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口才創造的價值(1)(2 / 3)

有人說,人的思想猶如禁錮在籠子裏的獅子,而籠子的鑰匙就是語言,不將它釋放出來,就無法發揮其王者的力量。意思是說人的思想需要表達,需要與別人交流,這樣,思想才能如獅子般發出振聾發聵的怒吼。交流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文字、表情、手勢、動作,但更多的、更普遍的、作用更大的,則是口語。

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思想是千差萬別的,對人、對事、對問題的認識,不可能都完全正確。通過口語這一工具,便可以與別人切磋、溝通、交換意見,在不斷的修正中,獲得正確的認識。這樣,自己的思想就會進步,境界就會提高。同時,也能被他人充分地了解、認識,從而獲得各種人生的良機。

列寧是一個善於利用當眾講話與群眾進行思想交流的人。前蘇聯曆史學家、政治活動家普。凱爾任采夫的《列寧傳》中記載了這麼一段:

1921年列寧來到高爾基城的一個小鄉村,他走進了草房……然後開始和農民談話。他們先是像朋友間那樣風趣地談日常瑣事。當他們已經這樣打趣了半小時左右時,當他們把那些話題諸如糧食、巡邏隊、跑單幫的投機商人談完了的時候——他們在列寧麵前拿這些事情說笑,列寧聽了他們敘述的這些欺騙行為也笑。

這一切,作為題材,對他都是有用的——這時,列寧就勢站起來開始清楚地用通俗的語言把新經濟政策告訴給農民。農民用心聽,他們之所以傾聽,是因為他們看到這個人確是為他們開辟了“一個新的未來、一個幸福的生活”。

列寧在同農民的思想交流中,使思想得以表達,調動了農民革命生產的積極性,同時又獲知農民的要求,為製定更完美的經濟政策提供了寶貴的實踐資料。

古巴革命領袖卡斯特羅,1953年7月率隊攻打蒙卡達兵營失敗被捕。10月16日他在審判他的法庭上作了題為“曆史將宣判我無罪”的長篇辯護,慷慨激昂,有理有據,使審判者無言以對。結果卡斯特羅反而從被告變成了原告。他結尾的那句“曆史將宣判我無罪”,突現了自己生命的價值,數十年來一直成為人們交口稱頌並被廣泛效仿的自我辯護的名句。

事業成功的助推器

事業的成功和失敗,往往決定於某一次談話,這話一點也不誇張。美國人類行為科學研究者湯姆士指出:“說話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徑。它能使人顯赫,鶴立雞群。能言善辯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愛戴,得人擁護。它使一個人的才學充分拓展,熠熠生輝,事半功倍,業績卓著。”他甚至斷言:“發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跡,一半是由口才創造的。”

這是千真萬確的,一項事業的成敗,常會在一次談話中獲得效果。如果你出言不慎,無理跟別人爭吵,那麼,你將不可能獲得別人的同情,別人的合作,別人的幫助。無數成功者的事實證明,敢於當眾講話,善於說話是成功事業的催化劑,它直接關係事業的成敗。

1983年元旦,英國女王為多年給首相撒切爾夫人擔任顧問的戈登。裏斯授以爵位。其主要功績:有效地提高了撒切爾夫人的演說能力和應答記者提問的能力:為撒切爾夫人撰寫了深得人心的演講稿……一句話,為英國塑造了一位嶄新的“風姿綽約、雍容而又不過度華貴、談吐優雅和待人親切自然的女首相形象”。

由此可見,英國王室和政界對政治家是如何的重視。在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裏。當前無不把當眾說話水平作為衡量優秀人才的重要尺度,每個公司、企業招聘各類人才,都要進行口試。在日本,一些大公司在招聘人才進行麵試時,專門就說話能力規定若幹不予錄用的條文。其中有:

應聘者聲若蚊子者,不予錄有;

說話沒有抑揚頓挫者,不予錄用;

交談時,不得要領者,不予錄用;

交談時,不能幹脆利落地回答問題者,不予錄用;

說話無生氣者,不予錄用;

說話顛三倒四、不知所雲者,不予錄用……

日本大公司的這些規定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說話與事業的關係極為密切,它是勝任本職工作最重要的條件之一。知識就是財富,口才就是資本。當眾說話水平高,能說會道,才能正確地領悟上級的意圖並恰當地表達出來,一個唯唯諾諾、語無倫次的人定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通過講話讓領導、同事、群眾更深層次地了解你,才能讓大家信任你,才有機會被提拔到更高的職位,勝任更重要的任務,才有施展才華的機會。用好這種催化劑,事業成功也便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