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複練習(Practice):你練習得越多,越能控製住整個講演過程,你就越不會覺得緊張。也許你無需練習就能夠做到很出色,但是如果反複練習,站在眾多聽眾麵前的你將更會表現得落落大方,而此時聽眾也會感覺到和你在一起非常舒適自然。
最優秀的自己
怯場指的是在人前,尤其是人多的場合,因緊張害怕而不敢說話,或者說話時顯得拘謹不自然。
其實,這種心理障礙是完全不必要的。有的人在家人麵前可以滔滔不絕,可一與外人交談,就難以啟齒;有的人平時在三兩個人的場合可以口若懸河,可人一多,尤其是上台,就心慌意亂,語無倫次。這說明他不是不能說,而是有心理障礙,並非講話能力所致,隻要破除這種障礙,怯場也就會消失。破除怯場心理障礙的辦法有以下幾種:
1.做好準備
這在非即席發言中是容易做到的,對當眾講話的話題要有所了解,事先可廣泛收集資料,打好草稿,這樣講話時就可做到心中有底,臨場不亂。
2.加強訓練
如朗誦、自言自語、與陌生人大膽交往、與親近熟悉的人交談、多聽別人當眾講話等。
3.視而不見
就是自己在發言前,心中有聽眾,但在發言時,眼中不能有聽眾,而要按自己的意願去表達。
一位教師第一次登台講課效果就不錯,有人向他請教經驗,他說:“備課時我心中一直想著學生,可一上講台,我眼中所見。隻有桌椅而已。這樣,我就放鬆自如了。”
4.勇往直前
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就敢在公眾場合自如說話,都有一個艱難的“第一次”。
美國羅斯福總統說過:“每一個新手,常常都有一種心慌病。心慌並不是膽小,而是一種過度的精神刺激。”古羅馬著名演講家希斯洛第一次演講就臉色發白、四肢顫抖;關國的雄辯家查理士初次登台時兩個膝蓋抖得不停地相碰:印度前總理英·甘地首次演講不敢看聽眾,麵孔朝天。隻要抱定豁出去的心態,勇往直前,整個人也便放開了。
冷場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單向交流中,聽的人毫無興趣,注意力分散;另一種是雙向交流中,聽者毫無反應,或者僅以“嗯”“噢”之類應付。
冷場的根本原因在於發言者的話沒有吸引力。聽者僅僅出於紀律的約束或處世的禮貌而扮演一個“接受”的角色。因此冷場完全應由說話人負責。
冷場的出現,是發言者的失敗,因為此時不能達到彼此溝通交流的目的。發言者發言時,必須實施控製,避免冷場的發生。處理辦法有以下幾種:
1.發言簡短
單向交流中那種應景式講話,越短越好。如某商場舉行開業儀式,邀請了市內各方麵的人士參加。總經理隻說了兩句話:“女士們,先生們:熱忱歡迎各位光臨!現在我宣布:華達商場正式開業!”雙向交流中,任何一方都不要滔滔不絕地包場,要有意識地給對方留下發言的時間和機會;自己一輪講不完,應待對方有所反應後再講,不要一輪就講得很長。
2.變換話題
當眾講話時遭遇冷場可通過暫時變換話題的辦法吸引聽眾的注意力。目的達到後,仍要回到原有話題的軌道。比如教師在講課過程中發現學生精力分散,東張西望、打瞌睡、竊竊私語、在桌上亂畫,可以暫停講授,穿插幾句應景、時髦、詼諧的話,或者簡短地講個與教學多少相關的掌故、趣聞,學生的精力便會一下集中起來。之後,再繼續教學。雙向交流的話題變換是不定的,根據現場情況隨時進行。比如你與別人談今日淩晨看的一場世界杯足球賽電視直播,可別人並不喜歡足球,也沒有在半夜裏爬起來觀看,對你所議顯得毫無興趣,出現冷場,這時,你就應及時轉移話題。
3.中止交談
任何發言者都不願碰到冷場。但若這種情況出現後,自己又采取了諸如簡短發言、變換話題、加強語氣等控製手段。仍然不能扭轉冷場的局麵,那就應中止交談。長時間的冷場對交流雙方都是殘忍且浪費時間的。比如你同他談足球他無興趣後,變換話題他仍無興趣,就不可再談下去,這叫做“話不投機半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