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成功最妙的途徑(1 / 1)

談到“輪回”,必須承認剛才的那一秒鍾對現在會產生影響,現在的這一秒鍾對下一秒鍾也會產生影響,由此導致不同的循環。

很多時候我們想要的是快樂,但由於我們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當下的行為成了痛苦的來源,對別人也造成了傷害,這樣,快樂又能從哪裏來呢?所以,我們要把現在的所作所為變成以後快樂的種子,這就是輪回。輪回的這種循環,是促使我們每個人在撒播種子的每一個當下就要思考到將來應該怎麼去嗬護種子的成長。

我們的生活就是如此,不停重複著相同煩惱,除非有巨大的痛苦或極度的快樂偶爾會改變一下秩序,來感受生命更深一層的體認,其他大部分時間都是迷迷糊糊過日子。這些都是輪回的表現。

我們的每一天,早上醒來刷牙洗臉,穿衣服上班,一日三餐,晚上再睡覺——從小到老,每天的行為大體如此。習慣,經過十天、二十天乃至更長時間,慢慢養成,以後慢慢變成一種自然,融入生活。在這種輪回重複中,有些人在文化方麵投入比較多一些,所以他的文化層麵越來越突出了。一個專家,一個人對某一領域的精通,實際上是他對這些事物進行了比別人更多次的重複,變得熟練,變成習慣,成了這方麵的能人。在這種重複中,我們進入了一個更高的文明,也越來越進步。也就是,將前人在重複中所悟到的精華拿來用在自己身上,繼續發展,這就是進步。

我小時候常聽老人們講一個故事:在清末,藏區有個很有名的高僧,和我的名字一樣,也叫嘎瑪堪布,他到過印度、英國這些地方。回來以後,他告訴家鄉的人,在那些遙遠的國度有種像兩個鍋蓋一樣的東西,人隻要坐在上麵,它就可以帶著你到處跑,不用給它喝水,不用給它吃草,這是體積比較小的,叫做鐵馬。還有一個體積比較大的,是一個個小房子連在一起的,下麵有兩條鐵做的線,小房子就在上麵跑,可以從東邊跑到西邊,從西邊跑到南邊,裏麵可以塞幾千人。人們聽了就議論說,大師歸大師,他講如此的謊言誰會相信啊——鐵馬還不用吃草,不用喝水,一個房子裏麵可以載幾千人,幾十個房子連在一起還可以到處亂跑,天底下誰有能力帶那麼長的房子到處亂跑?大家都沒法相信他說的這些話。

因為好奇,我們就開始尋找,找到後我們也開始慢慢利用,利用之後把別人積累的經驗又發展了。後來大家知道了,所謂國外的鐵馬就是後來的自行車。現在不但有自行車,還有汽車、火車。用水的力量也可以發電了,可以用電燈泡照明了。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我們也進入了新的文明時代。所有這些,就是在重複前人經驗的過程中不斷進步的結果。

《佛經》裏有一句話叫:輪回之法皆重複,重複之中看誰能讓它更殊勝。經商是如此,我們學習科學、學習高科技的東西也是如此。學文字更是如此。曆代學人、賢人把文字發揮得淋漓盡致,後人又去模仿運用,這當中我們越來越精通文字,用文字可以表達我們要表達的一切。而我們通過文字又學會了溝通,學會了數學,學會了運用現代文明中的高科技東西。在這些過程中,我們不停地努力付出,很多奇跡就是在這種重複又重複的過程中實現的。

如果一件事情不停地重複就可以讓我們變成專家,那麼在做一些心靈修養功課時,每天從內心深處一遍遍地反省,我們也會成為修複心靈的專家。很多人在修行時對自己缺點毛病的改變不用心,看不到自己的毛病,當他發現修行的改變並不很大時就會放棄。然而,他在尋找別人的缺點毛病時卻是煞費苦心,經常重複地尋找。如果我們把這種認知力用於自身,那麼在輪回當中改變自己命運的能力就會變得很強。

很多人希望通過算命知曉自己的命運,有人怨天怨地,怨父母沒有給他足夠的教育,還怨社會,怨學校。而成功者卻在對某一件事的執著當中學會了刻苦用心,一邊模仿,一邊提高。為什麼佛教會強調“輪回”這個詞,就是怕人們在模仿重複中選到誤區:你希望得到的是快樂、幸福與平安,卻選擇了讓你痛苦沮喪、一直有磨難的方式和方法。走入這樣的誤區,結果自然是相應的。所以,先要觀察,看清真正的循環輪回是什麼樣,然後我們的靈魂就該起主導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