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主見——好比一堵隨風倒的牆
樹立自信/拋棄依賴/相信自己
生活中,我們總會見到這樣一種人,無論遇到什麼事情,總是說,我去問問父親,我回家問問妻子,或者問問同事,無論什麼事情他們都拿不定主意,都必須向他人詢問之後才給出答案。還有人經常對某一件事情瞻前顧後,遲遲拿不定主意,以致耽誤了做事的時機。久而久之,和他們交往的人不再詢問他們的意見。
裏根小時候,曾到一家製鞋店定做一雙鞋。鞋匠問年幼的裏根:“你是想要方頭鞋還是圓頭鞋?”裏根不知道哪種鞋更適合,於是說回家考慮清楚後再來告訴他。過幾天那位鞋匠又碰見了裏根,又問起鞋子該做成圓頭的還是方頭的。裏根還是沒有主意,最後鞋匠對他說:“好吧,我知道該怎麼做了。兩天後你來取新鞋。”
過了幾天,裏根去店裏取鞋。令他感到意外的是,新鞋子一隻是方頭的,另一隻是圓頭的,根本沒法穿。“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這麼多天都過去了,這麼一點小事你都拿不定主意,所以就由我來決定啦。記住,孩子,不要讓人家來替你做決定。”
裏根後來把這件事作為一個教訓,從那以後,他認識到一點:自己的事自己拿主意。如果自己遇事猶豫不決,就等於把決定權拱手讓給了別人。一旦別人做出糟糕的決定,到時後悔的是自己。
後來,當裏根打算競選總統時,遭到了人們的冷嘲熱諷:“他不是在電影裏當了很多次總統了嗎?難道戲癮還沒過夠。”(因裏根曾在電影裏飾演過總統,可能他也是美國唯一飾演過“總統”的總統。)但裏根並沒因為別人的意見而放棄自己的主見,堅持競選,成了美國總統。
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從不人雲亦雲,不被世俗的觀點迷惑了自己的雙眼和判斷力。從做一雙鞋子都拿不定主意的小孩,到決定一國重大事件的總統,這中間要經曆多少次改變?如果你想在眾多表象之中獲得唯一的真相,那麼就培養你的主見吧。
記得有這樣的一個小故事:
有一群青蛙想到一座非常高的鐵塔的塔尖看風景。所有的青蛙都開始跳,老實說,群蛙都沒有預料到達塔頂的難度。在慢慢跳躍的過程中,一隻聰明的青蛙發現了難度,它說:“這太難了!我們肯定到不了塔頂!我們絕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它率先停止了上爬。聽到這隻青蛙的抱怨,一隻又一隻的青蛙開始泄氣了,越來越多的青蛙累了,不再向上爬。但有一隻卻越爬越高,一點沒有放棄的意思。它費了很大的力氣,終於成為唯一到達塔頂的青蛙,引起了其他青蛙的羨慕。
如果一旦決定開始,就不要再被他人幹擾的聲音打斷,勇敢地走下去。
一、樹立自信,改掉不好的習慣
沒自信、懶惰、意誌力差,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身上常常存在的缺點。缺乏自信,當然對別人的意見不知道對錯,不知道自主甄別,隻好對別人唯唯諾諾。這種人本來自己有一定的想法,也有做事的決心,可卻是個耳根子發軟的人。所以,麵對家人的嘮叨,朋友的善意勸解,領導同事的異議,你是否還堅持自己的意見?
