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最富實踐經驗的語言高手也要和緊張的情緒作戰;它實際上恰恰標誌著你是一位真正的口才大師。在一場晚上召開的會議上,一位女士開門進入一間屋子後,驚訝地看到當晚要在會上作關鍵性發言的演講者正在屋子裏發了瘋似地來回踱步,她便問他為什麼會這麼緊張。“你這是什麼意思?誰緊張了?”他不解地問道。“如果你不緊張的話,”她回答道,“你在女士洗手間裏做什麼?”
記住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男孩在深夜走過一片墓地時是怎樣被驚嚇的。剛開始他大大咧咧地走著,還隨口吹著口哨,什麼事也沒發生。不過後來他決定走快點兒,可是加快了速度之後他就忍不住開始跑了:等到他真的撒開腿往前跑的時候,他已經覺得非常害怕了。
和這個故事相比,公眾講演也有異曲同工之處:不要加快步子。不要屈服,不要顯示內心的恐懼,並且請對此緘口不言。
4.擔心聽眾的反應
聽眾們並非單獨撇開你,將你棄置於不顧。事實上,你的聽眾們也許正在瑟瑟發抖,暗自慶幸站在台上的是你而不是他們。他們希望將控製權交到你手上,專心傾聽和學習。隻有你表現得自信、大權在握時他們的傾聽才是最有效的。無論內心有多麼緊張,偉大的演說家總能夠向聽眾證明他們的完全控製能力。如果講演者看上去局促不安,聽眾也會難以放鬆;隻要充分展現出自信的一麵,你就已經贏得了觀眾的欣賞。
5.擔心材料準備不夠充分
這是最容易克服的恐懼,因為你完全可以通過充分的準備將其打敗。如果你已經徹底地將講演主題研究透徹,那麼你自然就不會對此感到害怕。
(1)仔細組織講演。做好功課、研究、準備。你的準備越充分,就越對材料的詳細和精當有信心。一遍一遍地起草和重新加工講話稿以確保講演既有趣,又能夠有意義。然後對稿子進行編輯。所有的優秀作家都會告訴你,除了反複修改,好作品就沒有什麼訣竅了。
(2)熟能生巧。偉大的鋼琴演奏家亞瑟。魯賓斯坦曾經說過,“如果我一天不練,隻有我自己知道;如果我兩天不練,我的批評家們知道;可是如果我錯過了三天的練習。那麼觀眾就全都知道了。”
(3)練習練習再練習,直至你已經有了百分之百的信心。依據一般經驗,講演中的每一分鍾你都需要付出一小時的練習時間。在不同的環境下和不同的時段訓練,同時運用不同的演示技巧。出演了兩千場《奧賽羅》之後,勞倫斯·奧利弗爵士忘掉了台詞,他覺得這簡直是來自上帝的指引,提醒他應時刻保持警醒。無論你已經演練了多少遍。每一次講演都應閃現出某種新鮮的東西。
當然,最好的訓練方式莫過於當眾說話本身;說話的次數越多,你就能表現得越來越好。但是別讓不現實的過高期望誤導了你。口才是一門隻能通過時間而獲得提升的藝術。堅持練習,雖然也許仍然會感到緊張,但你也會越來越出色。
5個“P”練習
根據美國著名演說教育專家多羅茜.利茲的經驗,你可以通過下列5個“P”的練習來提高自己的當眾講話能力。
呼吸(Pmna):“Prana”在印度語裏是“呼吸”的意思。用鼻子呼吸為何有利於紓解恐懼的原因之一在於,鼻孔和人體的邊緣係統是相連的,大腦的該部位恰恰可以控製人類的情緒。因此,深呼吸能夠使得你保持鎮靜,幫助緩解和控製緊張情緒。
感知(Perception):此處的“感知”指的不是我們周圍發生了什麼事情,而是指我們如何領悟周圍發生的一切。兩個人可能會在同樣的時間遭遇同樣的經曆,然而其中的一個可能會把它當作一次離奇的冒險,而另一位則覺得這一切可怕之極。公眾演說正是這樣一種融入了當事人主觀感受的經曆。如果你總是覺得觀眾很大程度上是帶著自己的判斷力來的,那麼你肯定容易體會到緊張。其實大部分聽眾之所以坐在台下,並非是為了判斷你講話的優劣與否——他們僅僅隻是希望能夠學習到某些新鮮的觀點或知識,或者是盼望能夠輕鬆一笑、你能取悅他們。他們希望你表現出色。所以,請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將要講演的內容,而非你自以為的他們可能會怎麼看待你這件事情上。
心理武裝(Psycheyourseuup):別把自己當成你心目中的自己的樣子,而是應依據你希望成為的理想狀態的形象。講演沒有結束之前,你就可以假設自己已經聽到了滿場的歡呼和掌聲。在空閑時間裏一定要充分運用你的情境預設的創意能力,記住,不僅是演說前,而是見縫插針、利用每個空餘的時段來做做白日夢。
充分準備(Prcpamtjon):準備工作確實非常重要,接下來將用整整一個章節討論這一主題。請務必記住:最令人恐懼的莫過於未知的事物。如果你就像知道你最好朋友的電話號碼一樣了解將要發表的主題;如果你已經把演示中需要用到的所有小道具和輔助教具都已經列出名單(並已檢查過兩次);如果你在登上講台之前就已讓自己充分熟悉了周圍的空間,那麼就可以說你已經是萬事俱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