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2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3)(3)(1 / 3)

企業的財務報表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這四個財務報表從不同角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狀況和現金流動狀況。資產負債表主要從靜態角度反映企業一定時日的財務狀況;利潤表從動態角度反映企業一定時期的經營狀況及經營成果;現金流量表則反映企業一定時期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來源、運用及結果;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反映企業一定時期內所有者權益各部分發生增、減變動的狀況及結果。這四個財務報表既相互獨立,各自反映企業財務狀況或經營狀況的某一方麵,又相互配合,共同反映一個企業的資金運行過程及運行結果。

(2)附注

附注是對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表等財務報表中不能列示的項目進行的補充,或對財務報表中的財務數據進行的文字說明。如進行不同經濟業務會計核算、編製財務報表適用的會計假設、所采用的會計計量基礎、所采用的會計政策等的說明。

1.2 財務報表列報的基本要求

為了使會計信息使用者完整地了解企業財務狀況、經營狀況和現金流動狀況,企業編製財務報表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遵循各項會計準則的要求進行會計確認和會計計量

企業應當實際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遵循各項會計準則的規定進行會計確認和會計計量,並在此基礎上編製財務會計報告。如應當按《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的各項要求組織會計核算工作;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具體準則》的規定進行會計政策的選擇等。企業應當在附注中對是否遵循企業會計準則來編製財務會計報告的情況做出聲明,隻有遵循企業會計準則的所有規定時,才可以做出編製財務會計報告“遵循了企業會計準則”的聲明;

(2)列報前提

企業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前提編製財務會計報告。企業決策層和管理層應當對企業在可預見未來的持續經營能力進行評估,如可預見未來企業的持續發展能力、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等,以及可預見未來可能麵臨的經營風險,如產品市場風險、產品價格風險等,在企業麵臨這些風險時,能夠持續經營下去。在持續經營狀態下,企業應按持續經營狀態選擇會計政策,進行會計核算,編製財務會計報告。

如果存在某些重大不確定因素對是否能夠持續經營產生嚴重

懷疑時,應當對不確定因素進行充分披露。非持續經營是企業出現嚴重財務危機或經營危機,不能夠再持續經營下去,而麵臨破產的一種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會計核算應當按非持續經營狀態進行會計政策的選擇,如資產應當采用可變現淨值進行計量等。同時,應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聲明財務會計報告未以持續經營為前提進行列報。

(3)列報基礎

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基礎有權責發生製和收付實現製。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有專款規定,會計確認和計量基礎應當采用權責發生製。

(4)列報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為了使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更容易地獲取信息,有助於他們對同一企業、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進行比較,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的財務會計報告、不同企業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相互可比。

財務會計報告相互可比的前提是財務報表編製的一致性。一致性體現在兩個方麵:第一,財務報表的項目分類、項目內容、項目排列順序等在不同會計期間保持一致,不能隨意變更;第二,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經濟業務,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要變更的,應當在附注中說明。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也應當采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5)列報的抵銷原則

為了為了使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更充分地獲取信息,有助於他們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做出評價或者預測,企業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項目之間、負債項目之間、所有者權益項目之間不能相互抵銷,這幾個會計要素之間也不能相互抵銷;利潤表中的收入項目之間、費用項目之間不能抵銷,這幾個會計要素之間也不能相互抵銷。

下列情況不屬於抵銷:第一,可以以淨額列示的項目:資產扣除其計提的減值準備後,以淨值列示的項目;非日常經營活動產生的利得與損失,以兩者相抵後的淨額列示。

作為一個獨立法人主體的企業,需要編製的財務報表有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四個主表,以及利潤分配表等。本教材介紹四個主表以及利潤分配表的結構及主要內容,重點介紹了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編製方法。

2.1 資產負債表的作用

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日財務狀況的報表。資產負債表是一張靜態報表,它是根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之間的相互關係,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一會計衡等式,按照一定的分類標準和一定的順序,將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日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各項目予以適當排列,並對日常會計核算資料進行整理後編製而成的。

資產負債表對會計信息使用者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預測企業的發展前景,進而進行經營決策、投資決策具有重要意義:

(1)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企業財務狀況的信息

資產負債表首先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關於企業所擁有或控製的資產總量、資產結構、各資產項目價值的信息;同時,提供購置資產的資金來源方麵的信息,包括投資人投入的資金和負債資金。資產負債表提供的資產及其資金來源的信息,是會計信息者了解企業最基本的信息來源。

一般而言,資產總量與企業規模成正比例,資產總量越多,表明企業的規模越大;資產結構表明企業不同項目的資產在總資產中所占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資產結構又表明企業的資產質量。通常情況下,資產的變現能力越強,資產質量越高;資產升值的空間越大,資產質量越高;資產流動速度越快,資產質量越高;資產價值表明不同項目資產的賬麵價值(或市場價值);從資金來源方麵,投資人投入的資金代表著企業的資本規模,而負債則代表著企業的負債規模。通常情況下,資本資金來源與負債資金來源應該有一個合適的比例,如果資本資金來源比例過大,說明企業投資人的實力強,債權人承擔的風險小,但同時反映了企業可能存在負債融資能力差的問題;如果負債資金來源比例過大,企業可能存在償債能力差的問題,同時債權人所承擔的風險也就越大。

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以上關於企業資產及其資金來源方麵的信息,幫助他們對企業的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是資產負債表的主要作用;

(2)可據以評價和預測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償債能力是指企業以其資產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償債能力又分為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其中短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1年或1個營業周期內到期債務的能力。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強弱取決於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流動性強弱。流動資產的流動性越強,資產的變現能力越強,短期償債能力就越強;流動負債的到期日越短,其流動性越強,對現金的需要就越強;同時,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還需要保持一定的比例關係,才能夠使企業有較強的償債能力。

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以上關於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方麵的信息,幫助他們對企業償債能力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是資產負債表的第二個作用;

(3)可據以評價和預測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

長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以全部資產清償到期長期債務的能力,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強弱取決於全部資產質量、企業經營狀況和長期負債結構。企業全部資產的結構越合理,經營狀況越好,長期負債結構越合理,長期償債能力就越強;長期負債的到期日越短,其流動性增強,對現金的需要就越強;同時,負債與所有者權益還需要保持一定的比例關係,才能夠使企業有較強的償債能力。事實上,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最終取決於其經營能力,經營能力越強,現金流動狀況越好,長期償債能力越強。

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以上關於企業長期償債能力方麵的信息,幫助他們了解企業長遠發展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是資產負債表的第三個作用;

此外,資產負債表還可與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其他財務報表一起,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為詳細的財務狀況、經營狀況方麵軍的信息。

2.2 資產負債表的結構和內容

資產負債表的格式主要有賬戶式和報告式兩種。報告式資產負債表是將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項目按縱向順序排列編報的,而賬戶式資產負債表分左右兩方,以左方為資產項目、右方為負債及所有者權益項目的形式列報的。我國企業編製的資產負債表一般采用賬戶式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