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理應頓悟,事須漸修(1 / 1)

你想要成功,要改變自己命運,通過後天培養自己的福報就可以實現。一個人沒有恒心,沒有意誌力,是不能成功的。《楞嚴經》裏有句非常有名的話,叫“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講道理實際上每個人都會,道理大家都懂,但事情須漸漸地修為才能完成——做事的時候一再重複,重複當中去尋找精華,再去運用。這種精華應是先從自己的靈魂中來的。要先讓自己的靈魂純淨,再由純淨的靈魂發展出高尚品德,再發展出良好的習慣。

我們還需要對社會負責任地付出,讓社會感受到我們存在的價值。人生在這種過程中就像一個車輪,本是在凹凸不平的山地裏麵滾動,到最後它越走越快,像走高速公路。讓自己的生命從剛開始的坎坷走向最後的平坦,在這種循環中再對別人產生非常大的作用,為社會奉獻,為別人付出,在這當中自己也受益了。從來沒有人在付出當中光是別人受益、自己不受益的。佛陀就是最典型的:他永遠想到的是為別人付出,最後成佛的正是他。

眾生如果永遠隻想著自己,在輪回當中隻能越滾動越往下坡走。佛陀是越滾越往上走,這種往上的力量是來自於他對眾人的付出,從付出當中他得到了眾生的回饋,這也就是他後天努力得來的福報。所以,要讓生命在循環中變得越來越珍貴,我們必須從生活中尋找真正的價值,盡量為社會多付出。

我們需要有個比較明確的認知:人是因為自己的負麵的力量——也就是自己營造過的這種力量和身體、言語、行為所產生的力量,又叫業力——而不由自主地循環旋轉的,這個過程就是輪回。

我們經常說,就像一隻蜜蜂掉在瓶子裏,它靠自己的力量盲目地飛,往上飛,往下飛——飛不出去的蜜蜂就是在輪回,一直重複著在裏麵繞。而當一個人被我執無明的情緒掌控時,不由自主地隨著自己的情緒滾動,就解脫不了。等有一天人像蜜蜂一樣飛出瓶口,掌控了自己的情緒,就解脫了輪回。

當輪子剛開始轉動時,我們知道它是從那個方向開始轉的;當轉動得很迅速後,就看不清楚真實的真相了。直到有一天,我們才悟到,造成這種不停循環輪回,是因為“我執”。下決心破除我執,才有可能出離輪回的樊籠。隻要還有我執存在,就會不停地輪回。

我希望,每個人能做到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由此出發,重複去做能夠給自己帶來快樂的善事。給自己帶來快樂了,就會對自己有意義;對自己有意義,就會對別人有意義,也一定會給別人帶來快樂。這種循環就是一種積極的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