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美國總統的距離隻有6個人
六度分割理論/人類本能/社會性網絡
在哈佛的MBA課堂上,經常會提到一個詞——“人脈資源”。這種資源每個人都擁有,不過每個人擁有的人脈質量卻參差不齊,有的人的朋友是總統,有的人的朋友是乞丐,因此,他們的人脈質量便有了天壤之別。大概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總統級別的朋友吧?
可是,對於我們來說,我們真的可以結交到美國總統嗎?
當然可以。早在20世紀60年代,有研究者從數學領域中分離出一種社會理論——六度分割理論,該理論主要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人。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認識一個陌生的大人物,你便可以從身邊的人著手,通過你身邊的關係網絡,一定可以接近他,並且這個過程並不是你想象的那樣複雜,最多通過六個人。
巧合的是,微軟的研究人員也對該理論進行了求證,最後得出了一個讓人震驚的結果。據研究人員埃裏克·霍維茨說,如果更確切地講六度空間理論應該是“6.6度空間理論”,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認識世界上任何一個陌生人你最多通過6.6個人就可以聯係到他們,當然對於那些國際巨星和政壇風雲人物來說,也不例外。2006年的時候,微軟研究室通過對MSN發出的300億條信息進行了統計和研究,最終發現了這樣一個結果,大概有超過78%的發送信息者最後都可以通過6.6個信息聯係在一起,這可以說是對“6.6度空間理論”的最好證明。並且,這一結論不會因人口變化或者通訊技術的改進而發生任何變化。
美國曾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叫克裏的美國公民,他出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一個普通家庭,不過他從小就有一個偉大的願望,那就是成為一名傑出的政治家。對一個普通人來說,這個夢想離現實的距離太遙遠了。
不過克裏卻並不這麼想,他並沒有因此感到沮喪。相反,他依然熱衷於政治話題,並且為了更加接近自己的夢想,他拚命學習,並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當時著名的大學耶魯大學。幸運的是,在這所大學裏,他認識了肯尼迪總統夫人的妹妹珍妮,並和她成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一次,肯尼迪總統的家族準備在羅笛島的豪宅舉辦家庭舞會,克裏也有幸得了到好友珍妮的邀請。在舞會上,克裏第一次近距離見到了肯尼迪總統,並和肯尼迪總統進行了非常親切和愉快的談話。一向熱衷於政治話題並對許多政治問題有不少精辟而獨特見解的克裏終於有了發揮特長的機遇,克裏的言論受到肯尼迪總統的讚賞。那天,克裏給肯尼迪總統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舞會結束後,克裏立即心潮澎湃地給肯尼迪總統寫了一封信,在這封信中,克裏非常誠懇地表達了自己對民主黨的支持,以及願意為其效勞終生的決心,克裏的心聲再次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肯定。
大學畢業後,克裏決定參軍。在服完兵役後,他參加了很多民主黨舉行的政治宣傳活動。在此期間,他結交了許多民主黨派的著名人士,並且通過長期的通信與肯尼迪家族成員之間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誼。1982年,克裏迎來了自己政治生涯中的第一縷陽光,他成功競選為馬薩諸塞州的副州長,從此步入了美國政壇。
所以,如果你想和比爾·蓋茨坐在一起喝咖啡,或者與美國總統一起暢談人生,即便你現在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你,這都不用擔心,你隻需要找到那些關鍵性的中間人物,他們會把你帶到比爾·蓋茨或者美國總統麵前的。
為了實現你的夢想,你需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抱有明確的目標
或許你的“不切實際”的夢想接二連三地遭遇到他人的嘲笑,不過,不要擔心,也不要憂慮,人最怕的不是夢想太遠難以實現,人最怕的是沒有夢想,一個沒有夢想的人是最可怕的。隻要你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明確目標與夢想,那麼,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然後,你需要找到那個能夠幫助你完成夢想的人,這個人一定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或者令你覺得難以靠近,不過這也並不值得害怕,因為不管怎樣難的事,隻要找到方法,就會變得非常容易解決。
二、積極地想盡一切辦法
每一個大人物其實都不是孤立的,他的人脈網可能觸及到社會的角角落落。或許,你所在學校的校長、你的同學、你的同學的同學,就是這位大人物身邊很親近的人。找到這些可以聯係到這位大人物的關鍵人物,你的夢想便成功了一半。
三、努力表現自己
因為光環效應,很多人往往不敢直視那些大人物的眼睛,這樣的話對於我們的交際效果極其不利。如果你能坦然地直視他們的眼睛,你就會給他們留下自信、有底氣的形象,他們便會對你格外關注。回答對方提問的時候,一定要給自己留一秒鍾的思考時間,回答的時候語速要稍慢,對確定無誤的問題要答得幹脆利落,對於不確定的不要亂說。
)第三節 經營人脈就像滾雪球
成為人群中的樂施者
關鍵詞 哈佛傳統/人格魅力/樂施者/蠅頭小利
一位曾經在哈佛求學的人說,他在哈佛的日子裏,感受最多的,就是來自同學的幫助。一開始他覺得在國外肯定不會像在國內一樣能遇到很多願意幫助自己的人,但沒想到到了哈佛,他發現很多人都願意幫助別人,都非常樂善好施。
其實,在哈佛大學,數百年來一直有著這樣一個傳統,那就是為他人服務。因為哈佛的學子們都堅信這樣一句話:“為別人服務最多的人最富有。”他們認為,能夠把自己的東西分享出去,能夠為別人服務,是最有成就的。
但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個人能成為一個“樂施者”呢?有幾個人能明白為他人服務重要性呢?
