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放心,我一定小心謹慎。”
“這裏有一封信,你帶給胡誌明。”劉少奇說著,將一封信遞給羅貴波。
信中寫道:“茲介紹我們的一位省委書記和軍隊中的政治委員羅貴波同誌,到你處擔任中共中央聯絡代表。帶助手和隨員共8人。中共中央秘書長劉少奇。”
在越共中央代表李班、阮德瑞陪同下,羅貴波一行乘火車按時出發。
實際上,在羅貴波著手準備前往越南的那幾天裏,越共中央已經和中共中央溝通了無線電聯絡。
胡誌明首進中南海
1950年元旦,胡誌明主席致電毛澤東主席:“越中兩國人民兄弟般的友誼已有數千年的曆史,今後這種友誼將更加緊密起來,進一步發展兩國人民的自由和幸福,並保衛世界的和平。”
1月15日,越南外長黃明鑒又向周恩來總理兼外長發出照會:
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政府和人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1949年10月1日宣言,宣布承認毛澤東主席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為了增強中國與越南兩民族之間的友誼與合作,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決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並互換大使。
這份照會立即由劉少奇轉給正在蘇聯的毛澤東,毛澤東立即親自起草複電,並於1月17日電告劉少奇:
對越南政府要求建立外交關係,應立即答複同意,起草了一個複文,請於明(十八)日廣播發表,同時由內部電台發給胡誌明;請將越南政府要求和各國建立外交關係的聲明,由我外交部轉送蘇聯及各新民主國家。
1月18日,北京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發了毛澤東起草的以周恩來名義發表的致越南外長黃明鑒的複電:
我很榮幸地接到貴部長1950年1月15日要求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的電報。我現在通知貴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認為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是代表越南人民意誌的合法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願意和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建立外交關係並互派大使,藉以鞏固兩國邦交,及加強兩國的友好和合作。特此複電並希察照為幸。
這樣,中國就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與越南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
劉少奇送走羅貴波之後的不幾天,在中南海的辦公桌上便出現了胡誌明秘密進入廣西的電報。
事實上,劉少奇對胡誌明此次來華早有思想準備了。
1949年7月,劉少奇訪蘇期間,與斯大林進行了多次會晤。
在一次會談中,斯大林談到了他對世界形勢的一個認識,他說:“中國是一個大國,中國革命的成功將對世界產生影響,那麼,世界革命的中心可能東移,中國將會成為亞洲革命的中心。在這樣的情況下,像越南這樣的國家可能會求助於你們。如果這樣,由你們給予援助是比較合適的。而我們則不行,因為我們離得遠,也不如你們了解情況。”
斯大林的這番話,實際上是定下了50年代初期和中期中國、蘇聯與越南關係的總格局。劉少奇迎來胡誌明後,考慮到一係列的情況,便將他安排在中南海住下,並電召已經出發的羅貴波返回北京與胡誌明見麵。
劉少奇同時安排了,由他本人參加,朱德、聶榮臻、李維漢、廖承誌等人組成的中方會談小組,與胡誌明會談,解決胡誌明提出的問題。
對於胡誌明到達北京一事,劉少奇立即向毛澤東作了彙報:“胡誌明離開駐地已有一個月,赤足步行17天才進入中國地界。他年已60,身體瘦削,但尚健康。胡誌明離開越南時,隻有兩個人知道他來中國,所以隻能在北京逗留數天。”
經過會談,劉少奇代表中國政府表示:中國已決定承認越南。同時,中國政府還將與蘇聯政府磋商,建議他們承認,使越南獲得國際地位。
劉少奇還說,中國政府承認越南,會使正打算承認中國政府的法國政府延緩承認時期,但是我們不怕,現在的主要問題是積極支援越南人民的抗法戰爭,使越南人民盡快勝利。
胡誌明聽了劉少奇的一番話,激動得不知說什麼好,稍微平靜了一下之後,胡誌明表示要繼續留在北京商談援助問題。
但是,劉少奇卻建議胡誌明去蘇聯,拜會斯大林,利用周恩來、毛澤東在莫斯科之機,共同爭取蘇聯政府的援助。
2月3日,胡誌明自中國東北乘飛機直抵莫斯科。
中蘇援越計劃
斯大林在征求了毛澤東的意見後會見了胡誌明,聽取他關於越法戰爭的介紹。
