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聽眾的評價感到憂慮
這是造成怯場心理的最主要的因素。現代心理學認為,在任何存在評價的場合。人們一般很難發揮自己原有的水平。大多數人對自己在初次約會中的表現不十分滿意。在演講中,由於評價是單向的,也就是說聽眾在“裁判”演講人,所以演講者的憂慮更多,心理負擔更重。
(2)過分注重聽眾的地位
如果我們麵對的聽眾比我們的地位高,或者我們認為比我們重要,我們講話時便感到特別緊張。求職者在評估小組麵前的表現往往很不自然,這一方麵是因為評價憂慮,另一方麵則大多出現在一些演講比賽中,麵對講台下一個個正襟危坐的評委,心裏怎能不怯場呢?
(3)聽眾人數所帶來的影響
這點與個人愛好和心理素質有很大關係,一般人都願意在“小範圍”內講話。如果聽眾人數很多,演講者便會倍加謹慎。因為他們覺得一旦出錯或表現不佳,“那麼多人”一下子都知道了。殊不知過分的小心謹慎反而加大了怯場的可能性和程度。
(4)對聽眾的熟悉程度
大多數人在“熟人”麵前講話比較自然。麵對陌生的聽眾,之所以緊張是因為對他們幾乎一無所知,而他們在幾十分鍾甚至十幾分鍾內便會對我們作出評價。
(5)太在意聽眾的觀點
如果你知道聽眾或大多數聽眾所持觀點和你的觀點一致,那你便會信心十足。反之,你便會有很多擔心。
(6)準備是否充分
若演講者自己心裏覺得自己對演講準備得不充分,覺得有“出醜”的可能,那他的自我保護意識很可能出賣他。
接下來我們介紹幾種克服怯場的辦法:
1.充分準備
對付怯場心理最有力的武器是誠心實意地告訴自己你對本次演講準備得十分充分:你的選題不僅對自己而且對聽眾很有吸引力;你對該題目已深思熟慮,而且收集到了所有需要的資料;你的演講稿緊扣主題,安排有序;經過反複演練,你已能恰到好處地把握演講時間;你對自己的儀表和臨場表現有充分信心;你有能力很好地對付講演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意外情況。
2.適應變化
如果你原計劃給二三十人作演講,到場後發現聽眾有二三百人,你會怎麼辦?你準備了一份非常正式的演講稿,走上演講台你卻發現大家都穿著牛仔服和T恤衫之類的衣服。你將如何想?準備了長達兩個小時的內容,可上場前主持人告訴你隻有十五分鍾的演講時間,你又該怎麼辦?諸如此類的情況在演講中絕非偶然事情。所以,如果你被邀去演講,不要忘了事先搜集如下信息:
(1)有無固定論題,論題範圍?
(2)聽眾成分(包括人數、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工作性質以及參加演講的原因等)。
(3)演講地點(包括其地理位置、場地大小、有無話筒等內部設施)。如果有可能,最好親自去演講地點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數。
(4)演講時間。何時開始,規定時間是多少,會有多少人講等。
(5)有無聽眾提問。有則可在演講中留一些意味未盡之處,在提問時借以發揮:沒有就要在演講中盡量闡明自己的觀點。
3.放鬆練習
演講前,如果你仍感到緊張。下麵幾種方法有助於你放鬆:
(1)深呼吸。做深呼吸的目的是供給你充分的氧氣,幫助你在演講中更好地控製自己的聲音。這裏所講的“呼吸”當然指的是腹呼吸而不是肺呼吸。歌唱家和演員們都知道腹呼吸在控製聲音方麵的重要性。
(2)肌力均衡運動。肌力均衡運動是指有意識地讓身體某一部分肌肉有規律地緊張和放鬆。比如你可以先握緊拳頭,然後鬆開;你也可以固定腳掌,壓腿,然後放鬆。做肌力均衡運動的目的在於讓你某部分肌肉緊張一段時間。然後你便不僅能更好地放鬆那部分肌肉,而且能更好地放鬆整個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