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的再三叮囑,促使金日成從莫斯科返回平壤之後不久,就再次與毛澤東聯係,要求訪問北京。
朝鮮戰爭一觸即發,毛澤東對此憂心忡忡
5月13日,金日成出現在北京中南海的懷仁堂。在當晚的會談中,金日成首先通報了他與斯大林會談的結果。他解釋說,南朝鮮的侵略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南北朝鮮的緊張關係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南朝鮮人民急切地盼望著祖國的統一,現在統一朝鮮的機會已經到了。關於這一點,斯大林也明確地給予了肯定,並以為統一朝鮮現在是可行的。隻是,斯大林同誌強調,有關這個問題的最後決定,必須取得毛澤東同誌的同意。這就是他此行訪問的主要目的。
毛澤東不是沒有想到金日成會有一個統一計劃,但他還是對金日成通報的情況深感意外。因為,在斯大林已經明確表示同意中國進行解放台灣的軍事準備,解放軍進攻台灣的各項先期工作也已經按部就班地迅速展開的情況下,他怎麼也想不到斯大林會突然間轉而讚成首先統一朝鮮。
毛澤東很委婉地對金日成表示:你們的大使已經幾次來同我談過這個問題,我都告訴他現在還不可以。金日成則解釋說,蘇聯已經幫助我們做了許多準備,斯大林也同意了,隻要中國同意,我們不要任何幫助。不得已,毛澤東告訴金日成,這是一個很重大的問題,他需要請蘇聯大使立即向斯大林核實一下。毛澤東隨後中止了會談,緊急約見蘇聯駐華大使羅申,要求立即給斯大林發電證實金日成的說法。
第二天晚上,蘇聯大使拿著斯大林的電報來見毛澤東。電報說:
毛澤東同誌:
在與朝鮮同誌的談話中,菲利波夫(斯大林使用的化名)和他的朋友們表示如下意見:由於國際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們同意朝鮮人著手重新統一的建議。但有個附帶條件,即問題最終應該由中國同誌和朝鮮同誌共同來決定。如果中國同誌有不同意見,那麼對問題的解決就應該延遲,直到進行一次新的討論。會談中的細節朝鮮同誌可能會向您轉述。
鑒於斯大林已經明確表態,毛澤東自然無法持反對態度。他對蘇聯大使說,他已經注意到朝鮮半島的情況,他完全同意朝鮮同誌的估計,即由於美國勢力逐漸退出南朝鮮,朝鮮的局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過,他認為,恐怕有必要像中蘇條約那樣,在中國和朝鮮之間迅速簽訂一個友好互助同盟條約。毛澤東顯然對金日成的計劃可能帶來的後果有些擔心,因而想到中國需要為直接援助北朝鮮做好準備。
在與蘇聯大使會晤後,毛澤東立即在他的辦公室召集周恩來等中央政治局在京的重要領導人開了會,討論這一重要的情況變化。毛澤東顯然對斯大林和金日成沒有事先與他商量這件事相當不滿意。幾年之後,他在與蘇聯大使,以及與米高揚、赫魯曉夫等人的談話中,曾經多次重提這件事,認為自己實際上是被蒙在鼓裏,直到金日成跑來告訴他說斯大林已經同意,他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但不論他是不是感到窩火,中共中央卻隻能同意斯大林的意見。這是因為,斯大林1945年以來幾度幹預中共,“不許革命”,曾經引起毛澤東和中共領導人的強烈不滿,事實也證明這種外來的幹預是極其錯誤的。在這些事情記憶猶新的情況下,毛澤東和他的同事們又怎麼會去扮演斯大林過去扮演的那種角色呢?因此,中共中央最終決定接受既成事實。
5月15日,毛澤東再度與金日成等會談。他告訴金日成,原來他考慮的是應當首先解放台灣,在此之後再解決朝鮮問題,那樣中國將會更充分地援助北朝鮮。但既然統一朝鮮的問題已經在莫斯科得到批準,他同意首先統一朝鮮。金日成向毛澤東詳細介紹了他們的三階段計劃,即第一步進一步加強兵力;第二步公開向南方提出和平統一方案;第三步,在和平統一方案遭到南朝鮮拒絕後則準備訴諸武力。毛澤東對此表示了肯定的意見。他強調,作戰計劃要有充分準備,部隊行動要迅速,包圍主要城市,但不要為占領城市而延誤時間,要集中兵力消滅敵人。不過,毛澤東還是對美國驅使日本軍隊或直接幹預的可能性有所擔心。他告訴金日成,一旦有兩三萬日本軍隊投入戰爭,整個戰爭的過程就可能延長。當然,如果美國軍隊參加戰爭,中國會派出軍隊支援北朝鮮的,因為到那時,蘇聯出兵是不方便的,它受到與美國簽訂的協定的限製,而中國則不受這樣的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