。在3個小時的采訪中,我總共遇到不足百人,說是市民們躲到防空洞去了,但值得懷疑。

北約的導彈好像是長了眼睛,指哪兒打哪兒,但他們的將軍和西方政客們卻又是睜眼瞎,對科索沃慘狀視而不見,對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視而不見。

這是一次特殊的采訪,80名前去的記者中,幾乎沒人有時間進行準備,因此根本沒帶幹糧和水,都希望在普裏什蒂納買一些,誰知那裏是一派蕭條,很少能見到行人,哪有什麼商店、餐館賣東西,即使有也沒時間去找。從車輛出發到返回的12個半小時的顛簸和忙碌中,我和大家一樣,沒有一口吃的和喝的,或許這就是一個戰地記者應該經受的考驗吧!

半夜零點40分,我們平安回到貝爾格萊德,大家一片歡呼。

4月8日星期四晴轉陰

從科索沃采訪回來,我們的車子在接近貝爾格萊德時,離開了高速路,走上了一條小道,後來得知,北約飛機又來到貝爾格萊德上空,並向塞爾維亞政府大樓邊的一幢樓房扔下數枚炸彈,但這次沒有燃起大火。

北約轟炸的範圍越來越廣了,貝爾格萊德市民在盡可能地保衛每一寸土地。晚8點我們跨過薩瓦河,連接新舊貝爾格萊德的布蘭科大橋上已聚集了三四千人,市民們沒有別的選擇,隻能以“人體盾牌”來抵禦北約的轟炸。場麵有點出乎我的預料,人們並不是像第一天那樣手拉手,肩並肩,而是在橋上載歌載舞,讓人一點都沒有悲壯的感覺。在主持人的號召下,大家首先熱烈鼓掌,預祝勝利,隨後音樂響起,同時一個約50平方米的巨大國旗,從人群頭頂上緩緩飄過。一個工人模樣的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用鐵鏈把自己和橋邊的護欄鎖在一起,他對我說,“我叔叔是這座橋的建設者之一,我比別人更有責任來保護它,如果北約來轟炸,我決不會躲開。”

4月9日星期五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