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幸福——活出真我的風采(1 / 3)

)第一節 活出真我會更靠近幸福

如果你追求的幸福是處處參照他人的模式,那麼你的一生都會悲慘地生活在他人的世界觀裏。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就是你,無須按照別人的眼光和標準來評判甚至約束自己,更無須效仿別人。

無須按照別人的標準評判自己

做自己/主宰自我/選擇人生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不要拿自己的標準去揣度別人,也不能拿別人的生活標準來衡量自己。因為每個人所處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為了迎合別人,在努力地做著自己原本不喜歡的事情。他或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在他自己的內心深處,或許過得並不幸福。按照別人的準則來要求自己,這樣的人生應該改變。

斯大林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每個人對他都有一個評判。女兒對父親則不無怨恨,甚至稱其“毫無人性”。然而,斯大林的母親卻在回憶錄中寫道:“我的索索是個特別敏感的孩子……”俄羅斯國內的人則記住了他的大清洗運動。而在政敵丘吉爾眼中,他是一位“獨裁者”,但對他卻是惺惺相惜。

1935年,斯大林探望母親。母親對兒子的權力和地位並不了解,她問兒子:“約瑟夫,你現在到底是什麼職位?”“蘇共中央總書記。”斯大林告訴她,“媽媽,你還記得沙皇吧?我現在的地位就像沙皇一樣。”母親似乎很遺憾地說:“真遺憾啊,你沒有當成神父。”

也許在我們的眼中沙皇正是我們所追求的,而斯大林的母親卻希望他成為一名牧師。如果當初斯大林按照母親的意願走下去,俄羅斯政壇上恐怕就少了一位巨人。因此,我們的人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他人的評判,但我們切不可以因為這種評判而變成沒有思考的機器,一定要按照自己的目標走下去。

一、人生路不同,標準自己定

每個人的都有自己的人生標準,這個標準不是由他人預先鋪設好的。我們是別人生活中的看客,別人也是我們生活中的看客,可以看卻不可以說,因為那不是我們的人生。

如果你追求的幸福是處處參照他人的模式,那麼你的一生都會悲慘地生活在他人的世界觀裏。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就是你,無須按照別人的眼光和標準來評判甚至約束自己,更無須效仿別人。與其做“某某第二”,不如做“自己第一”,保持這樣的本色,做一回自己。

二、勇敢地走出別人的世界

不要按照別人的路走下去,做好自己,一樣能取得成功。不要總是聽別人在說什麼,也不要想別人怎麼看我們。我們不能因為別人的目光和話語而失去了行動的準則,多做自己想做的事,走好自己的路,才是我們最應該思考的。

一個人如果想做什麼,總是習慣問別人,我可以嗎?我的條件滿足嗎?這不是一種從善如流,恰恰是沒有主見,生活缺乏規劃的表現。那麼,如果別人給你的回答是否定的,那樣我們就會依照別人的判斷選擇放棄。在別人的目光下生活,永遠活不出真正的自我。2009年第81屆奧斯卡頒獎禮上,《貧民窟裏的百萬富翁》共獲得八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導演普庫提書寫了印度電影的曆史。普庫提出生在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從小就對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印度社會,醫生、律師和法官是最受尊敬的職業。他的父親希望他能成為一名醫生,並將他送到醫學院,不過未能通過醫生資格考試。後來,在父親安排下,他進入司法學校,他對法律也沒興趣。最後他還是未能遵從父親的意願,偷偷退學並考入印度普納的電影和電視協會,從此開始從事電影行業。

三、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路

如果人生給你選擇的話,一定按照自己的方式過下去。我們的路要自己走,別人沒有權利去幹涉。別人也有自己的路要走,如果他自己的路都沒走好,哪裏有什麼權利來決定我們的生活?如果我們按照別人的標準去走我們自己的路,如果獲得成功,我們不一定幸福,如果不成功,我們是否會更加懊惱?

人的命運應該時刻握在自己的手中,人生之路是在自己的腳下,該怎樣去走應該自己做主。勇敢地喊出你的聲音,活著就要灑脫一點,活著就要充滿自由。這需要自我認識自我定位,生活的主宰是每個人自己,如果不相信命運,那就按著自己的目標走好每一步,不需要接受任何人強加意願。你就好比那一個獨行的劍客,單槍匹馬仗劍天涯,誰又能奈你何!