二、拋棄依賴別人的壞毛病
你做什麼事,如果總是依賴其他人的決定,甚至連一些小事可能都不敢自己做主,那當突然要麵對複雜的事,你當然不知道該如何決定了。那麼,如果你現在意識到了這一點,從這一刻開始,別再依賴別人的決定,任何時候都要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哪怕你自己的決定是錯誤的,也沒關係,因為你已經勇敢地走出了第一步。最起碼,你可以從小事開始做起,比如從自己的作息、穿著安排開始。
三、勇敢地走出第一步
如果你想讓自己變得有主見,那麼你就必須從此刻開始,嚐試著改變了。如果你沒有這個勇氣,那麼你永遠都是一隻應聲蟲。
)第三節 培養氣質的三大途徑
交友——優質朋友是最大的財富
廣集人脈/優質交友/人生財富
哈佛大學是擁有傑出校友最多的大學之一。哈佛非常重視校友關係,為此組建了強大的校友通訊平台,學校每年還舉辦很多校友交流會,促進校友間的交流與合作。哈佛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從畢業之日起,每隔5年都會收到回母校參加校友重聚活動的邀請。哈佛的很多校友都在重要機構內擔任重要職務,校友關係已經成為一座橋梁。如果不信,那麼你去看一下,在華爾街重要的金融機構中,有多少人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作為世界一流的大學,哈佛懂得校友資源永遠是他們最寶貴和值得信賴的財富。
我們都會有這個印象:在很多行業,很多人都是從某一個學校畢業的。比如,在華爾街從事金融行業的經理人大多畢業於哈佛大學商學院;很多美國政界人士,特別是有過耶魯求學經曆的人,都和“骷髏會”有密切的關係。而這一切,又是和人脈這種資源密不可分的。
廣博的人脈是我們成功的助推器。親人的支持、朋友的鼓勵、老鄉的慷慨解囊、校友的忙東忙西、陌生人的關懷鼓勵,這些在我們成功的道路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廣博的人脈是我們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資源。
在數學界,有一個六度空間理論,後來被借用到心理學界。其基本含義是: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這句話更深的含義是,如果我們打算認識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隻要我們肯去發掘這種關係,我們都可以和他取得聯係。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很快和全世界的每一個人取得聯係。他們可能是華爾街的金融大亨,也可能是好萊塢明星,當然也可能是飄忽不定的乞討者。而在我們每個人背後,通過各種關係認識的人大約有250位。然而在這250人中,大約有200位對你的人生毫無幫助,也有一些人僅僅是在你的生命中經過而已。
我們交友必須要有選擇性,就像我們要實現我們的人生目標必須要有選擇性一樣。交朋友不是問題,問題的關鍵是與什麼樣的人交朋友。美國有句諺語:“和傻瓜生活,整天吃吃喝喝;和智者生活,時時勤於思考。”這有點類似中國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是一門學問,如何去選擇朋友,是追求成功必須具備的技能。能結交一些對我們有益處的真朋友,是一種大智慧。那麼我們都應該交往什麼樣的朋友呢?
第一種,真心朋友。那種願意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人,願意無怨無悔地為朋友付出的人,是真心的朋友,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認真交往的朋友。這種人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守候!真正的朋友總是互助幫助的,有發自肺腑的真誠,能發自心底地共同守諾。而最有力的幫助,恰恰出現在朋友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真心朋友可能和你話語很少,但是危機時刻卻是你最可信任,給你支持最多的人。
在苦難中,朋友的幫助顯得尤為珍貴。在人生裏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困苦,甚至陷入厄運絕境,心靈會遭受重創,頹廢絕望的情緒會緊緊纏繞你,令你不能自拔,令你窒息。這時我們需要有人為我們撫慰靈魂的創傷。
第二種,誌同道合的朋友。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總要有些某種共同愛好,或者在事業上有共同追求,在人生目標上有共同理想的人做朋友,我們和他們在這一點誌同道合。因此,與人品出眾、知識淵博的人交朋友,自己也會變得高尚起來。
第三種,因為某種利益在一起的人。雖然我們很多時候都鄙視這樣的人,可是我們在很多時候卻就是這樣的人。這是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避免地要同各色人等打交道,雖然你們不會有什麼共同的興趣愛好,也不會有很深的交往,僅僅是“酒肉朋友”,但卻是打交道最多的人!所以,我們還是要有所選擇地交往,隻是我們應該把握分寸。
朋友的類型有多種多樣,在我們交往的過程中,必須加以甄別,同時,對待不同的朋友,我們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果我們交到了真心朋友和誌同道合的朋友,我們一定要好好把握。
閱讀——少些無知、少些偏見
善於閱讀/提升自我/增長見識
閱讀可以讓我們增加知識,產生理性。哈佛大學的校訓中有這樣一句話:“與柏拉圖為友,與亞裏士多德為友,最重要的是與真理為友。”而實現這個校訓的辦法就是多閱讀。
一位采訪哈佛大學的女記者寫道,在淩晨2點看到的哈佛校園是燈火通明的,那是一個不夜城。餐廳、圖書館、教室裏都座無虛席,很多學生都在那裏看書。那種強烈的學習氣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哈佛告誡學生:“學習時的痛苦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生的。”
當我看到這樣的消息,不由得想起了另外一條新聞:
