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運籌幃幄,激蕩港澳風雲(2 / 3)

至於中國政府關於收回香港地區主權的立場,是明確的,眾所周知的。

這種公報內行人一看,就知道分歧不小。

果然,撒切爾夫人隨後又在香港大談三個條約有效。當即引發了香港大學生的示威抗議和輿論抨擊。

香港股市對政治是敏感的。10月份港幣彙率指數跌至79.7%,是空前最低點。

要說談判一點成果也沒有,是不對的。兩國領導人會談的曆史意義在於開啟了中英香港談判大門。

第一階段談判艱難曲折。

英國方麵大打“民意牌”,利用香港部分新聞傳播媒介,大講港人“恐共”心理,希望維持現狀。

鄧小平不屑一顧,港英當局這些雕蟲小技,他也見得多了。1983年6月,在接見參加政協六屆一次會議的港澳政協委員時,鄧小平表示:中英會談若到了1984年9月尚無協議,中國屆時將公開宣布自己的解決方案。

消息傳出,港英當局和英國政府愕然!

是啊,中國政府於情、於理都可以這樣做,更何況今日中國完全有這個實力!

談吧,放棄談判英國什麼也得不到。

1983年7月1日,中英兩國政府同時發表公報,宣布香港前途問題第二階段會談將於7月12日在北京開始。

黑色的九月

第二階段談判從1983年7月12日開始到1984年9月22日結束,曆時1年2個月零10天。共舉行了22輪會談。

鄧小平對會談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他的“一國兩製”構思是指導整個會談的靈魂。

1983年7月12日,北京東城區台基廠三號外交部第五號賓館。

中英第二階段談判開始。

兩國代表團各六人,分坐會議桌兩邊,中方團長是副外長姚廣。英方團長為駐華大使柯利達,港督尤德是作為英方代表團成員參加的。

中國不允許有三腳凳。

英方堅持三個條約有效,談判一開始就陷入僵局。

9月,香港金融市場出現港元狂跌,美元和黃金價格暴漲。1美元可兌換9.7港元,黃金每盎司價格升至4705港元,超級市場出現搶購風潮。曆史上稱之為“黑色的九月”。

港英當局有意製造香港信心與經濟危機。香港財政司彭勵治聲稱:是中國對香港談判的態度直接影響了港幣的表現。

顛倒黑白,企圖嫁禍於中國。

9月27日,撒切爾夫人在倫敦對記者說:“香港由於前途不明而正麵臨重大的金融和政治動蕩,英方談判是為了香港人的利益,英國人從未從香港拿走一個便士。香港若非地位特殊和有個(新界的)租約問題,應早已獨立成為另一個新加坡了。”

中國的《人民日報》不能不發表評論員文章,對鐵娘子抨擊一番。

驚濤駭浪之後必定又是一番光景。

1984年4月,英國外交大臣傑弗裏·豪在赴京與鄧小平會談後,對香港人表示:“要達成一項使香港在1997年以後仍歸英國管治的協議,是不切實際的設想。英國的方針是與中國政府研究怎樣可以達成確保香港在1997年之後,在中國主權下得到高度自治權,同時會使香港的生活方式及現行製度的本質得以維持不變的安排。”

英國決定交還主權與治權,中英立場趨於一致,談判進度加快。

鄧主任發脾氣了

鄧小平雖然沒有直接參加中英談判,但無疑他是中方談判的核心領導人物,他密切注意著談判進程,並利用各種場合闡述我方的立場和觀點。

1984年5月,政協和人大六屆二次會議在京舉行,港澳記者首次被邀請赴京參加“兩會”。

24日上午,中顧委主任鄧小平會見兩會的港澳代表,允許記者們拍照留念。

會見前鄧小平剛剛看了香港的一份報紙,上麵刊載了中顧委常委、前國防部部長耿飆在出席湖南人大代表團小組會議時,就香港問題表示:“中國軍隊將來不會駐在香港,而香港人也無須負擔軍費。”同時又有人告訴他說,黃華也接受過香港記者的采訪,並就香港問題發言。

鄧小平聽後,十分震怒,這樣重大的問題不經中央授權怎麼能到處亂講呢!

