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經營——讓你廣受別人歡迎的技巧(3 / 3)

明確你能夠給對方帶來的利益

物質需求/名譽需求/情感需求

李嘉誠曾經說過:“顧及對方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不能把目光僅僅局限在自己的利益上,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自己舍得讓利,讓對方得利,最終還是會給自己帶來較大的利益。”人們的交往往往都會帶有一定的目的性,簡單地說,你選擇的交往對象總是能夠給你帶來某些好處,或是情感上的幫扶,或是利益上的收獲,或者其他的目的。中國有一句古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從本質上反映了人與人交往的一種心態,“利”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當然,對這個“利”字我們可以做更多方麵的考量。

這讓我想起鱷鳥和鱷魚和平相處的故事:鱷魚本來是一種很凶殘的動物,無論是什麼動物到了它的口中都很難逃生。然而鱷鳥不僅可以隨意進出鱷魚的嘴巴,甚至還敢“虎口奪食”。因為它們是在互相幫助,各取所需。鱷魚吃東西是將動物咬住後直接吞進肚裏,所以在它們牙齒中積累了大量的殘渣,這嚴重了地危害了鱷魚的健康。而鱷鳥喜歡吃鱷魚牙齒中的食物殘渣,所以總是不離凶猛的鱷魚。鱷魚因為有個鱷鳥替它清理身體,舒服得不得了,從來不打鱷鳥的主意,所以兩者長久以來相安無事。同時鱷鳥非常機靈,它能及早發現危險並報警,這就能提醒鱷魚及時躲避災難。

鱷魚之所以對鱷鳥口下留情,是因為鱷鳥能夠給它帶來某種需要的東西,否則鱷鳥也絕不會輕易將自己送入它的口中。因此,共同利益是將毫不相幹的人捆到一起的最好的辦法。

對個人而言,當麵對合作者時,首先應該向對方明確一下,你能給他帶來什麼好處,哪些是你並且隻有你才能給他帶來的。這樣,你們的合作才會更加牢固。

那麼,你提供哪些好處是對方所必需的呢?一般說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一、滿足對方的經濟要求

人在這個世界上最基本的需求則是維持最低的生活保障,當然,如果可以讓自己活得更滋潤,如果能從外部得到更多的合法收入,又有誰會拒絕呢?人其實都是為自己的利益而服務的,隻要你能發覺對方的利益所在,那麼你會發現,與他打交道會更加容易。

當然,任何人也無法滿足對方的全部需求,但你隻要保證給他帶來的利益高於其他的競爭對手,這就足夠了。不給對方利益,會讓別人質疑你的能力,給太多則可能適得其反。有一點在這裏需要做一個必要的強調,那就是你所提供給對方的利益必須是合法的,這是一條底線。

二、滿足對方對名譽的渴望

一些人已經不需要那些物質上的東西,或者他們對物質方麵的東西本來就看得很淡,那麼我們就不能再按照常理出牌,而是考慮一下對方是否對名譽方麵有哪些不滿意的地方。比如一些人,錢對他們來說已經隻能稱為一種符號,他們現在更多的是關心慈善事業,這表明他們已經從過去的“逐利”變成了“追名”。如果你考慮到了對方對名譽的需要,那麼何不改變一下你的做法呢?

三、滿足對方的精神需求

一些人既無利益上的需求,也無對名譽追求的需要,那麼你又能給他帶來什麼呢?這時你不妨考慮一下那種“超越經濟利益,在個人情感上建立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這就是所謂的“個人關係”,這種關係超越工作關係,但是又在工作中形成。要想建立這種關係首先要做到事業上相互幫襯,生活中互相幫助。在對方困難的時候鼎力相助,當對方遭遇低穀時不離不棄。

)第三節 讓他人更易接受你的幾點原則

你擁有的要是他人需要的

互利原則/打造特色/豐富自己

要想讓別人更加接受你,要讓別人對你有需求。如果別人對你一點需要都沒有,那麼你們之間又如何會聯係在一起?這就好比老板跟職員,老板擁有員工想要的崗位,卻不能自己去做,所以需要去聘用職員,而職員雖然可以出來工作,卻需要老板提供相應的崗位。

