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庚子、前201)(1 / 3)

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

[1]冬,十月,人有上書告楚王信反者。帝以問諸將,皆曰:“亟發兵,坑豎子耳1帝默然。又問陳平,陳平曰:“人上書言信反,信知之乎?”曰:“不知。”陳平曰:“陛下精兵孰與楚?”上曰:“上能過。”平曰:“陛下諸將,用兵有能過韓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將不能及,舉兵攻之,是趣之戰也,竊為陛下危之1上曰:“為之柰何?”平曰:“古者天子有巡狩,會諸侯。陛下第出,偽遊雲夢,會諸侯於陳。陳,楚之西界;信聞天子以好出遊,其勢必無事而郊迎謁;謁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帝以為然;乃發使告諸侯會陳,“吾將南遊雲夢。”上因隨以行。

[1]冬季,十月,有人上書告發楚王韓信謀反。高帝便征求將領們的意見,大家都說:“趕快發兵,把這小子活埋罷了1高帝默然不語。接著又詢問崐陳平,陳平道:“有人上書告韓信謀反,這事情韓信知道嗎?”高帝說:“不知道。”陳平說:“陛下的精銳部隊與楚王的相比誰更厲害呢?”高帝道:“超不過他的。”陳平說:“陛下的將領們,用兵之才有能比過韓信的嗎?”高帝道:“沒有趕得上他的。”陳平說:“現在軍隊不如楚國的精銳,將領又比不上韓信,卻要舉兵攻打他,這是促使他起兵反抗呀。我私下裏為陛下感到危險1高帝說:“那該怎麼辦呢?”陳平說:“古時候天子有時巡視諸侯鎮守的地方,會見諸侯。陛下隻管出來視察,假裝巡遊雲夢,在陳地會見諸侯。而陳地在楚國的西部邊界,韓信聽說天子懷著友好會見諸侯的心意出遊,必定是全國安穩無事,便會到郊外迎接謁見陛下。拜見時陛下就趁機捉拄他,這不過是一個力士即能辦到的事罷了。”高帝認為說得不錯,便派出使者去通告諸侯到陳地聚會,說:“我將南遊雲夢”。高帝隨即起程南行。

楚王信聞之,自疑懼,不知所為。或說信曰:“斬鍾離昧以謁上,上必喜,無患。”信從之。十二月,上會諸侯於陳,信持昧首謁上;上令武士縛信,載後車。信曰:“果若人言:‘狡免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1上曰:“人告公反。”遂械係信以歸,因赦天下。

楚王韓信聞聽這個消息後,自己頗為疑心害怕,不知怎麼辦才好。這時有人勸韓信說:“殺了鍾離昧去謁見皇上,皇上必定歡喜,如此就不會有什麼禍患了。”韓信聽從了他的建議。十二月,高帝在陳地會見諸侯,韓信提著鍾離昧的頭顱拜見高帝。高帝即命武士將韓信捆綁起來,裝載到隨皇帝車駕出行的副車上。韓信說:“果然如同人們所說:‘狡猾的兔子死了,奔跑的獵狗就遭煮殺;高飛的鳥兒沒了,優良的弓箭就被收藏;敵對的國家攻破了,謀臣就要滅亡。’如今天下已經平定,我本來就應當被煮殺了1高帝說:“有人告發你謀反。”隨即用鐐銬枷鎖鎖住韓信而歸,接著大赦天下。

田肯賀上曰:“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勝之國也,帶河阻山,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齊,東有琅邪、即墨之饒,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濁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裏,持戟百萬;此東西秦也,非親子弟,莫可使王齊者。”上曰:“善1賜金五百斤。

田肯前來向高帝祝賀說:“陛下拿住了韓信;又在關中建都。秦地是形勢險要能夠製勝的地方,以河為襟帶山為屏障,地勢便利,從這裏向諸侯用兵,就好像在高屋脊上傾倒瓶中的水那樣居高臨下而勢不可擋了。若說齊地,東有琅邪、即墨的富饒物產,南有泰山的峭峻堅固,西有濁河的險阻製約,北有渤海的漁鹽利益,土地方圓二千裏,擁有兵力百萬,可以算作是東方的秦國了,因而不是陛下嫡親的子弟,就沒有可以去統治齊地的。”高帝說:“對啊1隨即便賞給田肯五百斤黃金。