記者們歡天喜地,大照特照各種鏡頭後,正欲退出會場時。一直神情凝重的鄧小平對大家說:“有這個機會,我和記者們講幾句話。”

記者們大喜過望,因為事先中方新聞官員通知隻許拍照,不得提問。現在能親耳聆聽鄧主任講話,機會難得。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

鄧小平略有些激動,一字一句地說道:我國在恢複對香港的主權以後,中國政府有權在香港駐軍。這是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的象征,是國家主權的象征,也是香港繁榮和穩定的保證。

香港是中國的領土,為什麼不能駐軍!沒有這個權力,還叫什麼中國領土!

黃華、耿飆講的香港駐軍問題不是中央的意見,是錯誤的。

鄧小平生性曆來耿直,一席講話震動了整個會場,記者們聽後逃命般地湧出會場,搶發新聞,香港輿論界一片嘩然。

記者們離開會場後,鄧小平繼續對港澳代表說:“駐軍是象征性的,是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的象征。港人治港是最廣泛的自治權益,除了駐軍以外,幾乎沒有什麼象征了。……應當估計到了九七年後會有人搗亂,這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亂不可能不出現,不出現才怪,有了軍隊,就不能胡作非為了。等到亂了再派軍隊,就不同了。”

當天下午,新華社香港分社記者韓力,向港澳記者們發表了書麵講話,轉述鄧小平在會見過程中的全部講話。人們感到鄧小平講得入情在理,高瞻遠矚,一場虛驚逐漸平息。

事後鄧小平了解到黃華沒有說過駐軍問題,深感歉意。三天後他在會見包玉剛時,內疚地說:黃華同誌沒有說過駐軍問題,我不該錯怪他耿飆後來也作了自我批評。

批評與自我批評,這是中國共產黨人法寶之一。

君子之過,如日月之蝕,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6月23日,鄧小平又會見了香港知名人士鍾士元、鄧蓮如,利國偉。

來者不善。

鍾士元爵士是香港兩局首席非官守議員。鄧蓮如女士為兩局非官守議員。利國偉博士為行政局非官守議員。

鍾士元等人曾在香港、倫敦等地積極活動,要求香港介入中英談判,聲稱香港兩局官守議員和英國議會不是港人選出,不能代表港人利益,無權決定香港前途,態度頗為強硬,要在中央談判中以“香港民意代表”插上一腳。

此次赴京,三人均強調以兩局非官守議員的身份,而不是以私人身份訪問北京,目的是向北京反映香港民眾“意見”。

好一個“為民請命”。到機場送行的兩局議員有23人,現場采訪的記者55人,陣容之大實屬罕見,打破了迎送港督往返北京的記錄,僅次於英國首相訪問香港的記錄。

來勢洶洶。

可他們遇到的是鄧小平,在鄧的麵前,三位“賢士”似乎還嫩了些。

上午10點,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四川廳接見這三位人士。

鄧小平開門見山:“你們是不是第一次來北京?”

鍾士元:“我是第一次來北京。”

鄧小平:“歡迎你們以個人身份來北京走一走,聽說你們有不少意見,我們可以聽取。”

鄧小平言詞滴水不露,麵部表情嚴肅認真。鍾士元一聽不對勁,立即接上說:“我們三個香港行政立法局非官守議員很榮幸有此機會拜訪鄧小平主任及其他中國領導人。我們第一次來到北京參觀,覺得很榮幸有此機會。”

鄧小平說:“你們利用這個機會來了解一下北京,了解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了解一下中華民族,很有好處。你們三位的立場,我們相信不是完全一樣的。你們不久前有倫敦之行,情況我們亦有了解,你們有話都可以講,但我要講一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的方針、立場和政策是堅定不移的,不管這些方針、立場有多少人了解,我們是相信一定合乎五百萬港人的利益。我們聽到很多不同意見,但不承認這些是代表全部香港人的利益。中英會談你們是清楚的,這個問題我們會同英國解決,不會受任何幹預,過去所謂‘三腳凳’,我們隻承認‘兩腳’,沒有三腳。”