前一陣子,網上流傳了一個帖子,內容是一個男人給他的前女友的郵件,上麵詳細地標注了兩個人交往的時候,對方花了自己多少錢,並且要求對方還錢,甚至還在附件裏附上了買東西的發票。數目細致到兩個人一起吃的所有飯都要求對方還一半的錢。
多數人看了這個帖子,都是一笑置之。但是,我們應該仔細地想一下,為什麼這個帖子會這麼讓人發笑。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不論到什麼地方,一個小氣的人都是不受歡迎的。人們更加喜歡那些大方的不計較的人。如果你在生活中過分斤斤計較,你覺得自己是節省了,但實際上卻是失去的,比你省下的多。
你失去的是好人緣和人們的欣賞,隻留下了自己的那點蠅頭小利。真正有智慧的人會知道,適當地放棄一些東西,會讓你得到更多。
無論走到哪裏,受歡迎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標準,那就是大方。這個大方可以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麵麵。你可以覺得自己不富有,不願意一擲千金裝大款,但是你可以把你的那個蘋果與你的朋友分享,也可以把身上僅有的兩元錢分一元給路旁的乞討者,這就是真正的大方。
哈佛大學的大學生們從一踏入校園,老師們就會教育他們“善行是讚美自己最好的辦法”。所以,哈佛人有自己的獨特氣質,以及相同的理念和想法,外麵的人不用多加考慮,很容易就能辨別出哈佛的畢業生。因為他們總是人群中那個最大方、最願意幫助別人的人。
一個剛到哈佛上學的小姑娘,因為非常聰明,從小家裏就非常寵愛她,但是當她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哈佛大學後,她發現自己始終融入不到同學的圈子中。一開始她很不理解,後來有一位同學告訴她,因為她太計較了,對同學太苛刻了,以致於到現在沒人肯跟她做朋友。那位同學說,哈佛人必須記住一點:“世界不會因為你的所知給你勳章,而會因你的善行給你榮耀。”
所以,想要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一定要記住,不要過分計較得失,要多做一些別人不願意做的事,這樣你在別人心中的地位才會越來越高。孤芳自賞是沒用的,如果你太過斤斤計較,那是絕對不會受歡迎的。
要知道分享是一種很美好的事情,如果你有一份快樂,那麼與你的朋友分享後你就會有雙倍的快樂。何必吝嗇你的好心情呢?如果現在你不與人分享,那麼將來等你想分享時你會發現無人可以與你共享了。
一、施恩不望報
做一個“樂施者”,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享受施舍的快樂。當你拿出自己的東西去幫助別人的時候,千萬不能想著哪一天你能從他那裏得到回報。如果你每次幫助別人都期盼著別人的回報,那麼你非但不會成為一個有氣質的人,反而會讓自己過得更加不快樂。
二、不要一味地索取
其實,施舍比索取能讓人收獲更多,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多施舍而不是多索取。因為在給別人東西的同時自己也能獲得很多,而一味地索取隻會讓你的人際關係變得越來越糟糕,不會給你的事業帶來什麼起色。
三、把自己的東西與人分享
“墓誌銘不如善行更令人懷念。”這句話也是哈佛大學的校訓之一。學會把自己的東西拿出來與人分享,這是每個人從幼兒園時就開始的必修課。可是很多人一輩子都沒能明白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做。其實,分享的真諦就在於送出溫暖,收獲快樂。
學會與他人分享
關鍵詞 勞動成果/合作共贏/團隊精神/感恩心
在哈佛大學,很多人都是非常樂於分享的,他們常說:如果你有一件快樂的事,把它和別人分享,那麼你就會收獲兩份快樂;如果你有傷心的事,把它告訴你的朋友,那麼你就會隻剩下一半的悲傷。確實,我們在社會上生存,首先要學會的,就是跟別人分享自己的成果。自己一個人是辦不成任何事的,你的一切成績都是在別人的幫助下得來的。所以,在享受成功的時候,一定要先學會跟別人分享自己的成果。
