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演講(1)(2 / 3)

像這樣巧妙的開端,依你的評判,應不應加以稱頌呢?隨著生活節奏的逐步加快,時間以分秒來計算,因而,當今社會的演講也要適應時代的這一特點。

在演講切入主旨之前,不能繞太大的彎子,不能把時間過多地花在講一些與主題無關或關係不大的道聽途說、笑話掌故上,或是不必要的提問與寒暄客套等上麵,而應盡快打開場麵,切入主題。

演講稿既具有較強的邏輯性,也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對語言藝術有較高的要求。有了好材料,有了好結構,還必須通過優美動人的語言來表達。要使演講稿富有優美動人的語言,就必須講究修辭。

1.比擬

比擬是擬人和擬物的合稱,或寄情於物,或托物言誌,引起聽眾的共鳴和深思。具有深刻、形象和幽默詼諧的特點,可以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也能增強語言的抒情色彩和喜劇效果,把精彩的論述與模擬形象的描繪融為一體,既給人理性上的啟迪,又給人以藝術上的美感。例如,有一篇名為“我的理想之路”的演講,熱情地歌頌了人民教師,結尾處用了一連串的比擬:

“作為未來教師的我,沒有太高的奢望——隻求用知識的雨露去澆灌幼苗。像紅燭,將全部心血化為光焰。去照亮青少年一代那美好的心靈;像春蠶,為謀求人類的幸福,吐盡最後一口絲。”

2.排比

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意思密切相關、結構相似、語氣連貫的句子排列起來就叫排比。

如以上規定,不得隨意改動,不得隨意違反,不得隨意解釋。如:這種作風,拿了律己,則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則害了別人;拿了指導革命,則害了革命。排比和對偶是有區別的,使用時應注意區分。對偶句限定為兩個句子,排比句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詞組或句子構成。對偶句要求上下旬字數、結構均相同,而排比句隻要求大體相同。對偶句可以表達相關或相反的意思,排比句不能表達相反的意思。

運用排比應注意兩點:

第一,不要生拉硬湊,表達的內容中有並列的部分才能運用。隻從形式考慮,有意鋪排,則顯得累贅,反而影響表達。

第二,排比句的分句或詞組之間都有一定的邏輯順序,不能顛倒和錯亂。

3.引用

演講時常常要引用某些原始資料、典型的原話或成語、典故、格言等來增強說服力和演講的動人色彩。

4.數據

工作中,總是離不了用數據來有力地說明問題、論述問題。數據常常成為根據。演說中運用數據增強表達效果,常能令人信服。有時不僅用大概數據,還有具體數據。

5.對比

把兩種不同事物或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麵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就是對比。對立統一的兩種事物或概念的對比叫兩體對比。存在於同一事物中的兩個對立麵之間的對比,叫做一體兩麵對比。演講中恰當地運用對比手法,能使形象突出,能較全麵地表達演講者的觀點,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正義與邪惡,英勇與懦怯,偉大與渺小,一經對照,涇渭分明,給人印象極深。

英國政治家賴白斯在倫敦參事會上所作的關於勞動情況的演講申突然停頓取出金表,一聲不響站在那裏看著聽眾長達一分十二秒之久,在大家都要坐不住的時候,他突然大聲說道:“諸位剛才所感覺局促不安的七十二秒時間就是普通工人壘一塊磚所用的時間。”

賴白斯巧妙地利用這種停頓進行了一次生動的時間對比。形成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收到了獨特的演講效果。

“深”和“講”缺一不可

一般而言,演講除了靠好的語言功底,還要輔以美的演講態勢語。態勢語包括儀表、姿態、神情、動作等方麵,是演講者立與坐、眼神、手勢、身體動作、步伐移動等的綜合反應能力。正所謂演講。講是有聲語言,給人以聽覺形象;演則是無聲語言,給人以視覺形象。

光“講”不“演”,或光“演”不“講”,都不能構成演講之美。隻有動靜相兼,將兩者有機地融合起來,才能構成完整的演講。也就是說,唯聲、色、姿、情相得益彰,方能稱做上乘的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