別用完美主義囚禁自己

學會失敗/拒絕完美主義/降低標準

周遭有很多這樣的人: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講究盡善盡美,達不到完美,他們絕不會滿意。追求完美的人最普遍的錯誤想法,就是認為不完美便毫無價值。這是極端完美主義者的做法,固然我們提倡要把每件事做到最好,但極端地追求完美看起來並不是一個最佳的選項。太陽給我們帶來光和熱,可是它的表麵也有黑子,但我們沒有人會否認太陽的慷慨和偉大。

須知,十全十美本身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世上的事物總是因各種不可預知的緣由而各有缺陷,如果能夠達到十全九美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所以不必過度地去追求完美,否則隻會讓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

一個男青年要選擇一位聰明美麗的女青年結婚,可是很多年過去了,一直沒能如願,他也終於在自己的擇偶標準下成了一名“剩男”。像這位大齡男青年的例子有很多,都是在完美主義的標準下尋找自己的另一半。於是有的剩男就抱怨女人:“漂亮的不會下廚房,能下廚房的不溫柔,溫柔的沒主見,有主見的沒女人味,有女人味的亂花錢,不亂花錢的不時尚,時尚的不放心,放心的沒法看!”剩女則感歎男人:“有才華的長得醜,長得帥的掙錢少,掙錢多的不顧家,顧了家的沒出息,有出息的不浪漫,會浪漫的靠不住。”可以試想一下,即便你找到了這樣一位符合標準的人生伴侶,結婚後兩個人的生活真的會如你所願嗎?

我們想要優秀,這並不過分,可是我們要追求“過分優秀”,恐怕就會“過猶不及”。追求完美的人可能並不快樂,因為過分追求完美,他們的思維完全僵化了,對其他的人和事情都缺乏興趣。那麼過分追求完美會有哪些害處呢?

首先,過分追求完美,常常因為無法達到完美狀態,經常遭遇到挫折和壓力,因此可能降低他們的創作能力和工作效果。追求完美的人強迫自己達到不可能的目標,並且完全用成就來衡量自己的價值,他們生活、工作的目標都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會因為一點小小的挫折而發生偏向甚至扭曲。

其次,過分追求完美,容易造成人際關係緊張。追求完美的人,總是嚴格要求自己。如果他們對別人的要求也是如此,難免會引起別人的不滿甚至反感,因此造成人際衝突。即使沒有發生衝突,在一些人眼裏,也會對他們產生排斥心理,讓他們變得和別人不那麼合群。

再次,自尊心會受到打擊,容易引發心理問題。過分追求完美,他們總想做到最好,可是因為他們的標準過高,不能實現的話,他們會變得極度害怕失敗。他們感到自己不斷地受到鞭策,同時又對自己的成就不滿意。事實表明,強逼自己追求完善不但有礙健康,還會引起像沮喪、焦慮、緊張等情緒問題。

我們可以追求優秀,但是不可追求完美。如果“完美”已經成為你的一種拖累,那就去經常回味不完美的好處。如果你有追求完美的偏執,那麼想辦法去改變這種想法和追求吧。那麼,如何擺脫完美主義的束縛?

一、轉移注意力

當你過分追求完美而身心疲憊的時候,找個空閑休息下來。找人去看場電影、打打球,再重新審視快樂的真諦之所在。

二、讓自己慢慢變得能夠容忍失敗

一向衣著講究的你可以試一次蓬頭垢麵地出現在朋友麵前,你觀察一下朋友的反應,他們會因此而嘲笑你嗎?你把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展現給大家的時候,大家倒覺得你是他們之中的一員,增強了與他們的親近感。

三、適當降低自己的目標

完美主義者給自己定下一個“高不可攀”的目標,如果這個目標一旦超出他的實際承受能力,便會無法完成,會因此注定遭遇無情的挫折,失敗後會沉浸在悲傷中。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完美主義者,那麼降低你的標準,對一些無關大局的事情,如果能放下就放下,這不會影響你生活的質量和工作的積極性,相反,會讓你的生活更有情趣。

建立自信與自我反省的能力

擁有自信/循序漸進/反省自己

有些人因為不自信,錯過了很多機會,也有很多人因為自信滿滿,在驕傲與自負的過程中變得獨斷專行起來,忘記了反思,為失敗埋下了伏筆。人生正是在不斷建立自信和在時刻反省自己的過程中學會成長的。

哈佛大學的教育模式很好地踐行了建立自信與自我反省能力的理念。從選拔開始,學生們就會被告知,一旦被錄取,他們就等於進入了世界上最好的大學,會獲得最優質的教學資源。但如果僅僅這樣,就會使一些學生產生驕縱心理,無益於他們的發展。所以在哈佛求學的幾年時間裏,他們要麵對無數次的作業和考試,一些學生會被淘汰,而剩下的學生則會因為通過各種考試,不斷建立自信心,在心理上不斷產生自豪感。每年,哈佛都會邀請一些全世界最優秀、最成功的人士為他們做演講。通過與這些人士的接觸,讓學生逐步學會定位,不斷向他們看齊。正是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他們的自信心變得滿滿的。走出社會以後,哈佛學子身上的光環便會一生籠罩他們。但絕大多數哈佛學子不會因此失去了自我反省的能力,因為他們懂得,一旦自信變為自負,他們就會失去眼前的一切。因此,也就少有哈佛畢業生在熟悉的領域翻船。

要想獲得成功,必須要建立自信,但自信不可過大,否則易在溝裏翻船。所以,建立自信和自我反省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建立自信與自我反省的能力呢?