胡誌明向斯大林當麵提出了請求蘇聯派出軍事顧問援越,並且提供彈藥援助的要求。
斯大林對胡誌明的請求未置可否,他希望與中國人商量之後決定。
斯大林在與毛澤東會談時再次談到了他關於“世界形勢”的認識。
他對毛澤東說,他希望援助越南抗法戰爭這個職責,還是主要由中國來承擔,因為中國和越南在曆史和現實中有許多聯係,雙方比較了解,地理位置也接近。
斯大林宣稱,援助中國搞經濟建設則是蘇聯的重要任務。
最後,斯大林對毛澤東說:“我們已經打完了世界大戰,大量的武器是用不上了,我們可以運許多到中國去,你們可以留下來,其中適用於越南的,你們也可以運一些到越南去。”
在莫斯科,中蘇兩國政府對援助越南抗法戰爭問題很快達成了一致意見:蘇聯援助中國的建設,越南抗法戰爭則由中國援助。
隨即,胡誌明隨同毛澤東的專列離開莫斯科到中國。
途中,胡誌明向毛澤東提出了向越南派遣軍事顧問、提供武器彈藥的要求。
“我們的顧問都是土顧問啊。”毛澤東聽了對方的要求後,幽默地說。
“土顧問我們也要!”胡誌明堅定地說。
毛澤東回到北京後,立即在中南海勤政殿召集中央軍委的有關人員討論援越問題。
大家的意見是,越南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如果越南抗法戰爭勝利,也會使中國南翼的安全得到進一步的保證,從根本上說,這是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義務所在。
胡誌明完全意識到了中國政府的承諾意味著什麼。他高興地對越南海外事務工作的負責人黃文歡說:“現在中國已解放,力量對比有利於世界人民的革命事業,特別有利於越南人民的抗法戰爭。抗戰幾年來,依靠本身的努力我們取得了很大的勝利,現在中國決定在各方麵向我們提供援助,因此我們目前對外工作的重點不在泰國,必須轉到中國。你可能要留在北京接受新的任務。在工作過程中要努力學習許多新的事物。但最有利的一條是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幾位同誌都表示要盡力支援越南人民的鬥爭,盡管中國剛剛獲得解放,他們還有許多困難需要解決。”
胡誌明請派中國軍事顧問
1950年3月9日,經過50多天的輾轉跋涉,羅貴波終於踏上了越南的國土。
此時胡誌明在訪問了蘇聯和中國之後,已經先羅貴波一步回到了越北根據地。
待羅貴波稍事安頓,胡誌明便請他參加了越共中央政府局會議,會議前後持續了兩周,詳盡討論了如何打開越中邊境局麵,以便接受中國援助的問題。
同時,越方提出了請求中國進行軍事、經濟援助的一攬子方案。
越方在會議開始就強調,當務之急是組織一個戰役,將法軍封鎖的越中邊界線打開一個口子,開辟一條中國至越南的交通運輸線,將援助的物資運進越南。
為此,越南方麵製訂了兩個作戰方案:一是先打老街,打開中越雲南邊界的通路,爭取利用滇越鐵路之便運輸援助物資;二是先打高平,打開中越廣西邊界。
3月19日,羅貴波在研究了越方提供的有關材料,經過實地考察後,向中共中央發出電報,報告了與越共中央協商的結果:準備實施一個邊界戰役,請求中國政府予以支持,派出得力幹部幫助越方打贏這一仗。
同時,羅貴波還向中南海報告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如果先打老街,打開雲南方向的邊界,則因雲南地勢太偏,那裏的物資和交通條件不足以供應越南戰爭的需要。從這點上看,應首先奪回高平。中南海回電,雖未置可否,但電文傾向於同意羅貴波的意見。
要打仗,必須有部隊;要打勝仗,必須有戰鬥力強的部隊。當羅貴波視察了越南人民軍後,他吃驚不小,嚴格地說那不能算是正規部隊。
幾十年後,羅貴波還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情況:“沒有想到越軍的情況竟是這樣的,部隊普遍缺糧,油更談不上。戰士們體質虛弱,衣服多已破舊,大多數人打赤腳。武器裝備更差,什麼型號的槍都有,使彈藥的補充很困難。特別是他們沒有打過較大的戰役,缺乏攻堅戰的經驗。紀律也鬆散,這樣的部隊怎麼能在越中邊境打大的戰役呢?”
羅貴波根據越方的實際情況,向他們提出:“要打通中越邊界,是要把軍隊攥成兩個拳頭。目前越南部隊大都以營、團為單位獨立活動,力量過於分散,越南黨中央應早下決心,組建起一個或兩個正規的作戰師。”
不僅羅貴波發覺了越南人的不利麵,他們也發現了自己致命的弱點,越共中央指出:“我們的政治基礎強大,後方鞏固,軍民士氣高昂。但我們還缺乏正規軍,缺乏攻堅和攻城的兵種和重型武器,缺乏快速通訊手段,缺乏真正懂得韜略的指揮運動戰的幹部。”
於是,越方正式向中方提出:整編正規軍,請中國在雲南和廣西兩省提供地點,將需要整編的20000名越軍主力開到中國去整訓,由中國對這部分越南部隊進行武器彈藥、醫藥和通訊器材方麵的全部裝備。
同時,為了順利實施擬議中的越中邊界戰役,胡誌明請毛澤東下令向越軍派出軍、師級的軍事指揮員擔任戰役顧問,派出團、營級的軍官到越南部隊中擔任團、營顧問。
中南海巨人聚首點將
1950年春,越軍第一個正規的整編師――308師(當時稱“大團”),組建起來了,由王承武任師長,雙豪任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