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軍四麵楚歌(1 / 2)

六神無主的保盧斯在辦公室不停地走來走去,此刻他就像一隻被關在籠子裏猛獸,頭腦亂紛紛的,昔日矜持自信、堅定沉著的風度已蕩然無存。

曼施坦因認為,既然不同意貿然突圍,又不同意投降,看來德軍第6集團軍隻好在斯大林格勒準備墳場了。

希特勒用一把德國軍人夢寐以求的元師節杖“行賄”。用它來換取保盧斯的忠誠,因為曆史上還沒有一位德國陸軍投降過,現在他把一支手搶塞在保盧斯手裏。

12月27日,希特勒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會上,戈林為空軍空運遭到慘敗百般辯解;曼施坦因則打來電報指責意大利人潰退使他被迫停止“冬季風暴”,而總參謀長蔡茨勒將軍則三番五次勸說希特勒撤軍。

蔡茨勒報告了南方的形勢,最後說:元首,任何一個神智清醒的軍人都可以看出,曼施坦因的救援行動已徹底失敗。現在不僅僅要考慮斯大林格勒城下被圍的保盧斯的命運,更要關注整個戰局麵臨的危機。蘇軍向羅斯托夫進軍,使北高加索的德軍處境危險。我們現在可以立即進行第二個嚐試,下令撤出高加索。如果您現在不下令撤出高加索,我們不久就會麵臨第二個斯大林格勒。

這話似乎打動了希特勒,蔡茨勒以為他的元首開始有些鬆動了。他知道必須緊緊抓住這一時機,促使希特勒表示同意。

“好吧,”希特勒終於說道,“就這麼辦,你去發布命令吧!”

蔡茨勒馬上離開房間,但並未走多遠,就在希特勒的接待室裏,他用電話下達了撤退令,另外還附加了一條規定:立即將此命令傳達到各部隊,馬上開始撤退。他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有意識的,不久便證明他這樣做是正確的。

蔡茨勒驅車返回自己的司令部,路上用去的時間還不到半小時,但是一到達司令部就發現一個參謀在等著他,說剛接到一個緊急電話,要他立即給元首回電話。

蔡茨勒完全明白是怎麼回事,於是拿起聽筒,要求接通希特勒。很快話筒裏傳來了元首的聲音:“關於從高加索撤軍一事,暫不要采取任何行動,明天咱們再商議一下。”

蔡茨勒認為,這當然意味著要開始沒完沒了的拖延,又要拖到任何措施都來不及采取。事已如此,他說:“我的元首,來不及了。我已在您的司令部把命令發出去了。現在已經傳到了前線部隊,撤退已經開始。如果收回命令將會引起嚴重混亂,我請求您一定要避免這樣做。”

希特勒猶豫了一下,然後說:“那好吧,就這樣算了。”

希特勒是個不見棺材不掉淚的人。盡管德軍防線已千瘡百孔,軍隊也支離破碎且幾乎喪失戰爭能力但他還想著進攻。他規定A集團軍群從高加索撤退時不可後撤太多,還要不時突擊蘇軍;頓河集團軍群要為解救第6集團軍創造條件,某些關鍵地段,無論如何要死守;保盧斯集團軍仍然留在斯大林格勒,等候來年春天德軍卷土重來。

新年前夕,斯大林在莫斯科召開軍事會議,審議殲滅合圍圈中保盧斯集團軍的“指環”作戰計劃。

“指環”作戰計劃在1942年11月底就開始籌備了,後因曼施坦因刮起的“冬季風暴”而被迫推遲。12月底,蘇軍擊退了曼施坦因的進攻,蘇西南和沃羅涅日方麵軍在頓河中遊又重創了意大利集團軍。這樣斯大林格勒下的德國第6集團軍已無被解救的一絲希望,成了甕中之鱉。參會人員主要有葉廖緬科、羅科索夫斯基、瓦圖京以及炮兵上將沃羅諾夫、總參謀長華西列夫斯基、副最高統帥朱可夫。

“指環”作戰任務主要由頓河方麵軍承擔,為此,蘇最高統帥部將原屬斯大林格勒方麵軍的第62、64、57集團軍也劃歸頓河方麵軍。會議首先聽取羅科索夫斯基彙報。

羅科索夫斯基中將身材魁梧,淡藍色的眼睛閃著機智的光芒。這時他站在會場前方,壓抑著內心的激動,對斯大林格勒的作戰態勢及被圍德軍動向作了細致入微的分析:

偵察結果證明了我們的判斷。第一,保盧斯的軍隊雖然已窮途末路,麵臨著糧食、彈藥和燃料的不足,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們會主動放下武器投降。第二,被圍德軍兵力還有20多萬,他們盤踞在170英裏的地盤負隅頑抗。這一帶多為丘陵地形,有許多斷崖陡岸的小山穀,居民點星羅棋布,易守難攻。下麵我著重談一下我軍的對策。

羅科索夫斯基才思敏捷,他沒有看桌上攤開的地圖,敵我雙方兵力部署、態勢和走向,他早已研究透徹,說起來滔滔不絕,語氣中流露著一種強烈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