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懷仁堂新政府成立!開國大典千古勝事(12)(3 / 3)

當機群通過天安門上空時,也正是地麵機械化裝甲部隊列隊通過,一時間天上是飛機,地麵是坦克,一副威武雄壯場麵,既是為新中國的誕生獻禮,也使百年來受盡屈辱和苦難的中國人揚眉吐氣。

當藍天上突然出現新中國的戰鷹,天安門城樓上,黨和國家領導人無不高興地揮手致意,在廣場上的30萬軍民,更是欣喜若狂。

校閱飛機通過天安門上空後,空中校閱宣告結束。機群即向左轉平安降落在南苑機場。這時飛行隊的全體人員都聚集在停機線前,歡呼開國大典空中校閱飛行任務勝利圓滿地完成,大家日日夜夜的辛勞,結出了豐美的碩果,很多人興奮得流下了熱淚,興高采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晚飯時,食堂為慶祝新中國誕生和圓滿完成空中校閱任務,略備酒菜以示慶祝,大家開懷暢飲,度過光榮幸福的一夜。邢海帆在全部受閱飛機都安全降落之後,才舒了一口長氣,頓覺肩上的重擔減輕了不少。慶幸飛行隊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共同完成了這艱巨重要的任務。

飛機安全降落以後,邢海帆等幾位受閱飛行員代表,很快匆匆驅車進城,趕到北京飯店參加開國的第一個國宴。

那天晚上除毛主席未參加外,所有黨政軍領導都參加了,也有很多民主人士和外賓,宴會非常盛大隆重。席間周總理走過來敬酒,他笑容滿麵地說:同誌們你們飛得很好。今後國家還要建設強大的空軍,希望你們繼續努力。

接著朱總司令出來敬酒,他帶著濃厚的四川口音說:

“同誌們你們飛得很好。從今天起,我就算是名副其實的海陸空三軍總司令了。”

說得大家都高興地笑起來。

首長們的嘉勉鼓勵,使在座的飛行員代表們終生難忘。國宴結束後,代表們又去中山公園,觀看文藝演出,有法捷耶夫和西蒙諾夫為正副團長的蘇聯文化代表團的表演,大家第一次欣賞到烏蘭諾娃的芭蕾舞和其他精彩節目。

緊張繁重的工作圓滿完成後,上級給假三天,進行短暫休整,然後進行從下而上的總結,找出工作中的優缺點並表揚好人好事,推薦出立功受獎者上報,最後召開全隊人員的總結大會。

會後邢海帆才得以進城,看望一下妻兒。很快邢海帆又接到通知,代表飛行隊去天津參加開國大典閱兵總指揮楊成武召開的閱兵總結會。楊成武同誌時任20兵團司令兼天津警備司令,駐防天津。

總結會上,飛行隊的受閱工作受到大會的表揚。

會後回京,邢海帆向領導做了彙報。至此,邢海帆在飛行隊的任務已告結束,隨即得到通知調新建的濟南第五航空學校工作。他即去東北老航校辦理了手續,於1949年12月向正在籌建的濟南第五航校報到,踏上了建設祖國航空事業的新征程。

為開國大典拍照的記者

共和國開國大典,在中華民族曆史上,是一個讓人難以忘懷的莊嚴日子。

那偉大的瞬間,有多少顆激動的心,有多少張歡樂的臉的啊。而更讓人難忘的是天安門廣場上那盛大的場麵;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的那莊嚴的情景。

如今,當我們打開曆史畫卷的時候,我們可以找到那一幅幅記錄曆史那偉大的一瞬間不朽的照片。

看到這些照片,人們自然會想起那位為共和國誕生留影的記者。她就是侯波。

自1949年起,她擔任毛主席和中央首長的隨行攝影記者達12年之久。在那4000多個日日夜夜中,她拍攝了成千上萬張照片,真實地記錄了共和國年輕時代的風貌。

她感到這些照片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前夕,領導人十分忙碌。9月21日新政治協商會議隆重召開,30日晚8時勝利閉幕。侯波一直負責會場的拍攝工作。當時不難看出,首長們是緊張的,麵孔是疲勞的,而仍然精神飽滿地與各界人士討論和製定著國家的根本大法。