一、要擁有自信

沒有自信會一事無成,自信在人生的任何過程中都必不可少。“相信自己是唯一的,相信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唯一的,相信自己的愛情是唯一的,相信自己的經曆是唯一的,沒有什麼可參照的,因為這一切的導演都是你自己。”隻有擁有了這種自信的人,才能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相信自己,但自信不可過滿,一旦過滿就會迷失了自己。我們應該時刻反省自身,用時刻反省來彌補自身的不足,讓自己在認識自我之中逐步建立自信。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個人都會有缺點和錯誤。愛因斯坦宣稱自己的錯誤占90%,我們普通人是否也有這種認識呢?

二、通過反省積累自信

反省是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最佳方法。我們每個人都要經常跳出熟悉的圈子來審視自我,這樣有助於真正了解自己。反省是不斷實現自信與成功的必要步驟。一個常常自我反省的人,不僅能增強自己的理智,而且必定知道什麼是自己該做的,什麼是自己不該做的。如果一個人每天都能時刻反省並改進自己的能力,必然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坦誠地麵對人生的問題就是反省,不要和別人去進行無謂的比較,和自己比就行了。

三、自信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成功不是唾手可得的,自信與自我反省能力的培養也不是一天就能夠獲得的。如果你已經開始著手增進自己的自信,就不要指望明天早晨一覺醒來就能夠說:我從現在開始就是一個自信的人了。

培養自信,必須要經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時時審視一下自己的言行不是太難的事。要培養自信,首先要從你有些成功把握的事情上開始,切不可貪多貪快,在有把握的事情上成功了以後,再展開難度稍有加大,困難略有增加,需要更多自信和技巧的行動。如果你自己缺乏這樣的自製力和鑒別力,可以從身邊的朋友、親人、師長中選出一兩位作為你的監督員,這樣對你會很有幫助,並且使你更有信心做好。

人生是一個曆程,隻有在不斷的經曆中才能總結出正確的道理。自信也是在自我反省中培養的,不斷總結改進才能獲得自信。沒有自信的人,永遠做不成大事。而自信過滿,卻沒有自我反省能力的人,也終將成為自信的犧牲品,因此,在人生道路上需要不斷提升自省能力。

相信你做得到,你一定會做到。

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慎重選擇/適合自己/揚長避短

有時候,你是不是忙忙碌碌沒有一絲休息的時間,但卻是勞而無功;你是不是感覺和別人走著同樣的路,人家一帆風順,你卻無功而返;你絕非得過且過之人,也有一番遠大的理想,可是成功總是距你很遠。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應該審視一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不是適合自己。我們總是說,做事情首先要選對方向,其次才是正確的方法。

李想是河北省石家莊人,出生在一個有著濃厚藝術氣息的家庭。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按照常人的觀點,自然會子承父業。但是李想是一個有想法的孩子,他並沒有走上藝術創作的道路。他從小和電腦和互聯網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把零花錢全部用在電腦上麵,剛讀高中時就給自己定下了“大學畢業後去IT媒體做頂尖編輯”的目標。高二時,他開始給國內的一些媒體寫有關電腦方麵的文章,而且拿到了可觀的稿酬,並一再沉迷於電腦世界。高三時,19歲的他決定放棄高考開始創業,並說服父母接受了自己的選擇。2000年,他創辦了泡泡網。2005年,泡泡網的市值過億。李想曾經這樣介紹過自己的經驗:“做事要堅定,我當初如果不放棄考大學,也許今天我隻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做事要認真,如果做一件事情比別人多付出5%的努力,就有可能拿到比別人多200%的回報。”

如果李想按照父母的意願走下去,他可能在藝術界小有名氣;如果參加了高考,他幸運地考上了自己感興趣的專業,世界可能多了一個大學生,但是互聯網卻少了一個奇才。

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我們有時候顧及了太多人的看法,並按照別人給我們製定好的人生道路走下去。其實,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且每一條道路上的風景都是精彩的。

在哈佛大學,沒有人會為你做出選擇,你要走什麼樣的道路全憑你自己。曾在哈佛讀法學的學生比爾·蓋茨最終成為計算機行業的巨人,就是因為他自己不願意按部就班地在大學裏走下去,而是憑著自己的感覺去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事業。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呢?

一、承認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差別

生活中,我們總感覺和別人存在著距離或者差異,這才是最真實的生活。人與人之間,注定存在著差別,不同的人能力有大有小,不同的人所走的人生道路也會不同,絕對的平等隻能存在於理想狀態下。所以,我們不必過分地拿自己和別人來比較。

二、發揮自己的優勢

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長和缺陷,我們如果能夠做到揚長避短,我們才會取得成功。如果你隻看到了別人的長處,用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競爭,失敗是必然的。勝者之所以能取勝,並非他是一個全才沒有弱點,而關鍵在於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做事方法。拿自己的優勢做最適合自己的事,才是成功的。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你才會收獲一份充實,於充實裏你更能讓追求變得現實而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