上還,至洛陽,赦韓信,封為淮陰侯。信知漢王畏惡其能,多稱病,不朝從;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嚐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1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1

高帝歸還,到了洛陽,就赦免了韓信,封他為淮陰侯。韓信知道漢王劉邦害怕並厭惡他的才能,於是就多次聲稱有病,不參加朝見和隨侍出行。平日在家總是悶悶不樂,為與絳侯周勃、將軍灌嬰這樣的人處於同等地位感到羞恥。韓信曾去拜訪將軍樊噲。樊噲用跪拜的禮節送迎,口稱臣子,說道:“大王竟肯光臨我這裏1韓信出門後,訕笑著說:“我活著竟然要和樊噲等人為伍了1

上嚐從容與信言諸將能將兵多少。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高帝曾與韓信談閑,議論將領們能帶多少兵。高帝問道:“像我這個樣能率領多少兵呀?”韓信說:“陛下不過能帶十萬兵。”高帝說:“對您來說怎樣呢?”韓信道:“我是越多越好埃”高帝笑著說:“越多越好,為什麼卻被我捉住了呀?”韓信說:“陛下雖不能帶兵卻善於駕馭將領,這就是我所以被陛下逮住的原因了。何況陛下的才能,是人們所說的‘此為上天賜予的,而不是人力能夠取得的’埃”

[2]甲申,始剖符封諸功臣為徹侯。蕭何封侯,所食邑獨多。功臣皆曰:崐“臣等身被堅執銳,多者百餘戰,小者數十合。今蕭何未嚐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顧反居臣等上,何也?”帝曰:“諸君知獵乎?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縱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縱指示,功人也。”群臣皆不敢言。張良為謀臣,亦無戰鬥功;帝使自擇齊三萬戶。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乃封張良為留侯。封陳平為戶牖侯,平辭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謀,戰勝克敵,非功而何?”平曰:“非魏無知,臣安得進?”上曰:“若子,可謂不背本矣1乃複賞魏無知。

[2]甲申(初九),高帝開始用把表示憑證的符信剖分成兩半,朝廷與功臣各執一半為證的辦法來分封各功臣為徹侯。蕭何封為侯,所享用的食邑戶數最多。功臣們都說:“我們身披堅硬鎧甲手持銳利兵器,多的身經百餘戰,少的也交鋒了幾十回合。如今蕭何不曾有過汗馬功勞,隻是操持文墨發發議論,封賞卻倒在我們之上,這是為什麼啊?”高帝說:“你們知道打獵是怎麼回事嗎?打獵,追殺野獸兔子的是獵狗,而放開係狗繩指示野獸所在地方的是人。現在你們隻不過是能捕捉到奔逃的野獸罷了,功勞就如獵狗一樣;至於蕭何,卻是放開係狗繩指示獵取的目標,功勞和獵人相同埃”群臣於是都不敢說三道四的了。張良身為謀臣,也沒有什麼戰功,高帝讓他自己選擇齊地三萬戶作為封地。張良說:“當初,我在下邳起兵,與陛下在留地相會,這是上天把我授給陛下。此後陛下采用我的計策,幸好有時能獲得成功。我希望封得留地就足夠了,不敢承受三萬戶的封地。”高帝於是便封張良為留侯。封陳平為戶牖侯。陳平推辭說:“我沒有那麼多功勞哇。”高帝道:“我采納您的計謀,克敵製勝,這不是功勞又是什麼呀?”陳平說:“如果沒有魏無知的舉薦,我哪裏能夠進見啊?”高帝道:“像您這樣,可以說是不忘本了1隨即又賞賜了魏無知。

[3]帝以天下初定,子幼,昆弟少,懲秦孤立而亡,欲大封同姓以填撫天下。春,正月,丙午,分楚王信地為二國:以淮東五十三縣立從兄將軍賈為荊王,以薛郡、東海、彭城三十六縣立弟文信君交為楚王。壬子,以雲中、雁門、代郡五十三縣立兄宜信侯喜為代王,以膠東、膠西、臨、濟北、博陽、城陽郡七十三縣立微時外婦之子肥為齊王;諸民能齊言者皆以與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