當時侯波也很興奮,回憶起自己是個苦孩子,14歲到延安,是“吃延安人民的小米長大的。”(毛主席語),知道老百姓所受的苦,也體會得出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那真是千千萬萬先烈的鮮血換來的。過去“三座大山”壓在中國人民頭上,沒人看得起自己。現在共產黨領導人民推翻了反動的統治,中國人民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就要揚眉吐氣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值得歡欣鼓舞的大事,怎不使人興奮,怎不令人激動!

當慶典的準備工作緊張地進行的時候,天安門城樓上一麵開會,工作人員一麵布置。當時國家非常困難,沒有很好的條件,也沒有足夠的時間打扮這個莊嚴的地方。首都人民以高度的熱情清除了天安門兩側和長安街等地的垃圾,拔掉了雜生的荒草,把天安門及廣場打掃得幹幹淨淨。雖然沒什麼裝飾,卻是樸素大方,八盞紅紅的宮燈給城樓增添了無盡的喜慶氣氛。

10月1日下午3時整,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宋慶齡和各民主黨派的代表人物走上天安門城樓,整個天安門廣場沸騰了。在廣場上奏起慷慨激昂的國歌,一麵“血”染的五星紅旗在54門禮炮震天動地的響聲中冉冉升向高空。

毛澤東向全國各族人民和全世界人民莊重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侯波從照相機的鏡屏上看到天安門廣場上數十萬雙含著莫大幸福的眼睛和數十萬雙充滿感激的手,朝著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歡呼萬歲的情景,看到毛主席不斷地揚起雙手向大家高呼:“同誌們萬歲!”“人民萬歲!”心裏異常激動,按下一個個快門,搶拍了一個個曆史性鏡頭。

當時天安門城樓的圍牆不像後來那樣有欄杆,隻覆著光禿禿的琉璃瓦。侯波拿著一個120相機,捕捉著每一個珍貴的瞬間。

那時能得到一些膠片是很不容易的,必須節約著用,拍一張是一張。因而當時拍的照片,幾乎每一張隻有一個底片。

領導同誌則不喜歡給他們照,總是說:“給群眾多照些。”

幾十年後,侯波還記得拍攝開國大典黨和國家領導人檢閱遊行隊伍那張照片時,周恩來正好站在侯波麵前,走過來拉住侯波的衣角,還不住叮囑他,別緊張,小心一點。

當時侯波激動極了,強忍著就要奪眶而出的淚水按下了快門。

這張珍貴的曆史照片有許多人都看見過,但卻極少有人知道有這樣一個使侯波終生難忘的故事。

在這位記者的鏡頭麵前,屹然站立著的是一群時代的偉人。他們的偉大,就在於他們來自於人民,理解人民,惦念著人民。他們的衣著、舉止是那麼的平凡。但他們的人格、胸懷和氣魄卻是無與倫比的偉大。

開國大典從下午3時一直持續到晚9時,毛澤東主席一直在向歡呼的人群揮手致意,到晚間已有些支持不住,就彎腰伏在圍牆上。

這時,侯波站上了圍牆,兩個同誌扶著侯波的腿。當時她隻想著把中國人民當家做主人這段曆史記錄下來。

侯波曾拍攝過一張毛主席宣布共和國成立的照片,主席嘴是張著的,周圍站著其他領導人。

40多年後,侯波和徐肖冰辦展覽時,不少群眾一定要在這張巨幅照片下留影,說是可以感受到當年激動人心的氣氛。作為當年給毛澤東主席拍照的侯波,對此不禁為之感動。

幾十年之後,作為當年慶典的忠實記錄者,撫今追昔,不禁由衷地懷念那莊嚴而熱烈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