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的任務是國家現代化,團結法國人民。為此要求大家保持平靜和表現出決心。謝謝大家。”
措辭委婉,內容精辟。
上述這些演講大師們駕馭語言的功力都是非凡的。同時,這也說明了簡潔精練在言語交際中的舉足輕重。
在我們實際生活中,演講要想得到較佳的效果,語言必須簡潔、精練,要能使聽者在較短的時間裏獲取較多而有用的信息。反之,空話連篇,言之無物,必然誤人時光。
給人以完美的印象
演講者的形象是演講者思想道德、情操學識及個性的外在體現,是演講者的儀表、舉止、禮貌、表情、談吐的綜合反映。演講者一經上場,就會把自己的形象訴諸聽眾的視覺,直接影響聽眾的評價和審美。
因此,聰明的演講者從上台到下台,應該特別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給人以完美的印象。
1.走進會場
在一般的演講場合,走進會場時要麵帶微笑,不論聽眾是否在注意你;如果是重要的演講者或被請的,往往由大會主持者陪同,則更要雍容大度,謙和誠摯,用眼神和微笑與聽眾交流,步履穩健地向安排的座位走去。
2.就座前後
演講時如需提前上台就座,演講者將和大會主席或陪同人員一起走到座位前,演講者應先以尊敬的態度主動請對方入座,對方也會禮貌地懇請演講者人坐,這時方可坐下。坐下後不要前探後望,也不要和台上台下的熟人打招呼。
3.介紹之後
主持人或大會主席介紹之後,演講者應自然起立,並向主席點頭致意,並要由衷地從麵部、眼神表示出謙虛之意和感激之情。
4.登上講台
演講者向主席點頭致謝後,穩健地走到台前,自然地麵對聽眾站好。此時應端莊大方,舉止從容,精神飽滿,也可麵露微笑,尤其是女性演講者。
5.演講開始
演講開始前,先以友好、誠懇、恭敬的態度向聽眾敬個禮,以表示對聽眾的致意。然後不要急於開口,暫停幾秒鍾,以親切、尊敬的眼光遍視一下聽眾,表示光顧和招呼的意思,這能起到組織聽眾、安定聽眾情緒的作用。同時深吸一口氣,平靜一下自己的心情,以免心率過速。
6.站姿
若會場未設演講台,演講者一般以站在前台中間為合適,這可以統觀全場,最大限度地注意到周圍聽眾的情緒,使處在不同的位置的聽眾都能從各自的角度看到演講者的表演。另外,站位也要考慮光線。要讓光線照在臉上,使聽眾者看到演講者的真實表情,但必須合適,不能刺激演講者,使他看不到聽眾。
至於站法,沒有固定模式,但要保證演講者的表演。較好的有兩種。
一是前進式站法。即一腳在前,一腳在後,兩足成45°角,身軀微向前傾,給人一種振奮、向上的感覺。
一是自然式站法。即兩足平行,相距與肩等寬,給人一種注意集中、精神抖擻的印象。
7.走下講台
演講完畢,應說句“謝謝大家,再見”,接著向聽眾敬禮致意,向大會主席致意,然後走回原座。坐下後,如果大會主席和聽眾以掌聲向演講者表示感謝,則應立即起立,麵向聽眾致禮,以表示回謝。
8.走出會場
大會主席陪同演講者往外走的時候,聽眾常常出於禮節鼓掌歡送。這時演講者更應謙虛,用鼓掌或招手表示答謝,直到走出會場。
可以怯場可以棄場
在演講中若出現嘴巴幹渴、喉嚨緊張、手心出汗、手冰涼、手發顫、惡心、心跳加快、膝蓋發顫、嘴唇發抖等症狀,那就說明你怯場了。不過也不要因此而更加緊張,大多有過公眾演講經曆的人都知道,很少有人能心情平靜信心十足地登上演講台。即使如鯁在喉,即使深感榮幸,或毛遂自薦,隨著演講日期的臨近,絕大部分演講人都會心中忐忑不安:我是否已準備充分?聽眾會喜歡聽嗎?我會不會一上台便把演講的內容忘得一千二淨?我們知道,演講怯場的原因多種多樣,往往也因人而異。但下麵幾點原因卻帶有極大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