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中南海胡誌明請援!三劍客越南赴征程(3)(3 / 3)

不料17日拂曉,越軍前指突然又打來電話說:部隊根本就沒能突入敵核心工事,現在正與敵僵持。天已放亮,敵機馬上就會來掃射,準備把部隊撤出城區。

陳賡聞言,焦急萬分,立即在電話中強調:千萬不能把部隊撤出來,應堅守既占陣地,否則不但要前功盡棄,而且後撤時稍有不慎,就會造成不應有的傷亡。然而就在陳賡與越軍前指通話時,攻入城區的部隊已開始後撤了。在撤出戰鬥時,由於缺乏嚴密組織,又遭到敵機轟炸掃射,損失很大。

早飯過後,陳賡來到越軍前指,與武元甲等人研究攻擊失利的原因。原來部隊沒有嚴格遵守作戰計劃的時間規定。炮火急襲後,步兵分隊本應立即發起衝擊,但步兵攻擊分隊卻一味要求延長炮擊時間,遲至午夜過後才攻入城區。結果打了不久,天就放亮,部隊又對敵機存有恐懼心理,無心戀戰,所以倉促撤出了戰鬥,另外在戰鬥過程中,各級指揮員大多沒有隨部隊一起行動,指揮所位置普遍太靠後。加之通訊聯絡組織得不好,所以不能掌握部隊行動的確切情況,更無法對部隊實施有效指揮。

陳賡一一指出了這些缺點,幫助越軍前指總結經驗教訓,重新調整了攻擊部署。17日黃昏,越軍部隊再次對東溪發起攻擊。

到夜間9時,第209團率先突入市區,其他部隊也發展順利。戰至12時左右,占領了部分城區,但始終無法接近敵核心工事。

陳賡堅決反對讓部隊後撤的意見,建議越軍前指迅速查明攻擊受阻原因。結果發現各攻擊分隊之間缺乏協同,進展速度相差懸殊,四麵圍攻變成了一麵硬攻,使守敵得以集中力量對付越軍主攻部隊,致使攻擊受阻。

陳賡立即提出兩條意見。第一,打到哪裏就像釘子一樣釘在哪裏,決不能後撤。隻要大膽地與敵軍糾纏在一起,敵機來了也無可奈何。第二,立即調整部署,改一麵突擊為四麵進攻,西麵、東麵部隊為助攻,北麵、南麵部隊為主攻,使守敵無從招架。

越軍前指接受了這些建議。部署調整工作於18日晨2時完畢,部隊隨即發起總攻,不到一小時即突入敵核心工事,到上午8時,戰鬥全部結束,守敵260餘人被殲,殘敵20餘人逃往七溪。

邊界戰役首戰告捷,越軍上下興奮異常,求戰情緒空前高漲。戰鬥勝利的當天,胡誌明來到陳賡駐處,興致勃勃地吟詩一首,贈給陳賡。詩曰:

攜杖登高觀陣地,

萬重山擁萬重雲。

義兵壯氣吞牛鬥,

誓滅豺狼侵略軍。

陳賡讀罷此詩,興奮地說:“胡主席這麼大的決心,敵人一個也跑不掉了。”

東溪戰鬥結束後,戰場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法軍總指揮部重新調整了四號公路的防禦部署。兩天之內,法軍從諒山等地向七溪緊急調運部隊,使在七溪集結的兵力達到三個步兵營、一個空降大隊,而且全係精銳的外籍雇傭軍部隊。與此同時,法軍還調集大批部隊,從河內等地出動,開始對越南黨和政府所在地太原地區進行“掃蕩”。

敵情的變化,為原定東溪戰鬥後接著進攻七溪計劃的實施,帶來了許多困難。此時,派往越軍各級指揮機構的中國軍事顧問陸續返回前指,向陳賡彙報了許多越軍作戰的真實情況。而陳賡通過東溪一戰,對越軍戰鬥力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很顯然,在製訂作戰計劃時,對越軍的作戰能力是估計過高了。盡管參戰部隊在中國接受了短期訓練,但要使越軍在作戰思想和作戰技能上根本改變麵貌,還要經過長期的實戰鍛煉。

因此,陳賡並沒有在東溪戰鬥的勝利中陶醉,他在日記中寫道:

東溪作戰算是勝利,震驚了法帝內部,使之不敢即刻收複東溪。但從戰術上講,則是一個大敗仗。東溪敵實際人數為267名(越方虛報800名),我攻擊人數將近10000,經兩日三夜的戰鬥,中途幾乎被迫撤退,我傷亡500餘人,敵尚逃掉20餘人。我方兵力、火力均居絕對優勢,以如此之戰鬥力,望攻擊約2000人據守之七溪,則不啻緣木求魚。因此我認為越軍仍須求得打小據點,以逐漸鍛煉戰鬥力,特別是改正領導作風,改良組織,加緊幹部訓練。不然,作戰計劃都是空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布置調整作戰部署

陳賡認為,應該停止執行攻擊七溪的作戰計劃,另尋戰機消滅敵人。他向胡誌明、武元甲說明了自己的想法,並說:從目前情況分析,敵增兵七溪,似有北上收複東溪的企圖,所以可讓部隊先後撤一步,在東溪附近設伏,待七溪之敵北上後,爭取在野戰中消滅之。胡誌明、武元甲均同意陳賡的意見,越軍前指隨之下達調整部署的命令:以二個團位於東溪,以三個團位於東溪東南方向山地,以二個營位於西南方向山地,形成一個向南張口的口袋陣。待七溪北上之敵進至東溪以南地區時,兩翼設伏部隊首先從敵側後發動鉗形攻擊,封閉口袋口,正麵部隊則隨後出擊,將敵人聚殲之。