哈佛大學聞名於全世界,而哈佛商學院則在哈佛大學首屈一指,哈佛商學院的學子們每到畢業時都會被各大經融機構爭搶。為什麼哈佛商學院的學子如此受到華爾街的青睞?因為他們在學校期間受到了最好的教育,有著全世界最優秀的教授為他們授課,此外,他們是全麵發展的一群人,有著很高的智商和情商。而為了能讓自己的學子被社會認可,哈佛給他們全世界最好的圖書館,並招聘各學科的名流學者任教,拓寬他們的知識,挖掘他們的潛能。哈佛還為那些經濟貧困的優秀學子提供豐厚的獎學金,讓他們不會因為學費而輟學。

哈佛正是深諳經營之道,才會不斷地為學子創造各種條件。作為個人而言,你要想把自己成功地推銷出去,就必須讓自己更加強大,同時抓住別人的需求點,進行等價交換,你們之間就會達成某種默契。嚐試著讓對方覺得你們是一類人,因為人們更容易與自己利益一致的人合作。

一、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專業

我們總是渴望自己沒有的東西,總是忽略了自己擁有的東西,其實我們擁有的東西又何嚐不是他人需要的。無論做什麼事情,隻要肯用心去鑽研,都有提高的餘地。你如果變得越來越專業,別人就會更加喜歡你,讚賞你的能力,喜歡你的內涵。任何時候,你能獲得他人認可,是因為你能夠為他提供一些他自己沒有的東西,如果你擁有他缺少的東西,他會更加依賴你。

二、互利原則

如果你擁有的東西正是別人缺少的,而且是必須的,但兩個人都不願讓對方從自己這裏獲得任何利益,這種關係也不會建立起來。因此,在某些時候互相地讓步,讓對方從自己身上得到一些好處,是必不可少的。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離不開互助互利。這可表現為人際關係的相互依存,通過與對方的交換而使各自的需要得到滿足。在很多時候,你和別人有更多的利益點,你們之間就會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三、要適時表現自己,讓他人發現你的能力

一些人很有能力,也會做事,可是他們將這個本領隱藏了起來,沒有讓別人看到他們的優點,這樣,大家相互之間也不會建立聯係,更不會有親密的關係。所以,要適當表現自己,讓他人看到自己的優點。

四、加強你和別人的共鳴

聲學中有一種現象叫同頻共振,指一處聲波在遇到另一處頻率相同的聲波時,會發出更強的聲波振蕩。如果把它借鑒到人際關係當中,也同樣成立。人與人之間,如果能主動尋找共鳴點,兩個人的“固有頻率”相一致,就能夠增進關係,結成同盟,發生“共鳴”。隻有這樣,你才會和他人產生更多的交集。

五、打造自己獨有的東西,將它轉化為你獨特的資本

隻有不斷地反思自己,才能認清自己,了解自己的潛能,掌握自己獨一無二的本領。知道什麼是自己值得永遠擁有的,什麼是能夠獲得他人認可的,讓自己真正擁有別人拿不走的東西。哪怕有一天我們失去了一切,我們仍可憑借自己的獨特本領,讓自己東山再起。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質是各取所需。如果你想將自己營銷出去,你就必須擁有一些獨有的東西,而你擁有了這些東西,你就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至少要有一點讓對方很滿意

自我滿意/降低期望/提高利益

世界上有一種人,總是希望追求完美,這是很難做到的。你想讓世界上每個人都滿意,這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做到讓大部分人滿意。對一個人而言,你不能讓別人對你所有的事情都滿意。所以,你隻要讓別人對於你的某一點滿意,這就足夠了。

當別人不認可你,或者沒有正確地評估你,或者在一些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抓住機會證明自己的價值,而不是自暴自棄,讓他人對你徹底失望。

一位年輕的求職者來到一家企業求職,他是自己找到這家企業的。他見到了企業的老總,老總表示,這裏不需要他所學的專業。這位求職者沒有放棄,而是詢問另外一個職位,老總仍然表示,他們沒有這個崗位可以提供。求職者一連問了四五個職位,這位老總原本就沒有招工計劃,所以有些不耐煩。這時,年輕人拿出個牌子,上麵寫著“本公司暫無招聘計劃”,說:“我想你們需要在大廳門口掛上這樣一個牌子。”老總眼睛一亮,說:“我們就是需要你這樣的人。”這位求職者如願以償地在這個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

這位年輕的求職者之所以成功,是有因為他有堅定的求職信念,並做了充足的準備。哪怕是任何一家不打算雇傭職員的企業,也不會拒絕這樣的人才。如果企業不聘用這樣的求職者,又會聘請誰呢?

