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對女兒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有什麼不對嗎?為什麼卻讓女兒陷入更大的痛苦?
心理症狀:女兒被大家孤立起來
一位母親落座心理谘詢室之後,先給我看了女兒兩天前發給她的短信:媽媽,我受不了了,我被同學徹底孤立了,我學不下去了,我很難受,我想回家……
“事情是這樣的。”女孩母親解釋說,“女兒在班上跟一個女孩很好,她們兩個形影不離,無話不說。兩個人在一起聊天的時候,那個女孩常常議論別的女同學,我女兒也就跟著說,比如,那個女孩說,誰誰好貪小便宜,我女兒就說,對,那次她跟我借了兩元錢就沒有還;那個女孩說,誰誰好在男生麵前賣乖,我女兒說,對,那次我看見她跟一個男生說說笑笑……就這樣,那個女孩議論同學,我女兒就隨聲附和跟著說。由於兩個人經常在一起,大概議論同學的情況不是一次兩次,被議論的同學也不是一個兩個。後來,我也說不清什麼原因,反正女兒和那個女孩有了矛盾,兩個人關係鬧得不好了。讓人沒想到的是,那個女孩‘惡人先告狀’,把她們兩個一起議論別人的時候我女兒隨聲附和說的話,都給說出去了,不僅告訴了當事人,而且告訴了全班同學,我估計還會有添油加醋。這下,全班的女孩對我女兒都很不滿,都很排斥,都不願意和女兒在一起了。就這樣,女兒被大家孤立起來,每天出來進去就她一個人,沒有人和她說話,沒有人和她同行,這樣孤零零的還不算,還有一些女孩奚落她,諷刺她。回家後女兒說,她現在很孤獨,很害怕,很難受,簡直受不了了,上課也學習不進去了,我讓她來谘詢,她還不願意……”
“您說,現在這種情況我該怎樣幫助女兒,該怎樣和女兒談?”最後,女孩母親把這樣一個問題擺在我麵前。
心理把脈:未考慮孩子的理解
“您是怎麼和孩子談的呢?”我這樣以問代答絕非“踢皮球”,我知道女孩母親一定和女孩談過,隻是不敢肯定究竟怎樣談才好。聽聽她和女孩交流的情況,更有助於幫助她找到解決問題的可行對策。
女孩母親說:“聽了女兒的事情後,我跟女兒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吃一塹長一智,以後記住教訓吧。”
“這樣和孩子談了之後效果怎樣?”我問。
“沒效果,不管用,而且,我看女兒反而心情更不好了,更難受了。”女孩母親愁苦地說。
我表示了理解:“看來這樣和孩子談不行,那您還嚐試過怎樣和孩子談呢?”
“我還和孩子說,要學會寬容別人,要寬容別人的缺點,也要寬容那個同學……”
“這樣談的效果呢?”
“效果稍微好一些,但還是沒有徹底解決問題,女兒還是心情不好……”