鍾士元三人麵麵相覷,鄧公則繼續循循善誘。

“要相信香港人能治好香港。不相信中國人有能力管好香港,這是老殖民主義遺留下來的思想狀態。……香港過去的繁榮,主要是以中國人為主體的香港人幹出來的。中國人的智力不比外國人差,中國人不是低能的,不要總以為外國人才幹得好。要相信我們中國人自己是幹得好的。所謂香港人沒有信心問題,這不是香港人的真正意見。”

“港人治港有個界線和標準問題。港人治港的標準必須是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未來香港政府的主要成份是愛國者,當然也要容納別的人,還可以聘請外國人當顧問。什麼叫愛國者?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的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複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隻要具備這些條件,不管他們相信資本主義,還是相信封建主義,甚至相信奴隸主義,都是愛國者。”

鍾士元等人回到香港後,表示“收獲很大”。

談判桌上的趣聞

五、六月間,鄧小平不顧八十高齡,多次接見港澳代表,三次發表重要講話,澄清了許多問題,大大推動了中英香港問題談判。

6月27日,中英第17輪會談,明顯是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

這次會談的開場白,一改慣例,不再以天氣為例,談的是孔雀及埃及神話火鳳凰。這個神話的喻意,乃是不惜代價,甚至死亡,以換取更新,追求更完美的境界。

周南(新任代表團團長)首先發言:大使先生,你進門的時候,有沒有看見釣魚台養得十幾隻孔雀?

伊文思:我沒有注意到。

周南:我看雄孔雀比雌的漂亮。

伊文思:鳥類總是這樣的。

周南:據說中國過去所講的鳳凰其實就是孔雀。我非常喜歡埃及神話中關於鳳凰的故事,就是鳳凰在灰燼中得到新生。這樣的故事非常優美而且有深刻的含義。

在場的一位女記者問周南這與香港前途有什麼關係。

中方成員魯平表示:有很大關係。

無疑,中國方麵當時想打一個如此的比喻,效法古埃及的鳳凰,每五百年自焚一次求取新生,用以提醒英國,中國決定采取一些重大措施,以求取得更美的境界。

7月27日,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傑弗裏·豪抵達北京,第二天,吳學謙外長同他進行了會談。

時間:上午9點一11點45分。地點:釣魚台國賓館12號樓。

吳學謙:歡迎爵士再次訪華。閣下上次來的時候,我們這裏下了一場大雨,那場雨對當時的小麥生長非常重要,據統計增產了四萬噸。昨天閣下來後,北京又下了場大雨,這場雨對我們秋天豐收是一個很好的禮物。

傑弗裏·豪我下飛機時,天氣很悶熱,我問周南部長助理,天氣怎麼樣?他說很少下雨,我說我給你安排一場雨吧。

會議廳滿堂哄笑。

吳學謙:“根據這兩次經驗,歡迎爵士多來中國,可以加速我們的現代化建設。”

傑弗裏·豪:“我也請你到英國去,擔任同樣的任務。”

吳學謙打趣地說:“帶些陽光去?”

傑弗裏·豪:“那太感謝了。”

這些開場白都是雙關語,可不是隨便講的。

果然,第二天晚宴上,吳學謙透露,傑弗裏·豪此次訪問,對雙方在九月份達成協議,有重大的貢獻。

會談有了突破,雙方都高興。7月31日,鄧小平會見了傑弗裏·豪,對會談取得進展表示祝賀,並再次闡述了“一國兩製”解決香港問題的意義:

“一個國家,兩種製度”的構想不是今天形成的,是幾年以前,主要是在我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就形成了。這個構想首先是從中國解決台灣問題和香港問題出發的。解決台灣、香港問題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非和平方式,一種是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或者說用武力解決問題,總是不好的。怎樣才能用和平方式解決問題呢?這就必須充分照顧到香港和台灣的曆史和實際情況。十一屆三中全會恢複了毛澤東同誌的實事求是的路線,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事實,尊重實際,就是要尊重香港和台灣的曆史實際。我們提出要保存香港的資本主義製度,就是實行“一個國家,兩種製度”。台灣也是這樣。我們的社會主義製度是不會改變的,永遠不會改變。但是,不保證香港和台灣繼續實行資本主義製度,就不能保持它們的繁榮和穩定,也不能和平地解決問題。因此,我們在香港問題上,首先提出要保證其現行的資本主義製度的生活方式,在1997年後50年不變。