要學會和那些幫助過你的人分享你的成果,因為你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本來就是因為有他們的幫助,所以你要學會感謝他們。很多人自己取得了一點小的成果,就遮遮掩掩,生怕被別人發現了,然後對上司說這全是自己的功勞。他們覺得這樣他們能得到更多的獎勵,殊不知這是一種涸澤而漁的思想。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無私,正所謂“心底無私天地寬”。學會與別人分享,你會收獲快樂,而每天斤斤計較,隻會讓你過得很累。有了一點成果,就成天守著,生怕被別人知道後搶了你的功勞。這難道不是一件非常累的事嗎?確實,職場中的競爭非常激烈,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在職場中要如此小心翼翼地算計。在職場中,學會與別人分享你的成果,也是一種展現自己的方式。
現代社會是一個合作共贏的社會,一個人的能力再高也不能單槍匹馬取得什麼成就。所以現在的老板在招聘時,總是要考驗求職者們是否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其中,能否與他人分享成果,能否在取得成功時不貪功,就是企業考驗人才很重要的一方麵。
珍妮是一家公司的行政人員,但是她平時工作從來就不會考慮什麼團隊精神,每天就是把自己的工作牢牢握在手裏,根本不會跟同事一起想,做出來的東西也不肯告訴其他人。就算是老板命令她與人合作,珍妮也會想盡辦法把事情都攬在自己頭上,根本不分給同事。
結果,壓在珍妮頭上的工作越來越多,可是她一個人根本忙不完,同事的工作進度也常常因此被拖累。時間長了,越來越多的人勸珍妮把工作分一點出去。可是她覺得,如果把工作分出去,那就意味著自己的能力低,會讓老板對自己產生不好的印象。因此,珍妮每次都拒絕把自己的工作跟別人分享,她手頭的客戶資源別人更是碰不到。
珍妮覺得這樣是對自己好,是自己的前途的一個保障,但是沒想到,老板也在背地裏埋怨珍妮的不合群。就這樣,珍妮的工作非但沒有做得更好,反而把自己和同事的關係搞得很僵。
如果珍妮能夠把自己的問題說出來,那麼很可能就不會在同事中造成這麼壞的影響了。所以,在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學會分享。每天隻想著自己,其實心情也不會好到哪裏去。
固然,在工作中我們不能一味地付出,總是要想一些小算計,但是,要知道,這並不意味著你要事事都算計,事事都隻想著自己。要知道,在適當的時候改變一下想法,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成果,這並不是非常難以接受的,甚至會給你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新的機遇。
很多人覺得自己的成果需要保護,不能隨便與人分享,但是在哈佛,隨處可見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出來跟別人討論的人,因為他們知道,藏私就意味著毫無進步。
一、培養自己的氣度
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喜歡自己,但是就像哈佛大學流傳的那句諺語一樣,“你不能讓所有的人喜歡你,卻能減少別人討厭你的原因”,所以,不要太計較,你為別人做得越多,其實你自己得到的也就越多。
二、學會分享,但要注意度
雖然我們提倡大家要學會分享,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要把自己的一切都毫無保留地告訴別人,送給別人。更多時候我們要學會挑選,什麼是應該與人分享的,什麼是應該被保留的。學會了這些,再去分享,你會發現自己非但沒有失去什麼,反而得到了更多。
三、善於與人分享
一個人的力量就算再大,也不可能獨自走向神壇,一個好漢三個幫,就算再偉大的人,也需要幫助才能成功。而這種幫助來自於什麼地方呢?來自於分享。如果你不願意把自己的成果和利益分給那些幫助過你的人,那誰還會再幫助你呢?同樣的,一個隻顧自己的人,又怎麼可能會是一個有氣質的人呢?