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全國國民閱讀調查課題組的研究,2011年中國18周歲至70周歲公民人均閱讀圖書、報紙和期刊分別為4.35本、100.70期(份)、6.67期(份)。
而另外一項報告顯示,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最多的是猶太人,每人每年平均是64本。猶太人能在世界上的眾多領域取得如此多的成就和勤於讀書善於學習是分不開的。
人類因為想要對未知的宇宙進行了解,所以去學習、去認識,而認識的最好的方法是去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量,減少自己的無知與偏見。
閱讀的意義有很多,它可以使文字具有生命力,悄無聲息地在字裏行間散發著永恒的價值。每個人會有一種對知識的渴望,對人類的思考,對宇宙的探索,對心靈的反思。如果我們有這樣的追求,卻不知道怎樣實現這樣的目標,那麼,選擇閱讀吧。閱讀是增進我們知識的最好手段,是我們減少無知、摒棄偏見的最好的手段。
閱讀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內涵。閱讀一本好書,等於在和一個高尚的人打交道。閱讀可以使人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層麵上,建立起堅不可摧的精神世界,它甚至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軌跡,讓人們在不經意間發現現實世界的秘密。
從功利的角度來講,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們讀書的目的無外乎是提升自己,想從書中學習點什麼。如果沒有這種從中學點什麼的功利心,我們讀書的價值就會嚴重地縮小了。將軍從《孫子兵法》中學到了領兵打仗的技巧,而商人則從中看到了管理企業的奧妙。我們從書中學到了作者意圖之外的東西,我們真正地超脫了出來。
記得有一位老師講過這樣的一件事:他教了很多研究生,每到畢業的時候,學生總是問老師對他們今後的人生有什麼忠告。他隻說一句話:每年認真地讀一本有分量的書。每一屆學生都很痛快地答應下來,說這還不容易嗎。可是每到學生聚會的時候,他總是問所有的學生一句話,在你們畢業的時候答應我的事情還記得嗎?學生各種答案都有。老師最後問,我告訴你們每年認真地讀一本書,你們有做到的嗎?所有的學生頓時愕然……
為什麼要選擇一本好書來讀呢?因為一本好書能夠將我們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反之,一本壞書亦可毀掉我們的人生。那麼我們該選擇什麼樣的書來讀呢?
一、哲學書籍。有人說,哲學是飄蕩的幽魂所尋找的精神家園。學些可以淨化心靈的哲學書籍,提升人的氣質。學哲學,增加你的思辨能力,讓你的思維變得更加敏捷。
二、曆史書籍。曆史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總結,是人類對過往曆史的反思。讀史可以使人明智,讓我們在曆史中吸取經驗教訓,把曆史的教訓當做我們成功的教材。讀史的更主要目的是讓我們回顧曆史,反思現在,掌握明天。
三、專業書籍和非專業書籍。專業的書籍是我們謀生的手段,而非專業的書籍則是我們提升素質的工具。
思考——讓人變得更有底蘊
思考能力/批判精神/培養主見
記得之前國外的一位大學校長來中國大學交流,他強調教師的責任就是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幫助學生獨立思考,監督學生獨立思考。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個人想要有所成就,一定要思考,特別要能夠獨立思考,學會用洞察力來思考。
天花曾經是一種可怕的疾病,它奪去了很多人的生命,包括中國曆史上的康熙皇帝都曾得過天花,因為他幸運,保住了一條命。在天花肆虐的時代,醫生都在思考“怎樣才能治好天花”,英國醫生勤納也是如此。
有一次,勤納觀察到擠牛奶的少女不會感染天花,隻不過手上長了一些膿包。他覺得非常奇怪,於是開始思考擠牛奶的女工為什麼不會得天花。後來,他將膿包挑破,接種到正常人的體內,成功地讓人避免感染天花。勤納由此發明了“牛痘法”。從此以後,歐洲大陸的天花銷聲匿跡。
當勤納發現擠奶工不會感染天花,他從原來思考怎樣治好天花,到怎樣預防天花,成功地開發出天花疫苗,挽救了數以百萬計的生命。有些時候,不是我們的目標不對,而是我們沒有對實現目標的手段進行思考。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思考,我們會少走很多彎路。
那麼,如何培養思考能力呢?
一、留心觀察
平時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特別是我們之前沒有見過的事,都要留心觀察,並進行思考。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一個表征,我們通過仔細觀察進行思考,可以從中做出判斷,總結規律。你不用擔心犯錯,因為我們可以從後來的結果中證明我們的判斷,並根據結果對我們的方法做出調整。這樣,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就會不斷地提高。
二、及時地自我反思
當一天結束的時候,我們都應該對今天的事情進行總結,從中找出自己哪些事情做得對,哪些不對,如果重新開始的話我們會選擇什麼樣的方式。這樣,我們對事情的看法和思考就會逐漸地成熟起來。特別是當我們讀書的時候,更應該有批評前人的勇氣。
三、要有批判精神
批判就是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麵上,對曆史或現實重新思量,對人或事進行分析和解剖,從中發現新的內容。我們必須要擁有一種批判精神,能夠敢於懷疑,不盲從、不迷信,增加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懂得思考!思考造成了人與其他動物的差別。一個人的計劃、目標和成就,都是在思考中形成的。為什麼有的人成就了偉業,有的人卻碌碌無為一輩子?
機會無處不在,並且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隻是它更青睞於善於思考的人。別人成功了,我們卻沒有,並不是別人運氣好,而是他們善於思考,對這個世界多了觀察,對自己的生活多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