滿意在詞典上的解釋是:意願得到滿足,符合心願。讓他人滿意,就是讓他人得到滿足,讓你的某種品質得到他人的認可。

一、首先讓自己能夠滿意自己

如果我們想讓其他人對我們滿意,我們首先要能夠通過自己這一關,如果自己都不能令自己滿意,我們又如何指望別人對我們滿意。想讓自己滿意其實很容易:一要提高自己的獲得實際需要的能力,二是降低期望,你的期望降低了,你更容讓自己滿意,不要奢求自己能完美,這樣容易達到滿意的狀態。

二、提高別人實際所得,降低別人對你的期望

我們無法控製別人的期望,所以要提高別人的實際所得,但是這是比較難辦的,但是我們可以去努力讓別人得到更多。即使你左右著別人的期望值,也可通一些行動降低別人對你的期望,然後再用實際行動來逐步達到別人的滿意度。這樣,別人對你的滿意程度會達到一個合理的程度。

三、多與他人進行溝通

溝通是人際交往的的基石。我們要想得到他人的滿意,首先就必須弄清楚他人的需要,做到有的放矢。這就好比在戰場上兩軍對峙的時候,我們必須做到知己知彼,將對方的一切了然於胸,才會做到準確出牌。否則,我們的努力再多,也不過是無用功。

讓別人與你交談總是很愉快

察言觀色/不吝讚美/區別對待

人與人之間傳達思想與感情,要通過語言進行交流。與人談話往往都帶有一定的目的性,交談就是為了獲取別人的思想,而讓自己的意見得到對方的認可,因此我們在研究說話的技巧之前,必須多聽別人的話語,從他人的話語中得到有價值的信息,然後根據這些消息開始我們的談話,最大限度地吸引對方。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是一位小說家,他和人交談的時候總是善於運用幽默的語言。有一次他出差去一個小城,小城裏的蚊子特別厲害。他來到一家旅店,剛要登記時,一隻蚊子正好落在他的眼前,這讓職員非常尷尬。馬克·溫卻滿不在乎:“貴地蚊子真是太聰明了,它竟會預先看我的房間號碼,以便夜晚光臨我的房間。”店員聽了不禁哈哈大笑。

結果這一晚馬克·吐溫睡得十分舒適,就連蚊子也沒有前來打擾。原來,旅館職員全體出動驅趕蚊子,讓這位語出驚人的作家沒有受到騷擾。幽默使馬克·吐溫得到了陌生人的“特別關照”。

人與人相處,語言的溝通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再沉悶的人,在必要的時候,也能和別人進行必要的交談。說話是溝通感情,傳達心聲的工具。特別是與陌生人講話時,能夠讓別人對你推心置腹,知無不言,才是交談的最高境界。其實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難,關鍵是我們在開始談話之前必須要掌握一些技巧:

一、交談時一定要多注意他人對你所說內容的反應

人們常常說要察言觀色,就是要看對方反應及時調整說話內容。當發現我們所說的某些話題不合適時,必須要及時改變我們的談話內容。如果你不注意察言觀色,隻是一味說下去,就好像自言自語,引得別人的反感,取得不了你想要的效果。

二、講話還要看機會

找到適當的機會表達出你的意見,要比你無頭緒地表達所起到的效果要強千百倍。說話的機會沒有到,不可以說得太早,否則就會暴漏你的談話動機;機會一到,該說就說,不說就會讓別人以為你缺乏當機立斷的能力,影響別人對你的認可。

三、不要吝嗇對別人的讚美

我們從內心深處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讚美,哪怕是別人虛假的恭維,也會令我們的虛榮心得到小小的滿足。林肯說過:“每個人都喜歡讚美。”我們都喜歡聽到別人的讚美,哪怕隻是客套話。當與別人交談的時候,要對交談者有一定的了解,對他們較為得意的事情,你應毫不吝嗇地給予讚許,使得你們的交往變得和諧。約翰·杜威也說:“人類本質裏最深遠的驅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讚美。”

四、要區分交談對象

在心理學中,人的性格被劃分不同的類型,因為性格的不同,與人交往的方式方法也不盡相同。麵對不同的談話對象,我們必須采用不同的方式。在交談之前,我們要注意了解溝通對象的背景,因為人生背景不同,每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就不同,所以與他們交談的時候,要注意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