讓陌生人願意和你交朋友
個人魅力/萬有引力
有人說,先有哈佛,後有美國。哈佛大學是個高產偉人的學府,這裏走出了7位總統、33位諾爾貝獎獲得者和32位普利策獎獲得者。
哈佛大學著名的心理學教授威廉·詹姆士表示,人類身心所利用的資源隻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就仿佛我們是半醒著,沒有發揮全部的能力。將這種說法移植到人際關係中來看,就會發現因為我們所認識的人有限,我們所能獲得的成功也是有限的,擴大人脈圈可以同時擴展成功的可能。擴展人脈圈可以認識更多的人,由陌生到熟悉,這些源源不斷彙聚起來的力量,支撐著我們前進和成功。
基辛格被譽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他出生於德國一個猶太家庭。1943年,20歲的基辛格加入了美國國籍,成為一名陸軍士兵。在戎馬生涯裏,他有幸結識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伯樂——列兵克雷默爾。在與基辛格的第一次談話中,克雷默爾就斷定基辛格是個奇才,而正是由於克雷默爾的賞識,基辛格才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從這個短小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生命中的每個階段都孕育著我們成功的契機,是否能夠把握機會則至關重要。克雷默爾與基辛格第一次談話,就認為基辛格有驚世之才,這恰巧從側麵反應了基辛格的巨大個人魅力。而基辛格卓越的政治才能、突出的學術貢獻,則從正麵說明了基辛格無與倫比的才能。
劉易斯是一個百科全書推銷員,但是他的業務做得並不成功,往往好幾個月都賣不出一套書。
他所有的推銷技巧不過是一遍遍地拜訪別人,可是到了別人家裏又常常說不出幾句介紹百科全書如何好的話來,隻是害羞又尷尬地坐著,直到別人不耐煩地趕他走為止,或者有些善良的好心人會無可奈何地向他買兩本書。他的同行經常嘲笑他為“害羞的推銷員”,他的生活就是這樣充滿痛苦。
然而,一場偶然的機遇改變了劉易斯的一生。
一個周日下午五點半,他的推銷又失敗了。劉易斯的心情有些沮喪,他提著沉重的裝著百科全書的箱子,坐在公園中間的噴水池邊,回想著人生痛苦的遭遇。
他緊鎖著眉頭,直到一個約莫五歲的小男孩輕聲向他打招呼:“嗨,先生,您能跟我說說話嗎?”小男孩奇怪的要求引起了劉易斯的興趣,他於是興趣盎然地同小男孩聊了起來。
原來小男孩原本是個自閉症患者,為了能夠讓他康複,和正常人一起交流、生活,他的媽媽不斷地鍛煉著他與人溝通的能力。五年過去了,小男孩漸漸地敢於同人說話了。
聽完小男孩的故事,劉易斯的心靈受到了莫大的震動,他佩服小男孩的勇敢,同時也覺得自己也應該振作起來。
後來劉易斯經常到公園陪小男孩說話,他自己也變得開朗外向,講解起百科全書來也頭頭是道,他的推銷變得有效,人們甚至主動向他買百科全書。劉易斯成了小鎮最受人歡迎的推銷員。
萬有引力定律表明,所有物體都是有引力的,隻是引力大小不同,我們也可以把個人魅力看成一種光芒萬丈的引力。
如何成為一個有魅力的人,讓世界為你喝彩,讓陌生人都願意與你結識?
一、提升個人境界和閱曆
明星有無數的粉絲,知名作家會收到許多熱情洋溢的讀者來信,人們都願意主動結識他們,一是他們的才華被大家認可,二是他們有很大的聲望。
要想別人主動結識你,你必須要有足夠吸引他人的魅力點,也就是有高人一等的境界和不凡的見識。
二、謙虛有度,規範禮儀
大家會對有禮貌、懂禮儀的人抱有更多的好感,也更樂意同他們建立聯係。同時,得體的舉止能夠透漏出人的學識、修養。而修養是一個人處世原則的體現,是他人認識你的橋梁。禮貌會為你贏得更多的讚譽。
三、傾聽和親和力不可少
魅力不是你誇誇其談,好像自己是個職業演說家,而是你懂得在恰當的時候發表議論,而在另一些時候懂得傾聽。
一般來說,人們更願意主動認識那些溫文爾雅具有親和力的人。微笑是陌生人彼此認識的第一步,微笑的力量如此巨大,以致於可以拉近兩顆陌生的心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