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北平方式和平路!握手言和中南海(31)(2 / 3)

為迅速縮短戰爭,獲致人民公意的和平,保全工商業基礎與文物古跡,以期促成全國徹底和平早日實現,使國家元氣不再受損傷,經雙方協議公布為如下各項:

一、自本月22日上午10時起,雙方休戰。

二、過渡時期,雙方派員成立聯合辦事機構,處理有關軍政事宜,組織與人選詳見附件。

三、城內部隊兵團以下(含兵團)原建製、原番號,自22日開始移駐城外,於到達指定駐地約一月後,實行整編。整編原則,詳見附件。

四、移駐城外之部隊,可攜帶一星期之補給糧,以後由聯合辦事機構負責補給之。

五、華北總部成立結束辦事處,其工作為對出城部隊之管理約束,並與聯合機構聯合辦理出城部隊之補給事項,其約束之時間俟以上工作已逐步移交於人民解放軍前線司令部及其補給機構接管完畢時為止。

六、城內秩序之維持,除原有警察及看護倉庫部隊外,根據需要暫留必要部隊維持治安,俟解放軍警衛部隊入城後,逐次接替之。但傅先生仍得留必要之警衛部隊。

七、北平行政機構及所有中央、地方在平之公營公用企業、銀行、倉庫、文化機關、學校等暫維現狀,不得損壞遺失,聽候前述聯合辦事機構處理。

八、河北省政府及所屬機構暫維現狀,不得損壞遺失,聽候前述聯合辦事機構處理。

九、金元券照常使用,聽候另定兌換辦法。

十、軍統、中統情報人員停止活動,聽候處理,除違背此項命令別有企圖,從事破壞有確鑿證據者,一律不咎既往。

十一、一切軍事工程一律停止。

十二、在不違背國家法令下,保持在平各國領使館外交官員及外僑生命財產之安全。

十三、聯合辦事機構成立後,即釋放政治犯,原華北區被俘的高級軍官於北平接交後,一律釋放(中下級軍官可隨時釋放)。

十四、原華北區傷患官兵之醫療、陣亡者之安葬、軍眷之安置,在雙方協助下,仍得由華北總部結束辦事處分別妥善辦理。

十五、郵政電訊不停,繼續維持對外聯係(派軍事代表檢查)。

十六、各種新聞報紙繼續出刊,俟後重新審查登記。

十七、保護文物古跡及各種宗教之自由與安全。

十八、人民各安生業,勿相驚擾。

附件內容如下:

一、聯合辦事機構以7人組成之,解放軍方麵4人,華北總部方麵3人。解放軍方麵為主任,華北總部方麵為副主任。解放軍方麵參加者為:葉劍英、陶鑄、戎子和、徐冰。葉劍英為主任。華北總部方麵人員由傅先生指定之。

二、部隊移駐城外後,即著手整編為人民解放軍。人民解放軍製度包括下列各點:

(一)建立政治組織及工作。

(二)實行官兵平等,廢除打罵教育。

(三)執行命令政策。

(四)服從群眾紀律。

人事方麵概由解放軍同意任命,其原則如下:(一)能力稱職願繼續服務者,留原職繼續服務;(二)能力優異者可提升;(三)不適任者予以調整;(四)誌願深造者予以學習機會;(五)不願繼續服務者,保障其生命財產眷屬之安全;如願返籍亦可予以方便。

三、聯合辦事機構係臨時性質,接收完畢後則一切歸軍事管製委員會管理。在交接期中,聯合辦事機構及軍事管製委員會均直接歸平津前線司令部指揮,以後由聯合辦事機構移交平津前線司令部接收轉交軍事管製委員會管理之。

四、前述正文附件各項,除正文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係由雙方代表根據一般需要及政策成立協議者外,其餘各項均經雙方代表分別請示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林司令員、羅政委、聶司令員及華北總部傅總司令同意修正後議定者。

林彪、羅榮桓、聶榮臻接到蘇靜的電報後,立即將《協議書》要點抄轉西柏坡。毛澤東先是粗略地看了一遍,而後與周恩來逐條逐句地推敲,在個別地方還作了文字上的修改。

1月21日晨,也就是協議正式生效的前一天,中共方麵以林、羅、聶的名義向蘇靜發了指示信。信中說:

一、我方所俘傅方高級軍官,待北平接收後,可一律釋放。傅方所捕政治犯,在聯合辦事機構成立後即應釋放。

二、盼告傅騎4師及101軍出城後,兩個城門仍須由傅方派兵控製,不要讓蔣係部隊接收。

三、盼轉告傅自23日以後由北平出發的部隊應分駐平漢、良鄉、徐水之線及其以東之固安、文安、霸縣、雄縣一帶,另一部則駐三河、香河一帶,各部開動秩序,盼預先電告,以便我們指定其便於就糧的駐紮地點。

四、23日約有數名幹部進城。

五、你暫在城內勿回。

此外,指示信還對《協議書》諸要點都作了同意答複,並指出:德勝門外由楊得誌部隊與守城部隊聯係,右安門外由程子華部隊與守城部隊聯係。

蘇靜將中共中央同意和平解放北平協議的消息及有關精神讓崔載之轉告傅作義,並說:“明天是協議生效期,你們現在還沒有動靜,萬一打起來怎麼辦?”

崔載之也很著急,立即給中南海打電話詢問。

深夜,王克俊匆忙來到聯誼處招待所,見到蘇靜便鄭重地說:“傅先生對協議條文沒有什麼意見,他今天對軍以上將領已經正式宣布了同共產黨和平解放北平問題的決定。明日,傅部騎4師首先從永定門出城,並將雙方達成的《協議書》的主要內容見報,還要頒布《關於全部守城部隊開出城外聽候改編的通告》。”說著,王克俊把傅作義草擬的通告文稿交給了蘇靜。隨後,他又立即驅車返回中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