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貴鄉公上正元元年(甲戌、254)(2 / 3)

當初,李恢與尚書仆射杜畿和東安太守郭智是好朋友。郭智的兒子郭衝,有內秀而外表不漂亮,州裏沒有人稱讚他。郭衝曾與李豐一起去看望杜畿,走了之後,杜畿歎道:“李恢沒有兒子了;不僅沒有兒子,恐怕也將要沒有家了。郭智卻是死不了的,他的兒子足以繼承父業。”當時人都認為杜畿說得不對,等李豐死時,郭衝則當了代郡太守,終於繼承了父業。

正始中,夏侯玄、何晏、鄧俱有盛名,欲交尚書郎傅嘏,嘏不受。嘏友人荀粲怪而問之,嘏曰:“太初誌大其量,能合虛聲而無實才。何平叔言遠而情近,好辯而無誠,所謂利口覆邦國之人也。鄧玄茂有為而無終,外要名利,內無關鑰,貴同惡異,多言而妒前;多言多釁,妒前無親。以吾觀此三人者,皆將敗家;遠之猶恐禍及,況昵之乎1嘏又與李豐不善,謂同誌曰:“豐飾偽而多疑,矜小智而昧於權利,若任機事,其死必矣1

正始年間,夏侯玄、何晏、鄧都很有名氣,他們想要結交尚書郎傅嘏,但傅嘏卻不接受。傅嘏的朋友荀粲奇怪地問他何以如此,傅嘏說:“夏侯玄的誌向超過了其能力,他能符合虛有的聲名卻沒有實際的才幹。何晏話說得很高遠而情感卻很淺近,喜好辯論卻沒有真誠,這就是所謂口齒伶俐卻會顛覆邦國的人。鄧有所作為但最終沒有成就,他在外邀取名利,而內心卻毫無節製,喜歡與自己相同而討厭與自己不同的意見,多嘴多舌而且嫉妒超過自己的人;多嘴多舌就會造成很多矛盾,嫉妒超過自己的人就會失去親近的朋友。以我看這三個人都將要家敗族滅,我遠遠地避開他們還恐怕會招惹災禍,更何況與他們親近呢?”傅嘏又與李豐不和,曾對朋友說:“李豐善於掩飾其虛偽而且生性多疑,沾沾自喜於小聰明而又熱衷於權利,如果讓他掌管機密要事,那麼他被殺是必定無疑的1

[2]辛亥,大赦。

[2]辛亥(二十三日),實行大赦。

[3]三月,廢皇後張氏;夏,四月,立皇後王氏,奉車都尉夔之之女也。

[3]三月,魏國廢掉皇後張氏;夏季,四月,立皇後王氏。王皇後是奉車都尉王夔之的女兒。

[4]狄道長李簡密書請降於漢。六月,薑維寇隴西。

[4]狄道長李簡寫密信給蜀漢,請求投降。六月,薑維率軍進犯隴西。

[5]中領軍許允素與李豐、夏侯玄善。秋,允為鎮北將軍、假節、都督河北諸軍事。帝以允當出,詔會群臣,帝特引允以自近;允當與帝別,涕泣欷。允未發,有司奏允前放散官物,收付廷尉,徙樂浪,未至,道死。

[5]中領軍許允平時與李豐、夏侯玄交好。秋季,許允任鎮北將軍、假節、都督河北諸軍事。魏帝認為許允應當離京外出,於是詔令群臣集會,魏帝特地把許允拉到自己身旁談話;許允在與魏帝告別時,淚流滿麵哀歎著不忍離去。許允還沒走,有司就奏告說許允以前曾隨便散發官用物品,於是就把他逮捕交付廷尉處理,後又把他押送到樂浪,還沒有到達就死在路上。

[6]吳孫峻驕矜淫暴,國人側目。司馬桓慮謀殺峻,立太子登之子吳侯英;不克,皆死。

[6]吳國的孫峻驕橫傲慢淫亂殘暴,國人憤恨,側目而視。任司馬的桓慮謀劃要殺掉孫峻,立太子孫登之子吳侯孫英為君;沒有成功,參與者都被處死。

[7]帝以李豐之死,意殊不平。安東將軍司馬昭鎮許昌,詔召之使擊薑維。九月,昭領兵入見,帝幸平樂觀以臨軍過。左右勸帝因昭辭,殺之,勒兵以退大將軍;已書詔於前,帝懼,不敢發。

[7]魏帝對李豐之死,心中頗為憤憤不平。安東將軍司馬昭鎮守武昌,詔令召入京然後去攻打薑維。九月,司馬昭領兵來晉見魏帝,魏帝到平樂觀檢閱他的軍隊。左右親信借司馬昭進見辭行的機會殺掉他,然後再領兵擊退大將軍司馬師;在此之前已經寫好詔書,但魏帝害怕,不敢發。

昭引兵入城,大將軍師乃謀廢帝。甲戌,師以皇太後令召群臣會議,以帝荒淫無度,褻近倡優,不可以承天緒;群臣皆莫敢違。乃奏收帝璽綬,歸藩於齊。使郭芝入白太後,太後方與帝對坐,芝謂帝曰:“大將軍欲廢陛下,立彭城王據1帝乃起去。太後不悅。芝曰:“太後有子不能教,今大將軍意已成,又勒兵於外以備非常,但當順旨,將複何言1太後曰:“我欲見大將軍,口有所說。”芝曰:“何可見邪!但當速取璽綬1太後意折,乃遣傍侍禦取璽綬著坐側。芝出報師,師甚豆。又遣使者授帝齊王印綬,出就西宮。帝與太後垂涕而別,人乘王車,從太極殿南出,群臣送者數千人,司馬孚悲不自勝,餘多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