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之役,曆時一周,八旗軍不僅奪占撫順、東州、馬根單,而且騎兵橫排百裏,梳掠小堡、莊屯五百餘處,擄獲人畜三十餘萬,編為千戶,毀撫順城,還赫圖阿拉。努爾哈赤命將俘獲編為千戶,若每戶以六口計,則共六千人。看來所謂擄獲人畜三十餘萬,多為牲畜。後金汗率軍在短短幾天內,擄掠數以十萬計的牲畜以及糧食、財物,按軍功大小進行分配,緩和了因災荒缺糧而加劇的社會矛盾。
明朝遼左失陷撫順,隕將喪師,損辱國威。從此,舉朝震駭,群臣神經極度緊張,如刑科給事中姚若水奏請,“罷內市,慎啟閉,清占役,禁穿朝”(《明神宗實錄》第570卷),並給宮監各發木牌,出入憑牌驗,以防努爾哈赤的奸細混入大內。
後金卻恰恰相反。進攻撫順是努爾哈赤起兵三十五年以來,第一次同明軍正麵交鋒,但初戰告捷。先是,努爾哈赤對明朝陽示觳觫(húsù,恐懼戰栗貌)遵命,暗裏伺機倏進,未敢宏圖大舉。甚至於他在發兵進攻撫順之前,仍告誡統兵貝勒、諸臣,要“自居於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尚有此舉勝負未卜之意。但是,他襲破撫順,碰了一下明朝這個龐然大物,竟然俘獲人畜三十萬,這是自興兵以來從未有過的大擄掠。從而刺激了努爾哈赤更大的貪欲:統兵蠶食遼東。如五月,攻取撫順、鐵嶺之間的撫安堡、花豹衝、三岔兒等大小十一堡,並沿屯搜掘糧窖,“遷其積粟”(《清太祖高皇帝實錄》第5卷)。七月,入鴉鶻(gǔ)關,進攻清河。
清河城,位於赫圖阿拉“城西南一百六十裏,周圍四裏零一百八十步,東、南、西、北四門”(康熙《盛京通誌》第10卷)。清河城地勢險隘,為遼、沈屏障。它城周三裏,四擁高山,左近沈陽,右鄰靉(ài)陽,南枕遼陽,北控寬奠,有小路與撫順相通。努爾哈赤親統八旗軍,進鴉鶻關,圍清河城。守城副將鄒儲賢、參將張旆(pèi)率兵一萬,嬰城固守。城上施放火器,八旗兵死傷千餘人。努爾哈赤命軍士頭頂木板,從城下挖牆而入,城陷,鄒儲賢、張旆及“兵民共約萬人皆陷歿”(《明神宗實錄》第572卷)。明失清河,全遼震動。是役,《三朝遼事實錄》記載:
二十二日,奴從鴉骨關入圍清河。參將鄒儲賢拒守,以火器殺賊千餘,賊退而複合。援遼遊擊張旆戰死。賊冒板挖牆城東北角,墮疊屍上城。儲賢見李永芳招降,大罵,盡焚衙宇及妻孥,領兵戰於城上,力屈死之。(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第1卷)
後金奪取清河,既以力攻,又用智取。據史載,努爾哈赤破清河,先令“驅貂、參車數十乘入城,貂、參窮而軍容見。因入據城門,延入諸騎。故清河之破,視撫順尤速”(黃道周:《博物典彙·四夷附奴酋》第20卷)。副將賀世賢率兵往援,見城已陷,遂斬女真屯寨中婦幼一百五十一人而還。
努爾哈赤破撫順、拔清河,膽愈壯、氣愈粗,遂將一名被擄漢人割去雙耳,令其鮮血淋漓地送信與明。這封詞令強硬的信說:
若以我為非理,可約定戰期出邊,或十日,或半月,攻戰決戰;若以我為合理,可納金帛,以圖息事!(《滿洲實錄》第5卷)
在上述信裏,努爾哈赤吐露了自己的願望。但是,這正如恩格斯所說:“任何一個人的願望都會受到任何另一個人的妨礙,而最後出現的結果就是誰都沒有希望過的事物。”果然,努爾哈赤在信中表示的願望,受到萬曆帝的妨礙。萬曆帝對努爾哈赤的回答是:調兵遣將,犁庭掃穴。於是,努爾哈赤與萬曆帝雙方相互交錯願望所產生的曆史事變,即薩爾滸大戰。戰爭的後果,又出現他們誰也沒有料想到的一係列曆史事變。
§§第十一章 明金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