可是,戰局並沒有向預計的方向發展。連續幾天,陰雨連綿。法軍隻是加緊對太原地區的“掃蕩”作戰,而在東北邊界戰場下則一直按兵不動,僅僅是繼續向七溪增兵不已。越軍部隊長時間野地埋伏,不免出現種種困難,幹部中也有一些議論。敵人到底在醞釀什麼陰謀?增兵七溪卻按兵不動,難道要固守七溪,還是在等待北上的有利時機?戰場情況撲朔迷離,陳賡陷入了沉思。他最擔心的事情是,敵人已覺察到我軍作戰企圖,不從七溪北上,這樣越軍欲攻城則困難重重,欲野戰則無敵可打,整個戰役計劃就要落空。過度的操勞,加上心情焦慮,使得陳賡的身體終於支持不住了,瘧疾纏身,腹瀉不止,被迫臥床休息。

中共中央在此關鍵時刻給予陳賡以極大的支持。軍委在接到陳賡的有關報告後,幾次致電陳賡,就作戰問題予以重要指示。軍委指出:力圖重占東溪給我方以運動戰的機會,你們的部署是對的,敵人一定要增援的,敵人還不知道我方的虛實。

軍委還指出,如能在與敵奪邊界地區的作戰中,大量消滅法軍的有生力量,是很有利的。要準備進行幾個月的戰鬥。如果糧食供應有困難,可從中國增撥接濟。軍委的指示堅定了陳賡以運動戰的方式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的信心。

陳賡冷靜地分析了戰場情況。他認為,邊界防線,法軍已苦心經營多時。而四號公路防禦體係,更是法軍賴以封鎖中越邊境的支柱。東溪一戰,法軍雖遭失敗,但遠不至於大傷元氣,故敵決不會容忍越軍在高平、諒山之間楔入一顆釘子,使整個防禦體係處於被分割的狀態。

其調整部署的目的,在於集結兵力,伺機北進,重點東溪,恢複諒山、高平之間的聯係。而對太原地區進行“掃蕩”的意圖,無疑是企圖以攻擊越南首腦機關所在地的行動,迫使越軍主力由東北邊界地區回師救援,以便為集結在七溪的部隊北上收複東溪創造條件。所以,七溪之敵一定會出動北上,越軍進行運動戰的時機必將來臨。

9月27日,大病初愈的陳賡不顧身體虛弱,到胡誌明住處與胡誌明、武元甲商談作戰部署事宜。陳賡指出:要堅持原定作戰方針不變,決不能因敵軍掃蕩太原和七溪之敵遲遲未動而改變決心,要堅決地集中主力部隊在東北邊界戰場尋機殲敵。鑒於目前七溪之敵遲遲不動的情況,可命令位於西北邊界地區的部隊加緊對黃樹皮、那邦等據點的進攻,威脅老街,讓圍困高平的部隊把包圍圈收得更緊一些,敲山震虎,迫使七溪之敵及早出動北援。

法國兵進入越軍伏擊圈

另外,派第174團向七溪以南佯動,給敵人造成人民軍主力已南下回師太原的假象,讓敵人放膽北上。這一建議得到了胡誌明、武元甲的同意。

在越軍部隊積極佯動的促使下,敵軍終於開始行動了。9月30日晚,七溪之敵以三個多營計2000餘人組成北上兵團,在上校指揮官勒巴率領下,星夜出動,向北推進。10月1日晨,在東溪以南數公裏處與越軍第209團警戒部隊遭遇。

久盼的戰機終於出現了。陳賡立即向越軍前指建議:按既定計劃開始行動,令第209團對敵軍不作堅決阻擊,讓其放膽北上,待其進入預定地區後,再紮緊口袋聚殲之。

10月2日,勒巴兵團逼近東溪以南那巴高地一線,完全進入了越軍伏擊圈。陳賡感到戰機已成熟,遂建議擔任側翼鉗擊的第308師開始出擊,吃掉這塊送到嘴邊的肥肉。為說服越南前指立即行動,他解釋說:戰機稍縱即逝。如勒巴兵團覺察到自己進入了包圍圈,就會立即後撤,那時想打也打不成了。因此必須訓令部隊立即出擊,有多少部隊就派出多少部隊,先把勒巴兵團圍住,再集中兵力殲滅之。

越軍前指接受了陳賡的建議,令第308師和其他部隊逐次投入戰鬥。至10月2日下午4時,勒巴兵團已處於越軍部隊的包圍之中。勒巴覺察到了自己側翼正受到越軍部隊的威脅,遂下令部隊停止前進,在那巴高地一線構築工事。越軍部隊遵照前指的命令,將那巴高地團團圍住,準備10月3日晚發起總攻。

此時,情況進一步明朗。法軍總指揮部為越軍在整個邊界地區所展開的強大攻勢所震驚,已被迫調整軍事部署。總司令爾龐吉埃下令放棄北部邊界沿線的軍事據點,收縮兵力,以圖日後反攻。

在東北邊界地區,法軍決定放棄高平,集中兵力退守紅河三角洲地區。七溪之敵北上,真實意圖在於接應高平之敵南撤。10月3日,高平守敵1000餘人在上校指揮官沙格東率領下,組成沙格東兵團,炸毀城內發電廠等主要設施,棄城沿四號公路南撤,以期與勒巴兵團會合,撤回七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