現在中英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會談基本上達成一致了》我很有信心,“一個國家,兩種製度”是能夠行得通的。這件事情會在國際上引起很好的反映,而且為世界各國提供了國家間解決曆史遺留問題的一個範例。我們提出“一個國家,兩種製度”的構想,也考慮到解決國際爭端應該采取什麼辦法。因為世界上這裏那裏有很多疙瘩,很難解開。我認為有些國際爭端用這種辦法解決是可能的。我們就是要找出一個能為各方所接受的方式,使問題得到解決。過去,好多爭端爆發了,引起武力衝突。假如能夠采取合情合理的辦法,就可以消除爆發點,穩定國際局勢。

對鄧小平的談話,傑弗裏·豪表示:“中國領導人提出的‘一個國家,兩種製度’的政策,是一個具有曆史意義的振奮人心的概念,它能夠保持香港在1997年以前和以後的繁榮和穩定。”

消息傳出,香港股市如脫韁野馬,恒生指數一日上升67點,創兩年半以來最新記錄。

第22輪會談是最後一輪會談。開始會談前,雙方團長大談農業耕耘收獲。

周南:“秋天是收割的季節,中國的老百姓有所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說法,而還有半天便是中秋節了。中秋節在中國來說是個團圓的時候,要吃月餅的,因為月餅是圓的,記得中國有兩句成語,‘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所以中秋節是賞月和合家團聚的日子,是一個喜慶的日子。”

伊文思:“在英國也有收割的季節,即農作物的收獲。英國人也有豐收月的說法,這時的月亮也顯得非常亮。”

周南:“那太好了,中英兩國那時一定互相吻合了。”

九月是中秋佳節所在的月份,是金黃色的收獲季節,是中國人大團圓的日子。

9月22日,中英兩國政府同時宣布:9月26日在北京舉行中英香港前途協議的草簽儀式。

經過一年多風風雨雨的曆程,中英兩國終於達成協議,迎來了收獲的時刻。

莊嚴的時刻

1984年9月26日,人民大會堂。

這一天天氣特別好,秋天是北京最美麗的季節,秋高氣爽,白雲藍天。一大早,記者們就雲集人民大會堂門外,等待搶占有利的采訪位置。

人民大會堂西大廳中央“鬆柏長青”的巨型屏風下,放置著一張鋪有墨綠色絨布的長桌。桌子中央插著中英兩國國旗。

9時55分,中國方麵的姬鵬飛,姚廣,周南等25人步入會場,記者們紛紛按動快門。

二分鍾後,伊文思、尤德等英方代表也魚貫而入。雙方成員——握手,接著各就各位。

周南和伊文思分坐長桌兩邊,其餘中英官員,分三排在桌後巨型屏風畫前,屏風上飛翔在鬆柏之間的七八隻和平鴿俯瞰著會場。

時鍾敲響了10下,莊嚴的時刻來到了。

周南和伊文思在三份協議書文本上簽字蓋章,加上握手及交換文本,整個過程用了大約三分鍾。

三分鍾結束了一百多年的恥辱。

我們依靠“一國兩製”方針,和平收回了香港地區。保證了香港的繁榮與穩定。

魚與熊掌亦可兼得。

國際輿論界一片讚揚聲。

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發表講話,高度讚揚中英香港協議,認為這種協議恰恰是當代國際社會需要的,是解決多邊及國際上各種問題的具體方式。

英、日、法、澳、加等國政府均發表聲明,讚揚這一協議的曆史意義。

國際關係中又多了一種解決糾紛的方式。

“小平您好”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35周年國慶。

天安門廣場上空一麵五星紅旗高高飄揚。蘭天上飄動著無數氣球。一群群和平鴿自由地飛翔。

廣場上人山人海,50萬軍民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和群眾遊行,到處是人的海洋,花的海洋,旗幟的海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